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四相簪花

明古


【正見網2020年06月24日】

四相簪(zān)花,「簪」為插、戴的意思,從字面看是說四個宰相戴花,的確北宋年間真有這樣一件奇巧之事。宋仁宗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年初,韓琦因與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推行新政被貶出京城,以樞密副使官銜任揚州知府。

揚州芍藥花中,佳品不少,有一種特別稀有,難得一現,其花形、花色尤為特別:其花色上下皆為紅色,中間有一圈黃蕊。按當時官制規定,只有宰相才有資格穿紅色官袍、系金色腰帶,因此官員們都以能觀賞到此花為升官的吉兆,所以此種芍藥花就有了「金纏腰」或「金帶圍」、「腰金紫」、「重台紫花金束腰」等別稱。而民間不知怎的出現一種傳說:這種芍藥一旦出現了就是一種祥瑞,「若開則城中當有宰相」,「且簪是花者位必至宰相」,有緣佩戴此花的人將會成為宰相。

韓琦到揚州的頭一年,他在揚州府衙後園裡的一株芍藥就一干分四枝,每枝都開出來一朵「金纏腰」來,這是少見的奇景。韓琦決定找來三個當官的朋友共賞。其一為王珪,時為監郡;其一為王安石,時為韓琦幕僚;還有一人,突然腹瀉不止無法赴宴。只好另外挑選,讓大理寺丞陳昇之赴會,一同入席賞花,最後四人將花採下來簪戴在頭上。

此四人,後來皆為宰相。「簪花」十三年後,即仁宗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韓琦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職位),集賢殿大學士,為相十年。「簪花」二十四年後,即神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陳昇之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簪花」二十五年後,即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居相位,開始著名的王安石變法。「簪花」三十一年後,即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王珪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後人將此事概括為四相簪花,成為一個典故,包含了吉祥富貴的寓意,成為古代文人口中的佳話。例如明代啟蒙讀物《龍文鞭影》中「韓琦芍藥」一句;清初王士禎的徒弟宗元鼎在《贈別王阮亭司李》中寫道:「芍藥昔簪才子鬢」,都是運用了此典故。藝術家有時也將此作為創作題材,「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還曾以此主題繪製了一幅《四相簪花圖》條軸和一幅《金帶圍圖》扇面。  

這個故事非常巧,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機率非常低。你看,事先民間要有簪此花者會成宰相的說法流行;韓琦來揚州的那一年,其後園裡的一株芍藥要恰好開出四朵這種帶一道黃蕊的紅花來,四朵奇花多一朵少一朵都不成;而且赴會簪花的四人都要後來位至宰相,官職低一點都不行。簡直是無巧不成書,這麼小的機率簡直就是不可能事件,就如同給猴子一個打字機,它也不可能打出一篇文章來。這種事要發生只能是有比人類更高,更有能力的另外空間的高層生命在冥冥中安排這一切才有可能。其實不僅這一件事,整個人類的歷史有多少事情出乎人們的意料,可它就是發生了,靜心細細一想,人類世界真的就是一個大舞台,劇本早就被高層生命安排好了,人們能做的就是在其中選擇善與惡罷了。

資料來源:《夢溪筆談·補筆談》、《鐵圍山叢談》、《清波雜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