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海拾珍:智仁勇兼備的觸龍,巧說趙太后(數文)

陸文農


【正見網2019年05月25日】

毛遂有勇有謀,楚王靜聽受教

戰國時期,秦國強盛,四出侵略。為了抵禦秦國,趙國國王派遣平原君去楚國,打算與楚國簽訂「合縱」盟約,也就是聯合函谷關外的各國,共同對付秦國的盟約。平原君是趙國貴族,名叫趙勝,「平原君」是他的封號。
    
平原君門下有幾千食客,他決定在其中挑選能文能武的20個人,隨行。為什麼要能文能武呢?他說:「如果用和平方法能取得成功,那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和平方法不成,我不惜採用強迫手段,為了國家,這也是不得已的。」
    
平原君選來選去,只選到19個人,似乎再也選不出合適人選。差一個人怎麼辦呢?這時門客中,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聽說先生將要去楚國簽訂『合縱盟約』,要在門客中選20個人一同前往,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
    
平原君說:「先生來我趙勝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毛遂答:「三年了。」
    
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在世上,好比錐子放在袋中,它的尖梢,很快就會凸顯出來。現在先生到我門下已經三年了,大家沒有說過稱讚你的話,我也沒有聽到過人們對你的讚揚。這說明你並沒有什麼才能。先生不要去了,還是請留下吧。」
    
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把我放到袋中去罷了。如果我早就在袋中,我就會像禾穗那樣,整個鋒芒都挺露出來,豈只單單凸顯尖梢呢?」
    
平原君因為實在選不出別的人,只好答應帶毛遂一同去。那19個人微微含笑,互相用目光示意,都瞧不起自我推薦的毛遂。但是,經過去楚國一路上的交談,這19個人,都對毛遂,敬服了。
   
平原君與楚王,在大殿裡談到「合縱」盟約。平原君反覆說明「合縱」的利和不「合縱」的弊,從太陽出來,談到太陽當空,楚王還沒有點頭。那19個人對毛遂說:「請先生上去!」
    
毛遂手扶劍柄,登上台階,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可以談清楚。今天,從太陽出來就談這個問題,談到中午還不能決斷。這是為什麼?」
    
楚王問平原君:「這個人是干什麼的?」平原君說:「他是我趙勝的門客。」楚王怒斥毛遂:「下去,我是同你的君侯說話,你算什麼?」   
    
毛遂毫不退縮,手握劍柄上前說:「大王你敢於斥責我毛遂,是因為楚國人多。可現在,10步之內,大王你就暫時不能依賴楚國人多勢眾了。大王的生命,懸在我毛遂的手裡。我的君侯就在眼前,你不應該這樣斥責一個君侯的隨從。況且,我聽說商湯王憑藉70裡的國土統一天下,周文王憑藉100裡的土地使諸侯稱臣。難道他們兩位的士卒眾多嗎?不!這是由於他們能夠依據他們的條件,而奮發他們的威勢。今天,楚國土地方圓5000裡,持戟的士卒上百萬,這是霸王的基業啊!以楚國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秦國的白起(秦國將領),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匹夫罷了,帶了幾萬部隊來與楚國交戰,一仗就拿下鄢、郢兩個大城,再戰就燒掉夷陵,三戰而侮辱大王的祖先。這是百代的大仇,連趙國都為你感到羞恥,可大王卻不知道羞恥。「合縱」這件事,其實是為了楚國,並不是為趙國呀!——我的君侯在眼前,你為什麼斥責我?」
    
楚王一驚,想了一下說:「是!是!先生說得不錯,我靜聽受教,誠心訂立『合縱』盟約。」
    
毛遂追問:「真的決定了嗎?」

楚王說:「決定了!」

於是,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說:「拿雞、狗和馬的血來!」(古人簽訂盟約時,要在嘴唇塗上牲畜的血,以表示誠意,這種方式叫做「歃血」。)
    
左右的人,拿來用銅盤裝著的雞、狗、馬血。毛遂接過銅盤,捧著,跪獻給楚王,說:「大王應當歃血來簽訂『合縱』盟約,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於是,毛遂在殿上,完成了簽約儀式。
    
然後,毛遂左手拿著銅盤,右手招呼那19個人說:「先生們也要在堂下一個個歃血。先生們能夠和我們一起,完成一件大事,這就是人們說的『因人成事』啊!」
    
平原君簽約回到趙國後,說:「我鑒選的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為沒有遺漏天下人才。今天卻發現把毛先生遺漏了。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威望,大大提高。毛先生一張嘴,竟強過百萬之師!我趙勝不敢再鑒選人才了。」於是把毛遂作為上賓對待。
    
智仁勇兼備的觸龍,巧說趙太后

戰國末期,秦國軍事力量空前強大,其他各國都岌岌可危。趙國在秦國東邊,受到秦國的壓力最大。
    
趙惠文王去世後,兒子孝成王即位,但因為年幼,所以由母親趙威后以太后的身份,執掌朝政。她剛上台,秦國就趁趙國領導人交替的機會,大肆進攻。趙國獨力,難以抵擋,只好向東邊的齊國求救。齊王說:「必須以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作人質,齊國才會出兵。」

當時諸侯之間結盟,常常以自己的子孫作人質。但是,趙太后愛子心切,捨不得幼子當人質。大臣們竭力勸告,太后總是不聽,最後還發起脾氣來,向左右明示:「你們不要再說了,今後如果還有誰來說讓長安君作人質的,我老太婆一定要朝他臉上吐唾沫!」
    
一方面是秦國大軍壓境,形勢緊迫;一方面太后與大臣們,又鬧僵了。到底怎樣抵禦秦兵,大家都一籌莫展。
    
左師(趙國官名)觸龍,看到這情況,就求見趙太后。趙太后氣沖沖地勉強答應接見。觸龍進到宮裡,費力地向前緊走。原來古代臣子見君王應該快步走,這是一種禮節,但觸龍上了年紀,腳又有毛病,所以只能一拐一拐,又慢又緊張地邁步。
    
到了太后面前,觸龍先告罪說:「老臣腳有毛病,不能快跑,所以很久沒有晉見太后了,但又掛念太后的健康,不知您身體怎樣,所以希望來見太后。」——觸龍不是一見太后就提長安君的事,而是從關心太后健康談起。
    
太后說:「我能依靠車子代步。」
    
觸龍又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答:「我喝粥。」——她答話簡單,余怒未消。

觸龍說:「老臣這一向很不想吃東西,就自己勉強慢步走走,每天大約走三四裡,同時稍稍添加一點自己愛吃的東西,這樣對身體有些好處。」
    
太后說:「我還做不到這樣。」觸龍一再談生活,太后態度才略微緩和一點。
    
觸龍又說:「我的孩子舒祺,年紀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衰老了,非常疼愛他,很想讓他補到王宮衛隊裡,當一名宮廷侍衛,所以我冒著死罪,來稟告太后。」
    
太后說:「好吧!他幾歲了?」回答說:「15歲了,雖然小,希望趁我還沒死的時候,把他託付給您。」
    
太后說:「你男子漢,也懂得愛憐自己的小兒子嗎?」——太后話中還帶有怨氣,她的潛台詞是:你們男子也愛小兒子,為什麼我婦人反而不能愛長安君,要把小兒子送到別國去?不料,這正是觸龍要想引入的話題。
    
觸龍說:「我們男子漢愛小兒子,比婦女們更厲害。」

太后笑了,說:「應該是婦女愛得更厲害。」

觸龍說:「我卻認為太后愛燕後,勝過愛長安君。」——燕後是趙太后的女兒,嫁到燕國做燕王的妻子。
    
太后說:「您錯了,我愛燕後的程度,不如愛長安君。」觸龍說:「父母愛孩子,一定為孩子的利益,作長遠打算。燕後出嫁燕國時,您拉住她大哭,為她將遠行而悲痛欲絕。她走了以後,您不是不想見她,但您每次祭祀卻都禱告說:『千萬不要讓她回來啊』,這不是替她作長久打算:希望她有子孫相繼作燕國的國君嗎?」——古代諸侯的女兒嫁到別國,只有被廢(不再讓她作王后)或者亡國以後,才能回娘家。
    
太后說:「是這樣的。」觸龍繼續說:「從當今的趙王起,往上推算到第五代以前,甚至推算到趙氏,最早建立了趙國的時候,歷代趙王許多子孫,不繼承王位而受封的(如封長安君等)他們的後代,現在還有存在的嗎?」
 
太后想了想說:「沒有。」觸龍說:「不但趙國,其他諸侯的子孫受封的,他們的後代,現在還有在的嗎?」
 
太后說:「我沒聽說過。」觸龍痛切陳辭:「這些子孫近的禍及自身,遠的禍及子孫。難道國君的子孫,命中注定不得善終嗎?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地位尊貴,但自己卻沒有功勞;待遇優厚,但自己卻沒有辛勞,相反還擁有很多象徵國家權力的宗廟禮器,所以他們都好景不長。」

 「現在您太后抬高長安君的地位,封給他肥沃的土地,賜給他很多象徵權力的禮器,如果不趁現在讓他對國家有功勞(指去作人質換取齊國救兵),一旦太后不在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生存呢?所以我認為您沒有替長安君作長遠打算,我認為您對長安君的愛還不如對燕後的多。」
    
趙太后聽了,如夢初醒,點頭說:「好吧,就任憑您派遣吧!」於是,趙國派4匹馬拉的車子100輛,送長安君去齊國作抵押,齊國就出兵援助趙國了。

正是:
智仁兼勇三德全,
華夏人民難欺騙。
頑驢計窮共產黨,
又到美國耍刁蠻。
騙過不少美政要,
遇到川普鋼鐵漢;
邪魔嚇得心發慌,
走路蹣跚腿發顫。
別出心裁搞談判,
分爾反爾實拖延。
天滅中共即出手,
驚濤駭浪恐翻船!

(均據清代《淵鑒類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