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幼學瓊林》:釋道鬼神(七)

紫穹


【正見網2021年02月07日】

【原文】

儒家謂之世,釋家謂之劫,道家謂之塵,言俗緣之未脫;儒雲致一,釋雲三昧,道雲貞一,知奧義之無窮。達摩死後,手攜只履西歸;王喬朝君,舄化雙鳧下降。

【注釋】

世、劫、塵:據《楞嚴經》記載:三十年為一世,五百年為一劫,千年為一塵。而實際上還不是這樣,修道者境界不同看到的宇宙真相是不同的。

俗緣之未脫:指還沒擺脫人間世俗的人事關係,不能得道成仙。

精一:精心一意,《書·大禹謨》:「惟精惟一。」

三昧:梵語音譯,佛教語,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

貞一:專一,守一,是道家所謂的保持本性,自然無為。

達摩死後:菩提達摩在少林圓寂後,被葬在熊耳山定林寺,相傳北魏使者宋雲出使西域回來,在蔥嶺看見達摩提著一隻鞋子走過來,說是到西天去。

王喬:漢朝人,曾擔任縣令,相傳可把自己的鞋子變成野鴨。

舄:音xì ,即鞋子。古代一種最尊貴的重木底鞋,多為帝王大臣所穿。

鳧:音fú ,一種水鳥,生長於江河湖泊,形似鴨子,故俗稱「野鴨」,常幾百隻群游或飛行。

【譯文】

儒家稱的「世」,佛家稱之為「劫」,道家稱之為「塵」,這都是說還沒有擺脫世俗的人事牽連;儒家說「精一」,佛家說「三昧」,道家說「貞一」,這都是說無論是做人還是修佛修道,都要對各自奉行的道理專注堅信,始終如一,才能得知佛道的無窮奧秘。達摩死後,有人看見他手提一隻鞋從東方歸向西天;後漢王喬朝見皇帝,不用車馬,站在由鞋變成的兩隻野鴨身上從天空中降落。

【點評】

我們常人理解的世,多為一生一世,既是儒家的概念,也就不必在意佛經如何定義,儒家著眼點在人世間,因此,看重的是常人如何正確地度過這一生,孔子因此下世傳出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他知道人的肉眼凡胎,無法分辨神佛和妖魔,心念不正,很容易被魔鬼操控,因此,既然不是讓人修神,那就不深談神鬼之事,讓人守住德即可,只要能夠一生重德,自有神佛護佑,魔鬼不敢靠近,人追求的,也就自然得到,所以他只讓人以仁義為重,規範人倫道德。即如何為君為臣,為父為母,為兒為女,為親朋師友,每個階層,如何具體實踐仁義,講的就是這些具體的規範,始終守住這個道理去做,就能成為人中層次也就是人世間的好人,就能守住德行了。

所以孔子自己解釋:仁者,人也。仁,屬於人中層次的善性。所以仁愛,常常連在一起表達,不要求脫離人的情感,顯得柔和,而義,多偏重剛正的一面,不講情面(仁義可以說是孔子總結出的道家在人中的道理,仁柔義剛,合陰陽之道)。所以人倫中反映到家庭,就出現父義母慈,嚴父慈母的要求或者說標準。不管你明不明白其根本用意,只要不同身份階層的人,都能嚴格按這些規範去做,就不會失德,人中的福分也就自然被賜予,所以,孔子就總結出這些具體的人倫道德,讓人受益。不至於在輪迴當中受太多的苦。

佛家與道家,尤其是古代的佛道宗教,主要站在修煉界的角度講話,講的是修行的道理,而不是做人的道理,最後的目的,是各自通過不同的佛或道的修煉方法達到成神,當然要離開世俗這個人生活的世界,昇華到神佛的層次,在神待的天界生活,這才是真的脫離世俗了。在神界看人,自然看到了人世間的輪迴之苦。生生世世轉生為人、動物、植物等等。即使轉為人,也可能因迷於人世爭名奪利而造下無邊罪業,下世成為乞丐,或一生貧病,災難不斷,苦不堪言,可謂劫難不斷。神佛看人,迷於人世間,豈止一生啊,生生不知多少苦難,佛家把俗世叫劫,也實在貼切。當然此外還有不同境界的更深的理解。

至於道家的千年塵世之說,就更好理解了,相對於天上,人間自然如塵土,不僅低俗,還充滿險惡,人心因爭名奪利而墮落,輪迴千年不斷還罪也不得解脫,如紅樓一夢有時看似富貴,轉眼便煙消雲散,造下的罪業下世必還,醉生夢死,豈不危險,如滾滾紅塵把人深埋吞噬,不過是在形容人迷於世間的危險。佛道兩家,都是看到了人有輪迴之苦,站在一個更長更高的視角在形容人世的苦難,勸誡人早日修道,修出神體,走出三界,返回天上才能解脫輪迴的危險與苦難。當然這也還是一種比較容易讓人理解的認識而已。

但不得修煉的真機,即使出家斷了一切人倫人事與家庭世俗的生活,也不等於能夠修出神體,擺脫人的層次。修不出來,死後依舊在世間輪迴,談何出塵與脫俗呢?根本做不到。而今天「法輪大法」(一開始以氣功的形式傳出,所以又叫法輪功),把千年不得,萬年不遇的修煉真機早已道破給人,危險的是,人們卻被宣揚無神論的共產紅魔在全世界的造謠謊言所欺騙和迷惑,眼看就要失去這千年輪迴中苦苦尋覓和等待的修煉大法,失去能夠真正解脫輪迴、得道回天的機緣。所以大法弟子們不斷在勸人離開紅魔,敬重法輪大法,只為救人擺脫劫難。

故事

王喬皇宮顯神跡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是古人親眼所見,因此廣為流傳。如今人們當作傳說,但修道者王喬,就曾以鞋化鳥,飛往皇宮,被皇帝和史官親自證實。

據《搜神記》、《後漢書》等古籍記載,漢明帝時,河東郡人尚書郎王喬做鄴縣縣令。王喬有仙道,每月初一十五,常常從鄴縣到皇宮尚書台來。漢明帝對他來得如此頻繁又不見車馬感到很奇怪,就命太史監視他。太史匯報說,王喬要來的時候,總是看到有兩隻野鴨從東南方飛來。明帝便派人埋伏,見野鴨再來,就拿網把它們罩住,卻只得到一雙木履。尚方令辨認,發現是明帝四年時賜給尚書台官員們的鞋子。

而且他每次要朝拜天子時,縣門的鼓不敲自響,京師都能聽見。

後來從天上降下一隻玉棺在堂前,官吏百姓想推開它,始終推不動。王喬說:「天帝惟獨召我去嗎?」於是沐浴並穿戴好衣服飾物,睡到玉棺裡面,棺蓋立刻就合上了。好友將他葬在城東面,土自動堆成墳。百姓於是為他建了廟,稱為葉君祠。

州牧太守每次到任,都先來拜祭王喬。官吏百姓向他祈禱,沒有不應驗的。他的各種神跡,被皇帝和各級官吏親眼所見,記入史冊,完成他讓人信神的使命。 (據正見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