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9月28日】
一、文武全才
宋朝嘉靖年間,倭寇侵犯邊境,當地的土著各路援軍,及時到達。吳總臣(姓吳的老總)在發放犒賞時,有些拖延,士兵就鼓譟起來(要鬧事)。走到松江時,巡撫讓推官吳時來(人名)料理軍務。他察看了水道的情況,就在福田禪林外,紮下營帳。然後命令:凡土官帶兵前來的,各按指定部位站好,由船夫引導入內,依照次序領賞。結果,犒賞分配很公平,耗費並不很龐大,各營也就平靜下來。把紀律維持得很好!
另一支部隊的官兵,一向兇悍劫掠,同倭寇很少區別。吳時來,卻用好語,來鼓勵他們。最後,把一個搧動鬧事者,捆綁治罪,就再也沒有人興風作浪了。
【馮夢龍評曰】
吳時來在松江抵禦倭寇,多有奇蹟。倭寇進逼得歷害的時候,民眾躲進城裡的成千上萬。有人提出,應當關上城門,拒絕民眾,湧入城內。吳時來卻將他們都放進城,而讓他們在閒空地帶,住下來。城小人多,城區因污染而產生疫病。吳時來便打開四處的水關,方便賣糧賣柴的船隻;叫它們返回時,都要滿載城內的垃圾糞便,運往農田作肥料。雙方受益,皆大歡喜。
次年四月,倭寇突然來攻城。大雨不止,城牆的西南角,倒塌十多丈,人們驚慌失措。吳時來則把守衛的人,全部撤走,接著用數十名強弩手,扼守衝口。吳總臣以為這樣很危險,又來阻擋。吳時來卻說:「這樣的泥濘之地,對方怎麼能登攀呢?」果然沒出什麼問題。當時逃到城裡的人,都近城居住,住所多是茅草屋頂。吳時來擔心敵人的火箭,能射燃它們。便都立即撤掉,而暗暗地把其姓名記在屋材上,夜間選一些士卒,將這些材料運到城外,築成木柵欄,以保護修城的人。但士兵都有些害怕,猶豫不前。吳時來便第一個騎馬走出南門,大家便跟著去了。天將亮時,柵欄築好;三日後,壞城修復。事後,又把柵材還給民屋,因為上面都標著各家的姓名。賊寇知道城裡準備充分,便向北進軍。 吳時來又建議決開雷澤(今太湖)之水,斷開松陵道。敵軍走去一望,大水阻攔不得進,我軍在後面追擊,殺敵三千餘人,淹死敵軍無數。
吳時來文武全才,因此我(馮夢龍)把他的事跡,記載於此。
二、體察下情
張忠定辦完公事以後,發現有一個廳卒,正在熟睡。就責問他:「你家有什麼事嗎?」他回答說:「母親久病,哥哥外出,又沒有回來!」
一經調查,果然如此。第二天,張忠定就給他派去一名場務員,專門負責照顧他。並且說:「我的廳裡,怎麼能有敢睡覺的人呢?這人必然是因為心中十分憾傷,造成的。因此你要照顧他!」
【馮夢龍評曰】
張忠定體諒下屬,人情做到這個地步,誰不願意為他拚命效力呢?
三、衰亡來自驕奢
晉國的士鞅,投奔到秦國,秦伯問士鞅說:「晉國的大夫,誰會先衰亡?」 士鞅回答說:「可能是欒黶吧!」秦伯說:「是因為他的驕奢嗎?」回答:「是的。欒黶十分驕奢淫逸。如果可能避免衰亡,在於他的父親欒盈。」秦伯問:「什麼原故?」回答說:「欒盈對於民眾,是有德行的。正象周代人思念召公一樣,老百姓都喜愛欒盈的德政,但是,如果欒盈一死,欒盈的善,沒能傳下來,他的那些德政也就被淹沒了。而百姓對欒黶的怨恨,實際上已經十分明顯!將來出問題就在這裡。」秦伯認為這是智言。
四、政失於苛,則必敗!
班超久在西域,給朝廷上書說:我希望能在生前,入玉門關。於是,朝廷召回班超,用校尉任尚,代替他的職務。
任尚對班超說:「你在外三十多年,而我接替這個職務,責任重大,我思慮淺薄,希望你能對我,有所教誨。」
班超說:「塞外的官吏士卒,本來都不是孝子順孫。而是因為犯了罪,才流放到邊境去的。而蠻人懷著鳥獸心腸,難養易變。你性情嚴急,過於苛求,不注意團結下屬和大眾。因此,應當擺脫一些世務,簡易政令,寬恕小過,而抓住大事。說起來,也就是這些東西。」
班超回去後,任尚暗地裡,對他的親朋說:「我以為班超還有什麼奇策,現在,他所說的東西,太一般了。」任尚沒有把班超的囑咐放在心上。任尚在數年間暴虐官吏、士卒,軍心怨恨,導致西域反叛,難以收拾…正如班超所告誡的那樣。
五、重整茶馬市場
西域盛產良馬,但仰賴中國的茶業,做飲料、治病。傳統做法是,用四川的茶,換西域的馬,時間久了,這種傳統做法,也就鬆懈了。茶葉輸出混亂,奸商從中漁利。而西域的馬,也不按時供應。
楊文襄便奏請重新實行太僕寺主管購買大宛馬的官制,嚴禁個人私下買賣。把茶利控制在官府,統一收購,再通報西域,集中馬匹,統一交換。從此茶馬交易,得以恢復。
【馮夢龍評曰】
楊文襄任陝西巡撫,創建兩座城,又臨河築牆,鞏固邊防;又策劃誅除劉瑾佞臣。出為將,入為相。所有的謀劃,無不實現。當時人把他視為智囊,實在名不虛傳。
六、召民樹藝
東京多次經歷戰亂,百姓不足百戶。張全義任河南府尹,選手下十八個有才幹的人,每人執一面旗,拿一張告示,稱他們為屯將。讓他們分赴十八個已成廢墟的縣份,執旗張榜,召募流散的村民。動員百姓種植,免除租稅。對回鄉的流民,規定殺人則死!對其餘的犯罪流民,打幾棍示警,就算了。從此百姓紛紛歸鄉,數年之後,又恢復了原有的規模和安寧。
張全義每次看到田地,蒔弄的好,就下馬與同伴們,共同觀賞,並召田主,用酒飯慰勞。有的百姓蠶麥,獲得豐收,張全義就親自到家裡,把一家老小叫出來,賞給茶、絲、衣物。百姓傳說:張公不喜歡歌妓聲色,但看見佳麥良蠶,就喜笑,點頭,高興。因此百姓競爭著養蠶種田,所以,百姓能夠富裕。
【馮夢龍評曰】
張全義出身於匪盜,但他當官執政後,最被稱為好官的,也趕不上他!那些名為官吏,實為盜賊的人,不覺得愧死嗎?
張全義一個微笑.百姓們便受到鼓舞,勤勤懇懇地勞作;而今天,當官的人多次發脾氣,百姓並不屈服於他們這種淫威。這是什麼道理呢?
七、植桑免罪
范忠宣公,任襄域太守。襄城習俗,不養蠶紡織,很少有種植桑樹的人。范公很關心此事。因此借百姓有犯罪而情節較輕的,罰他們在鄉裡栽種桑樹。栽種多少,根據罪行輕重決定,然後按照桑樹的成活情況,予以免罪。從此以後,百姓得到了好處,養蠶事業也發展起來。當范公離任後,百姓念念不忘。
【馮夢龍評曰】
就這件事我想到,對徵兵犯罪的處理,本文也有參考價值。軍隊只是為了戰爭而建立的,徵兵犯罪罰勞役,並非立法的本意。現在不同了,有的裝死,有的找藉口,有的找人代替。裡甲有僉押解送的麻煩,部隊又有口糧的負擔,而拒絕徵調的人卻逍遙自得,誰也不能過問。就是步兵苦些,所謂「活軍死徒」。然而富戶可以出錢僱人,窮人只有逃跑行乞。就是在驛站堵截強抓,又能解決多大問題呢?抓到的人又有什麼用呢?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我說不如實行屯法。今天正議論墾荒,但沒有成效。如果真能斟酌部隊駐軍的遠近,需要士兵多少,押赴某處,開荒若干畝,等到成熟收穫,酌情釋放回家。有願意留下的,可以就業。這樣實行幾年,將荒原生土,變為熟地,而且,奸民也就變成了良民,會有很大的好處。
八、君子平其政
楚王馬殷,占據湖南,不向商人徵稅,所以四面八方的商人,都集中到湖南做買賣。湖南盛產鉛鐵,軍都判官高郁,請求以鉛鐵鑄錢。商人得到錢,但出境後就沒有用了。所以都用錢買其他東西帶出境,國庫的經費,就大大豐富興來。
湖南的百姓,不習慣養蠶桑,就下令上繳官稅,一律用帛代錢。不久民間的織布機,也就多起來。
【馮夢龍評曰】
官府不營私舞弊,用鉛鐵都可以鑄錢通用,何況用銅鑄錢?幣制所以造成壅塞不能流通,在於宮府鑄造發放,而官府卻不回收。即使回收,也是放出壞錢,回收好錢。發放的價值高,而回收的價值低,百姓誰還願意要這種錢呢?所以說:「君子平其政。」即上下平等,官民平等。這樣,各種重要措施,才可以行得通。
九、假幣錢引
趙開(人名)推行一種貨幣,叫錢引,百姓認為很方便。某一天,官府繳獲了假錢引三十萬,抓到了罪犯五十人。按法律規定,應當處死。宰相張浚,要求執刑。
趙開說:「宰相大人,你錯了!把偽弊加蓋上『宣撫使印』,立刻就變成真幣了。把這些罪犯,關起來,讓他們造錢幣,你一天就能得到三十萬的收益,又救活了五十人的死罪。」張浚一想,說:「好啊!」
【馮夢龍評曰】
不但救了五十人之命,又獲得五十人的勞力,真是大理財手啊!三十萬錢還算小事。
十、陶侃提官,重在節儉利民
陶侃性格節儉自厲,做事勤奮。他在荊州時,責成造船的官員,收存鋸末,不管多少,都不能扔掉。人們都不理解,後來趕上大雪,天睛後,大廳前掃除積雪還很濕,行走不便,灑一層鋸末,走在上面,一點妨礙沒有。
官府伐竹,只用竹杆,竹根砍掉一段厚頭,陶侃都讓收積起來,堆成一座小山 。後來,桓宣武伐蜀,都用它做了船釘。在伐竹的時候,有一個官雖,讓民工連根拔出,把竹根當成鐵釘使用。陶佩覺得此人有智慧,能節儉利民,立刻提升他兩級。
(均據明代馮夢龍《智囊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