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9年02月01日】
唐太宗時期,中國被公認為禮儀之邦,受到全世界的敬仰,日本因極度仰慕,通過十多次的遣唐使,源源不斷地將長安的建築,唐朝的文化和禮儀制度搬入日本,結合日本民族自身的風俗民情,這才演變成今天為世人所稱道的日本禮儀文化。可見當時唐朝人人尊禮有道,個個重德和善,舉止大度,才會擁有這份令世界仰慕效仿的榮耀和尊貴。大唐的榮耀,其實源自太宗在德政的宗旨下,對全國百姓,進行了最完美的「禮教」。
禮教,實質是古代帝王以身作則,對百姓進行道德修養的具體行為的教化。太宗頒布的禮儀制度方面的詔令,移風易俗,去除不合理的惡習,歸正人道,善化人心,一切都是依據上古聖王傳下的經典,合情合理,並能以身作則,從自己和自己的兒女開始,給天下人作為表率。跟中共黨文化惡意歪曲禮教的迂腐、壓迫毫不相干。相反,禮教,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驕傲。因此,我們今天進入《貞觀政要》的第七卷,學習《論禮樂》這一章,看看太宗君臣,是如何認識禮,如何制定具體的禮儀制度和規範的。
透過《論禮樂》 明禮教的美好
我們今天提起禮教,真的是談虎色變,幾十年的批判歪曲,我們已經不知道何為真正的禮教了,仿佛印象中,從古到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個個都是權謀家,陰險家,宮鬥宅鬥,一個模式,演員披上了古人的服飾,住進古代的屋宅,演出來的劇情,誤以為就是古人的真實樣貌,實際就是把中共搞陰謀的那一套人際關係,整人的手段,極端自私的做派,轉嫁到了古人身上。
這樣教導的結果,就是人人不可相信,個個爭名奪利,虛偽迂腐,蠻橫霸道,自古沒有一個好東西。想想看,如果自古真是這樣的民族,誰會敬仰?不要說其他國家和民族會看不起,唯恐避之不及,就連我們自己,都不會以此為榮,內心絕對是厭惡的,否則就不會爭著出國,甚至留下不願意回國了。今天我們來到海外的感受,仰慕別人的文化修養,不就是個最好的證明嗎?禮教,如果是不好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怎能受到世界的敬仰呢?
因此,我們有必要將王朝時代最完美合理的唐朝禮教,呈現出來。成為我們民族的自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古代的「禮教」,維護的是做人的正理,遵循的是良心道義。目的是歸正人道,教化百姓,提升社會的整體道德風尚。這是古代帝王為政治國的要務。也就是說,帝王除了給予百姓物質生活的保障,還要以正理教化百姓。因此太宗以身作則,擔負起歸正人的道德修養的義務。這才是禮教出現於古代的真正用意和來由。
在《貞觀政要》的《論禮樂》這一章中,我們會詳盡地看到,太宗君臣對禮反覆討論,認識的非常理性,下達的詔令,制定的婚喪制度,爵位規定,家庭禮節,都依據古老的經典。這對我們認清禮教的真相,糾正因長期被黨文化洗腦而敵視禮教,認清傳統文化的實質,還原祖先的名譽,還原我們中國人的尊貴,有很大的幫助。
大唐公主下嫁 照樣侍奉公婆
我們先看太宗是如何以身作則,從自家做起的。在《論禮樂》的第六段,有這樣一段話,論及公主下嫁臣子,就要遵從夫家,如同普通百姓一樣,在家要侍奉夫家的父母。禮遇公婆。並成為唐朝公主下嫁後,待公婆的禮節規定。
(原文)禮部尚書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珪曰:「《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近代風俗弊薄,公主出降,此禮皆廢。主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遂與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親執巾,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太宗聞而稱善。是後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遣備行此禮。
這段話是說:禮部尚書王珪之子王敬直,娶唐太宗的女兒南平公主。王珪說:「《禮記》這部經典上定有婦人拜見舅姑(古代妻子對丈夫父母的稱呼,就是公婆之意)的禮儀。可近世以來,這種倫理風俗薄弱了,被逐漸改變了,公主下嫁,這些禮節都被廢棄了。陛下聖明,處處都遵循法令制度。因此我接受公主的拜見之禮,哪裡只是為了獲得自己的榮耀,這樣做,其實是在成全大唐禮儀之邦的美名啊。」於是和妻子在公婆的座位上就坐,讓公主親自拿著帕子,行侍奉父母洗手進食之禮,禮畢,公主退下。唐太宗聽說此事後非常贊成。此後,凡是有公主下嫁,都要遵照這條禮儀規定來侍奉公婆。
讓公主以身作則 教化百姓
這段話,很明顯,是王珪兒子娶公主時,在家中當著公主和眾人的面,公開說的話,讓公主和所有人,明白他這樣做的用意:並非不守君臣之禮節,要故意怠慢公主,而是嫁入百姓家庭,就是一般家庭的成員,在家中,就不能以國家的禮儀對待公主,而是以家人的身份對待公主,所以,在家中,公主就是兒媳,就應該奉行普通家庭的人倫道德,尊重長輩,奉行兒媳的孝道,敬公婆以該有的禮數。這才是晚輩做人的道理。
每個朝代,具體規定的禮的行為,儀式,會有不同,但其目的和根據,都是守護人倫道德,晚輩的兒媳,就應該尊敬家中的長輩老人,體現的,維護的,是中華敬老愛幼的傳統。
臣子敢於這樣做,說明深知太宗是個明理的仁德君主。也知道大唐的禮制,完全遵循古代經典的道理制定的,所以,禮部尚書,首先進行實踐,告訴太宗,我這是遵從經典的正理在做事,是在替君主奉行真正的禮儀。公主自己做好了,整個國家就會上行下效,大唐公主的典範作用,就能教化百姓,這個美名,必然遠播四方海外,受到世人的稱道,被後人敬仰。所以說,大唐榮耀,在於皇家和朝廷,都能以身作則,遵從古禮,守住人倫道德。這才得到了繁榮。
而太宗聽到這個消息,不僅不會認為是臣子怠慢公主,反而非常高興,大為贊同,從此,太宗把這個做法變成了統一的國家規定,每個公主下嫁,都要行此禮節,行兒媳之道,善待夫家父母。目的是成為天下婦女的表率。起到教化百姓懂得尊老的作用。所以說,這條公主下嫁對待公婆的禮制,就是通過這件事,以理服人,從而被太宗接受,進而制定出來的。
該書可貴的地方,就是告訴大家,每一條政令的頒布制定,都交代了原委,都是以理服人,都是為了讓百姓得到教育,讓人心向善。古代的公主,大都識大體,懂得自己的言行關係到國家的名譽,關係到百姓的道德教化,是受到過嚴格教養的。懂得自己的責任的。
古代知書達理的人家,身為公婆接受兒媳的禮遇,並非要欺壓兒媳,其心態,跟禮部尚書一樣,是身為父母長輩,在家要守住古訓,有責任教導孩子,讓子孫明白敬老的重要,代代效仿。忠孝治家。都是非常理性的。
這裡是通過臣子的論述,間接認識到太宗遵循古代經典,讓自己的公主守禮,成為天下表率的。那麼太宗自己對禮的直接認識,究竟是怎樣的呢?下一期,我們接著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