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幼學瓊林》:文臣(十)

紫穹


【正見網2022年10月19日】

【原文】 

魯恭為中牟令,桑下有馴雉之異;郭伋為并州守,兒童有竹馬之迎。 

【注釋】 

魯恭:漢代魯恭任中牟令時,以導正人心為要,讓他們懂得善惡是非,理政幾乎不用刑罰,境內因此出現了三大奇異現象:一是蝗蟲不侵,繞道而飛;二是動物與人和諧相處,桑樹下的野雉雞都很馴服,見人不躲,此為馴雉之異;三是連頑皮的小孩都知道要善待小動物,看到雉雞不忍捕捉它們。 

郭伋:漢代郭伋作并州太守時,廣布恩德,極重信義,連孩子都對他念念不忘。一次辦公出行,數百兒童聞訊從遠道紛紛趕來,騎著竹馬在道旁歡迎他的到來。彼此還約定日子,等事情辦完孩子們要在此等他歸來,因比約定日子提前一天辦完公事,郭伋寧可在城外住宿,第二天才進城,也要履行跟孩子們的約定。

【譯文】 

魯恭任中牟令時行仁政,如慈父般教化百姓,人心歸善,恩及鳥獸,使得桑樹下的雉鳥見到生人都十分馴服,不驚不躲;郭伋當并州太守時講信義有賢德,孩童不欺,一次辦公出行時,兒童們騎著竹馬歡迎他。

【點評】 

看到魯恭治理中牟縣幾乎不用刑罰(詳情見底下故事),人們一定會想起孔子周遊列國前任魯國大司寇治理魯國僅僅三個月就出現過的大同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人人重德禮讓,刑罰形同虛設。如同傳說中黃帝無為而治時出現的理想狀態。

聖人治國一言概之:德為本,法為輔。

這個德為本,不僅僅指官員自己清廉公正,剛正不啊,扶危救困。如果僅僅如此,還不算根本上最完善的德政。就如同上醫治未病,提前預防為要。莫待問題嚴重了才去救治。所以教導百姓懂得善惡是非,自覺杜絕做惡,才是真正的最優秀的父母官,才是愛民如子。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

孔子在《論語•堯曰》教導弟子:「不教而殺謂之虐。」意思是事先不教育人如何做人,不懂正確的道理,一犯錯就加以重罰或誅殺,就是虐殺。

因此孔子為政,斷案,就是以教化人心為本,讓民眾懂得禮義廉恥,是非善惡,即使審案也以喚醒善性為主,讓犯罪者知道到底錯在何處,直到懂得悔悟。審案也將歸正人心作為根本目的。

孔子曾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說,僅僅依靠法律政令治理國家,只能讓百姓因懼罰而表面守法,一旦懲罰得到免除或者到期,不會對做過的惡行有任何廉恥之心;只有通過德禮的教化,才能讓百姓真正地從內心懂得行惡的羞恥,從而自覺守法。社會自然得到和諧,法庭爭訟也因此被化解甚至絕跡。

孔子《論語》教人「為政以德」,並不只是停留在理論,而是親自治理魯國,再現了大同社會的風尚。給出了實踐下的真實結果。漢代魯恭,就是得其要領,學以致用,因而出現了三大奇異現象。再次使得聖人的智慧得到證實。

儒家學問,核心就是德,所謂「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從治理個人到天下,都在一個德字下功夫,就不會迷失方向,就能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中理清主線、得到智慧,撥亂反正。

現代教育不重德,治國以法為本,導致「民免而無恥」,人心敗壞、亂象百出。想要根治,唯有重拾道德,效仿先賢,歸正人心。

【故事】  魯恭三異  聖人遺風

東漢大臣魯恭,晚年位居三公高位,後世尊其為魯太師。他為政重德,善於教化,幾乎不用刑罰,頗有孔子遺風。在他任中牟縣令時,出現了「魯恭三異」的傳說。恍若一個小小的大同社會。

魯恭斷案  不用刑罰

漢章帝建初年間,魯恭出任中牟縣縣令。三年間,縣內的刑罰等同虛設,遇有訟爭,他以理服人,使犯法者自感良心有愧,不斷化解棘手的訟案。

當地有個叫許伯的人,與人爭良田,告到官府,官司打了很多年,歷經多位太守、縣令都無法妥善判決,魯恭接手後,從做人的角度啟發人的善性,讓他們莫要重利忘義,結果當事者皆有愧色,回家後都深刻自省,開始責備自己的自私,停止爭奪,變成了互相推讓。

還有個亭長,因借人家耕牛卻不肯歸還,被主人告到魯恭這裡,魯恭多次好言勸解,責令亭長將牛歸還主人,可亭長還是不聽。魯恭也沒有因此生氣而馬上動用刑罰,反而當眾自責教導失職,說到:「這都是因為我的教化沒有做好啊!」說完毫不猶豫就解下官印,準備棄官離開。縣衙的下屬官吏們苦苦挽留他。亭長聞聽此事,感到十分羞愧,趕緊把牛還給了主人,還主動到獄中接受懲治,魯恭見他知錯悔改便寬宥了他。

魯恭三異  真實不虛

建初七年(82),河南一帶二十多個縣遭受嚴重的蝗災,但奇怪的是,蝗蟲把中牟縣附近郡縣的莊稼給禍害了,卻惟獨不進入中牟縣境內,都在繞道飛,莊稼毫髮無損。

河南尹(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袁安,當時面對災害一籌莫展,突然聽到下屬匯報這件奇事,感到難以置信,唯恐情況不實,便派主管獄事的肥親前去暗訪察看。一開始肥親並未說出真實用意,只是讓魯恭陪同四處走訪,看到果真莊稼長得很好,沒有受到蝗蟲侵害,暗暗佩服。

一天,走訪田間累了,肥親等人便坐在田野上的一棵桑樹下休息,這時一隻野雞突然飛來停在他們旁邊,跟前正好有個孩子在玩耍。肥親奇怪小孩毫無舉動,就問他:「你為啥不去逮住它呢?」小孩說:「這個野雞快要生小雞了!(一說:野雞就像我的朋友一樣,不能抓它。)」

肥親聽後一臉驚訝,隨即恍然大悟,十分恭敬地對魯恭說出實情:「我是奉命前來暗查您的政績的。您因施行德政,蝗蟲不侵犯縣境,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異象;德化之政使得百姓懂得愛護鳥獸,這是第二個奇異之處;幼童也能懷有仁愛之心,這是我看到的第三個現象,是為三異。我若再久留此處,只能是打擾到您了,所以,我要趕緊回去,把您的政績如實匯報給袁安大人」。

由此,中牟縣「魯恭三異」的傳奇故事便傳揚開來。人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小小的大同社會。

但因母親去世,他在該縣僅三年便居喪離職。中牟吏民為了感懷他的恩德,建了魯恭廟來紀念他。北宋年間,宋真宗封贈魯恭為太師,因此,魯恭又被稱為「魯太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