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評註:堂堂正正

王舍微


【正見網2023年04月22日】

【典故出處】

語本《孫子.軍爭》: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釋義】

堂堂,壯盛;正正,嚴整。「堂堂正正」指軍陣強大整齊。後用「堂堂正正」形容光明正大。

【典故說明】

出自教育部國家語文資料庫「成語典」(進階版)網站:

《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從「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幾個角度談作戰方法:所謂「治氣」,指選擇時機,在敵軍期待歸返,最為鬆懈時發動攻擊;所謂「治心」,指在敵方軍心渙散、不安時發動攻擊;所謂「治力」,指避免長途遠征,休養生息以迎戰疲憊不堪的敵軍;所謂「治變」,則指當敵軍軍容整齊壯盛時,應避其鋒芒。其中對於「治變」一項,孫文原云:「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處「陳」同「陣」,是陣容的意思。「正正之旗」、「堂堂之陳」就是用來形容嚴整壯盛的軍容。後來「堂堂正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光明正大,此亦為現今使用的語義。

【近義】

光明磊落:

磊落,坦蕩。「光明磊落」形容心地無私,胸懷坦蕩。語或出《朱子語類.卷七四.易.上繫上》。

「磊落」是光明坦直的意思,「光明磊落」則是心地光明無私,胸懷坦蕩。此語見用於《朱子語類》。朱熹是南宋的理學家,《朱子語類》這本書即記載他與門人弟子間的對話。有學生問他有關易經卦辭的問題:「《易經繫辭》裡說『卦有小大』,舊說是《易經》裡的『大畜』、『小畜』、『大過』、『小過』四個卦,但就是只有這四卦嗎?」朱熹回答:「應該是說凡是好的卦都可稱為大,不好的卦都稱為小,所謂『卦有小大』,就是卦有好有壞,就像人也有分好壞一樣。光明磊落的人就是好人,昏庸詭詐的人就是壞人。」「磊落」即是指坦然寬大的樣子。《晉書.卷一○五.石勒載記下》就有這樣的用法:「大丈夫行事當礌(同『磊』)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礌礌落落」指志向高遠,胸懷坦然。朱熹用「光明磊落」形容心胸坦蕩無私的人。後來「光明磊落」就一直沿用下來,形容心地無私,胸懷坦蕩。

【評註】

宋代陳亮〈酌古論四.李靖〉記載:「其陣堂堂,其旗正正,此非正兵不能然也。」也是用來形容軍容之壯盛。但除此之外,還見有另外的引申含義,正兵是指正義之師。從做人方面說來,正正乃是依正理、正道而行;堂堂則是光明磊落、即心地無私、襟懷坦蕩,不行苟且之事。

【評析】

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三.子同生》說道:「聖人一筆一削,堂堂正正,豈有以曖昧之事,疑其君父者。」這就是說,做人不僅要心正、念正,而且在行為方式上的一絲一毫都要堂堂正正、礌礌落落。為了個人的利益等目標的有為,出發點就不一定符合正理;為了正義的目標而採用不正當的手段也不是堂堂正正。這好比聖人寫字,一筆一划都體現著堂堂正正的因素。思想和行為方式中的任何一點不正,都會導致負面的東西產生,積存著使人下滑的砝碼。在滾滾紅塵之中,人能堅守合於正道的一思一念,那便是在奠定生命提升的基礎和起點。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