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筆談(三十六):神醫扁鵲



【正見網2019年01月28日】

【原文】

盧醫、扁鵲,古之名醫;鄭虔、崔白,古之名畫。晉郭璞得《青囊經》,故善天下卜筮;孫思邈得龍宮方,能醫虎口龍麟。

【字詞義解釋】

(1)盧醫:戰國時名醫,因為居住在盧地,故稱之。一說盧醫即扁鵲。
(2)扁鵲:戰國時渤海人,姓秦,名越人。開創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是中醫脈學之祖。
(3)鄭虔:字弱齊(一作若齊),唐玄宗時知名的文學家和書畫家,他的詩、書、畫號稱「三絕」。
(4)崔白:北宋濠梁(今安徽鳳陽東)人,字子西。擅長畫花竹、禽鳥。
(5)名畫:著名畫家。
(6)郭璞:東晉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字景純。博學多才,精通天文、歷算、卜筮。
(7)善:擅長。
(8)卜筮:即占卜。
(9)孫思邈:唐京兆人,著有《千金藥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後人尊為「藥王」。

【譯文參考】

盧醫、扁鵲是古代的名醫;鄭虔、崔白都是古代著名的畫家。東晉的郭璞得到《青囊經》,所以擅長於占卜;唐朝的孫思邈得到龍宮的藥方,能夠醫好龍的病,拔除梗在老虎喉嚨的骨頭。

【讀書筆談】

我們看這一課,講到的內容,還是很神奇,不管是藝術、醫術還是占卜術,都顯得很神奇。這些與技術有關的學問,尤其是大家關注的醫學,更是明顯透露出兩個很關鍵的特點:一個是神人所傳;一個是擇有德者方傳。正合中華文化的本質。

扁鵲本是傳說中黃帝時期的神醫,因戰國時的扁鵲醫病很神奇,還能起死回生,因而繼承了古神醫的名字。

扁鵲的醫術是神人長桑君所傳授,古代師父要傳徒弟,就像哪吒一樣,總會有道家的道長,真人早就知道自己未來的徒弟會出生在哪裡,時機到了就去找到他,這裡的扁鵲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師父要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確定扁鵲道德的高尚,才傳給他。

所以長桑君為了考驗扁鵲,便來到扁鵲年輕時負責管理的捨館,前來住宿,當時人人皆看不出此人的特別,表面很一般,誰也不重視,只有扁鵲待這位老者十分敬重,十多年不改其恭敬的態度,等於通過了考驗。於是長桑君把今天人認為的特異功能傳給了他,(具體如何得到此功能,參見底下的故事)可以透視人體。從此扁鵲把人的五臟六腑,經絡血脈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有人說他望聞問切,望診非常神奇,其實用的不是人的眼睛,而是神通。所以,他可以連人都未曾見過,就能隔著很長的距離透視診斷。

在虢國行醫時,太子猝死,他未曾見面就斷出病狀,將人起死回生。所以,他的望聞問切,不過是為了符合世間人的理解而做的事罷了。後世道德下滑,掌握的也只能是表面的望聞問切的東西了,所以就不會那麼神奇了。

而長桑君傳完醫術,對扁鵲剛說完話,就消失不見了,這些故事都在傳遞著「神傳醫術,擇有德者傳之」的文化信息。孫思邈的故事也一樣。

【說故事時間】

神醫扁鵲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渤海人。因為醫術高明,救人無數,人們視他如上古傳說中的神醫「扁鵲」,便以扁鵲來尊稱他,反而少有人知其真實姓名。又因為他曾經居住在「盧」地,所以又稱盧醫。扁鵲首創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是中醫脈學之祖。

扁鵲年輕時曾幫人管理舍館,某日,一位名為長桑君的老者前來住宿,扁鵲見其神采獨特,便十分敬重,時常以禮相待。而長桑君出入舍館十多年,與扁鵲長期相處,也發現扁鵲非等閒之輩。

有一天,長桑君請扁鵲私下密談,他告訴扁鵲說:「我有秘方,年紀大了,想要傳給你,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扁鵲恭敬的答應了。於是長桑君從懷中拿出一包藥交給扁鵲,要他每天用尚未落地的露水和藥服下,三十天以後就能洞察一切事物了。才剛說完,長桑君就消失不見了,原來他不是凡人。

扁鵲照著他的方法,連續服藥三十天以後,果真能看見牆另一邊的人,用這種功能看病,能完全透視五臟六腑的病症所在。為了要保守秘密,對外都以診脈為名。之後,扁鵲便周遊列國,四處行醫。

晉昭公時,負責管理國事政務的大夫趙簡子突然昏迷,連續五天不省人事,大夫們急忙召請扁鵲進宮替趙子簡診病。扁鵲進去看視了病人,出來後, 董安焦急的探問病情,扁鵲告訴他:「只是血脈不順,不必大驚小怪,從前秦穆公也得過此病,七天之後才甦醒。今日主君的病和秦穆公相同,過不了三天一定甦醒,醒來後一定有話要說。」二天半後,趙簡子果真甦醒,他告訴眾大夫們,自己到了天帝的地方,和眾神同游鈞天,天帝還告訴他,晉國將逐漸衰落,七代之後就會滅亡。隨後董安將扁鵲在趙簡子昏迷時所說的話告訴簡子,趙簡子十分驚訝,賜給扁鵲四萬畝田地。

他在虢國行醫時,遇見太子猝死。扁鵲來到宮中詳細問明太子的病情,便表示能救活太子。中庶子(太子身旁的侍從官)不相信他能「起死回生」, 扁鵲便要中庶子去看看太子,太子的耳朵該有聲響,鼻孔該會張大,下身該是溫暖的。中庶子一探,不禁目瞪口呆,扁鵲沒有見過太子,卻對病情了如指掌。虢君得知,趕忙接見,哭請扁鵲醫治太子。扁鵲讓弟子磨製針石,針扎太子的經絡穴位,不久,太子便甦醒了。自此,扁鵲起死回生的「神醫」之名,便不脛而走。(《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隋唐時京兆華原人。自幼聰穎過人,七歲入學,能每日背誦千字,有「聖童」的美譽。及長,博覽群書,通曉諸子百家學說,精通老、莊思想,兼好佛典。活了一百多歲,著有《千金藥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類書,後人尊為「藥王」。

孫思邈自幼體弱多病,經常就醫抓藥,耗盡家產,又見一般百姓為疾病所苦,因此,十八歲時便立志學醫,苦心鑽研,終成一代名醫。他一生淡泊名利,視富貴如浮雲,雖然隋唐兩代多次召請他入朝為官,但都被他堅決推辭,長期隱居在太白山、終南山一帶,以採藥治病為業。

據傳,孫思邈曾於行醫途中救治一條受傷的小蛇,將其放回草叢。數十日後,出現一名少年盛情邀請他至家中作客,孫思邈騎上馬,才一眨眼的功夫,便到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府第,一紅衣老者迎了上來,再三感謝他救了自己的孩子,孫思邈問明原委,方知這裡是龍王府,而他所救治的小蛇,竟是龍王的兒子。 龍王為表達感激之意,送他許多的珍奇珠寶,但孫思邈堅決不肯接受。於是龍王命人取來龍宮奇方送給他,並對他說,這些藥方能幫助他濟世救人。孫思邈離開龍宮後,使用這些藥方來醫治病人,果真十分靈驗,於是他便將這些奇方寫入了《千金藥方》中,活人無數。

孫思邈的醫術不僅震動人間,連龍虎生病了也來請他醫治。有一天,孫思邈發現屋外伏著一隻老虎,張大著嘴哀嚎。觀察了一會兒,覺得猛虎無傷人之意,他便來到屋外,往虎嘴裡一看,原來是一根骨頭卡在老虎的喉嚨裡,孫思邈把骨頭拔了出來,老虎向他磕了三下頭,走進了山林。此後,孫思邈進山採藥,猛虎便常來相伴。

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千金藥方》自序)不僅擁有高超的醫術,更具有崇高的醫德。誠一代良醫也。

(註:據正見網傳統文化教材《幼學瓊林》改編,增加筆談部分,以便理解課文內容)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