《智囊》選粹:古人的道德與智慧(十三)(數文)

陸善


【正見網2018年10月08日】

一、劉坦除奸安民,功大無聲

南北朝時,劉坦任長沙太守,兼管湘州事務。當時,正逢王僧傑謀反,湘州各郡,群起響應。前任湘州鎮軍鍾玄紹,也暗地預謀做內應,將選擇日子起兵。

劉坦探知這個陰謀,卻假裝不知道,照常處理訟案。到了晚上,故意打開城門,作疑兵之計,使得鍾玄紹不敢起兵。第二天早上,鍾玄紹問劉坦:「為何晚上大開城門?」劉坦一面把鍾玄紹留下,和他談了很長時間的話;一面秘密派親兵,去搜查鍾玄紹家中書信。鍾玄紹還在座,而士卒已經回來,且得到記載事情本末的文書,劉坦因而拿出來,質問鍾玄紹,鍾玄紹遂俯首認罪,當即被處死。

劉坦燒掉文書,以安撫鍾玄紹的餘黨。於是,湘州各郡,都得到了安寧。

二、箕子見微知著

紂王剛即位,就命人製造象牙筷子。箕子(紂王的叔父)嘆息說:「他用象牙筷子吃飯,一定不會用陶碗盛裝食物,將來還會做犀角美玉的杯子。有了美玉杯、象牙筷,一定不會吃粗陋的食物,穿粗糙的衣服,也不會住在茅草房屋裡,就會要求身披錦衣上九重,腳踩高台廣室。為了達到這個標準,向天下四處尋求仍不能滿足,對遠方珍奇的物品與車馬宮室的需索,就從此開始了……我害怕他由此走向滅亡!」

不久,紂王果然建築鹿台,用美玉建宮室及門戶。狗馬及珍奇物品,充滿宮中。建酒池肉林,並在宮中,設立九個市集。結果,百姓都背叛了他。

三、殷長者用行為回話

周武王進入殷商以後,聽說殷商有一位長者,便前去見他,向他詢問殷商滅亡的原因。殷商的長者,回答說:「大王想知道原因,就請中午再來。」

等到中午時分,長者卻沒有來,武王覺得很奇怪。周公說:「我已經知道原因了。這個人是君子,不肯批評自己君王的過失。像他這樣約定而不到,說話不講誠信,就是殷商滅亡的原因。他已經用這種方式,告訴大王了。」  

殷商王朝的君主,欺騙百姓,就是它滅亡的原因!

四、姜太公與伯禽

姜太公受封於齊地,五個月後,就回來報告政情。周公問:「怎麼這麼快呀?」

姜太公說:「我簡化了他們君臣上下之禮儀。又不改變他們的風俗和習慣。所以政治局面,很快得到安定。」

伯禽(周公之子)受封於魯,三年後,才回來報告政情。周公說:「為甚麼這麼遲呀?」

伯禽說:「我改變了他們的風俗,革新了他們的禮節,使喪禮三年後,才解除喪服。」

周公說:「如此看來,後代的魯國,必將臣服於齊國啊。(魯國)處理政事不能簡易,人民就不能親近他;只有平易近人的執政者,人民才會歸順他。」
    
五、何曾知兩代人的吉凶

晉朝人何曾,字穎考,經常陪侍晉武帝飲宴。

有一天,何曾回家後,對兒子們說:「皇上開創大業,理當流傳久遠。但是,我每次陪侍他飲宴,從未聽他談過經略國家的遠大計劃,只講些日常瑣事。恐怕他的子孫會很危險。事業止於本身而停滯,子孫堪憂!你們(兒子輩)還可以得以善終。」  何曾又指著孫子們說:「你們(孫子輩)必定有災禍臨身!」

後來,何綏(何曾的孫子)被東海王司馬越殺害。何嵩哭著說:「我的祖父(何曾),實在是非常聖明啊!」  何嵩、何綏,都是何邵之子、何曾之孫。

六、管仲的遠見

管仲生病,齊桓公去看望他,問道:「仲父(管仲)生病了,關於治國之道,有什麼可以教導寡人的?」

管仲回答說:「希望君王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四人。」

桓公說:「易牙把自己的兒子烹煮來給寡人吃,只為了寡人能夠吃到人肉的美味。還有什麼可疑嗎?」
管仲說:『人之常情沒有不愛兒子的,能狠得下心殺自己的兒子,對國君又有什麼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問:「豎刁閹割自己,以求得親近於寡人,還有什麼可疑嗎?」
管仲說:『『人之常情沒有不愛惜身體的,能狠得下心殘害自己的身體,對國君又有什麼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問:「常之巫能卜知生死,為寡人除病,還有什麼可疑嗎?」
管仲說:「生死是天命,生病是疏忽。大王不篤信天命,固守本分,而依靠常之巫,他將藉此胡作非為,造言惑眾。」

桓公又問:「衛公子啟方,侍候寡人十五年了,父親去世都不敢回去奔喪,還有什麼可疑嗎?」
管仲說:『『人之常情沒有不敬愛自己父親的,能狠得下心不奔父喪,對國君又有什麼狠不下心的?」

齊桓公最後說:「好,我答應你。」  管仲去世後,桓公就把這四個人全部趕走。但是,桓公從此食不知味,宮室不整理,舊病又發作,上朝也毫無威嚴。
    
經過三年,桓公說:「仲父(管仲)的看法,是不是錯了?」 於是又把那四個人,都召回宮裡。第二年,桓公生病,常之巫出宮宣布說:「桓公將於某日去世。」易牙、豎刁、常之巫相繼起而作亂。關閉宮門,建築高牆,不准任何人進出。桓公要求飲水食物,都得不到。衛公子啟方,以四十個社(二十五戶為一社,即一千戶)的名籍,歸降衛國。

齊桓公聽說這四人作亂,感慨地流著淚說:「唉!聖人的見識,真的是很遠大呀!」

【馮夢龍評曰】

從前,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吳起為了取得魯國將領的地位,去攻擊齊國,就殺死了妻子,可是魯國人都說他的壞話。樂羊討伐中山國,中山國君把樂羊的兒子烹煮送來給樂羊,樂羊當著使者的面,吃了一碗,表示不在乎。魏文侯獎賞他的功勞,卻懷疑他的居心。能做出不近人情之事的人,其心不可測。
    
明英宗天順年間,都指揮(官職名)馬良,非常寵愛妻子。妻子去世,英宗常常安慰他。隨後馬良有數日未曾出現,英宗問及,左右的人說他剛娶妻。英宗很生氣地說:「這傢伙對夫妻的感情都看得這麼淡薄,還能忠心侍候我嗎?」 於是對馬良,處以杖刑,並疏遠他。宣宗宣德年間,金吾衛指揮傅廣,閹割自己,請求效命宮中。宣宗說:「此人官位已到三品,還想要做什麼?居然自甘卑賤,以求權勢!交付法司問罪!」唉!這也是聖人的遠見!

七、種氏子弟「除暴安良」

宋代時,忻州、代州的種氏子弟們,都有大志,想練出一身武藝,為民仗義,除暴安良。每逢聚集練武時,多以能用奇謀取勝為能事。
    
有一天晚上,青年們走到月莊(地名),停了下來。有位莊戶的農民,迎上前來,對他們說:「這幾個晚上,常有一隻老虎,到麥場軟軟的麥杆堆上,翻來滾去地玩得很快活,很久才離去。你們最好這幾天別去麥場,以免遇上老虎,枉送了性命。」

那幾個青年聽了,有人就表示謝意,回頭就要避去。有的建議:乾脆一箭,將老虎射死算了。而一名種氏子弟,在後邊笑著說:「我根本不需要用箭,只要用木膠即可。就好像用木膠粘飛鳥那樣容易。」

眾人都責怪他說大話,這位種氏子弟說:「請各位湊一百文錢,準備酒席請客。如果我沒能辦到自己所說的事,酒錢全由我一個人出。」眾人一口答應。
    
第二天早晨,種氏子弟邀集莊戶,共同煉製出一鬥多的木膠,然後塗在麥場堆放的麥杆上,並綁上一隻羊,作為誘餌。而眾人,則在四周埋伏,觀看。當晚,月光穿過林間時,老虎果然來了,它先發現那隻被綁住的羊,立即向有羊的地方走過去,想大嚼飽餐一頓。

那隻老虎剛走到麥場上,卻被麥杆上的木膠粘住,它想擺脫麥杆,伸個懶腰,打個滾,沒想到幾滾之後,粘得更多,無法動彈。老虎性情剛烈,被麥杆粘住,難以忍受。於是伏在地上大聲吼叫,又騰躍而起,跳了幾乎有一丈高。它不斷地掙脫,騰躍……一會兒,那老虎就僵直不動了。過了很長時間,眾人一起呼喊著,跑上前去,發覺老虎已經死了。那個羊,早已嚇得昏沉倒地。被救起後,牽抱而去。

大家對那位種氏子弟的計謀和勝利,敬佩歡呼,讚揚他果真是個能夠「除暴安良」的好青年!

(均據明代馮夢龍《智囊全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