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03月13日】
顏回,又稱顏子,字淵,一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周景王二十四年,魯昭公二十一年(西元前521年)庚辰冬十一月十六日生,卒於周敬王三十年,魯哀公五年(西元前490年)辛亥秋八月二十三日,時年三十二歲。葬魯城東防山之陽。魯定公八年(西元前 502 年),娶宋國女子戴氏為妻。次年生子歆。
孔廟以四位最傑出的孔子(中)弟子顏淵(右)、曾參、子思、孟軻配享,稱為「四配」。
卓冠賢科,德行第一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弟子,居孔門三千弟子之首、七十二賢之冠。素以德行著稱,為孔門「四配」「十哲」中德行科第一。他天資明睿,潛心聖學;修博約之訓,聞克復之旨;修德正身、克己復禮;清心寡欲,安命樂道;敏而好學,忍苦精進;長於深思,聞一知十;尊師重教,患難與共,是孔門弟子中德行修為最高者。
他長期堅守「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道德行為規範, 嚴格按照孔子關於「仁」「禮」的要求,「敏於事而慎於言」。故孔子常贊其具有君子四德,即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據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孔子曰 「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厓伯牛,仲弓。
安貧樂道,敏而好學
《史記》亦載: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通「早」)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論語·雍也》載:「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修德天下,垂拱而治
《韓詩外傳》又載,孔子與顏回、子路等登景山、談志向。顏回曰:「願得小國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內相應。」又曰:「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蠻,莫不釋兵;輻輳乎四門,天下咸獲永寧。蝖飛蠕動,各樂其性;進賢使能,各任其事。於是君綏於上,臣和於下。垂拱無為,動作中道,從容得禮。言仁義者賞,言戰鬥者死。」其所嚮往的是一個修德於天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選賢任能,各盡其才,彰顯仁義,無為而治,國泰民安,四方咸服的理想社會。
尊師重教,義不改節
顏回十三歲正式拜入孔子門下。少正卯和孔子爭奪弟子,「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故後人讚嘆說:「顏淵獨知孔子聖也。」
孔子周遊列國宣講儒家學說,被困於陳、蔡兩國之間的荒郊野外,斷糧七日。跟隨他的弟子都餓的病倒,站不起來了。孔子卻照常「弦歌不輟」,泰然自若給大家講學、吟詩、彈琴。面對眼前困厄,有的弟子心生疑慮,而只有顏回內心堅定的每天「釋菜於戶外」,以示對先生教化的禮敬、感恩和不離之意。
他還堅信不疑的對孔子說:「正因為夫子的學說對做人的道德規範要求很高,所以才難以被執著名利的常人所理解和接受。儘管如此,夫子仍不畏艱險,四處遊說,盡心盡力去推行自己的理想和主張,救天下蒼生於禮崩樂壞的亂世之中。雖然到處碰壁,屢遭各種排斥和非議,但這對夫子學說本身又有何傷害呢?這不更加顯的仁義之難得和珍貴嗎?如果不身體力行,修持仁義之道,那是我們的恥辱;我們歷盡千辛萬苦,廣泛弘揚和傳播了仁義之道,卻不被採納和利用,那可是諸侯各國君王他們將來莫大的恥辱啊!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夠堅守道義,且不為所動,這隻有那些天下為公,無私無我的君子才能夠做到的啊!」
孔子聽後非常驚喜的答道:「顏回能夠有這樣的真知灼見,真是太難能可貴了!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
〔清〕焦秉貞 《孔子聖跡圖》
可見,顏回身處逆境而不墜其志,堅守道義而不失其德,始終如一追隨孔子行義天下的精神,無不令後人肅然起敬,並成為千古佳話。從此,「釋菜」被作為尊師之禮流傳後世,興盛中華大地兩千餘年。
英年早逝,薪火相傳
顏回先孔子而去世,葬於魯城東防山之陽,後世稱為「顏林」。孔子對他英年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哀嘆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言語,收集在《論語》、《孔子家語》之中,明代《陋巷志》亦祥記其事。顏回給世人留下的至理名言為:「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積善成德,以德報怨,這也正是顏回人品高貴之所在。
漢高祖東巡祭孔時,獨以顏子配享。自此,中國歷代帝王對顏子及其後裔的加諡和追封不斷。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高宗追封「太子少保」;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
在復聖顏子故裡的山東曲阜,尚留有多處顏氏文化遺存。其中,尤以顏廟,顏府,顏林(俗稱「三顏」)最為著名。顏廟,是祭祀顏子的廟宇;顏府,是顏氏嫡裔子孫,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代居住的府第,又稱顏翰博府;而顏林則是顏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
顏廟,又稱復聖廟,與孔府後花園隔街相望。現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大家知道,中華傳統文化以道家修煉文化為源頭,以儒家思想而治國理政教化人,以佛家教義來普度眾生。自春秋末年孔子創立儒家學說算起,在華夏兩千五百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之核心思想,以及孔子給後世留下的做人之道德規範,始終作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精髓,薪火相傳,綿延不絕。而顏回作為孔子最得意門生,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普世價值的偉大的實踐者之一,為如今神州子民找尋傳統回歸之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