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評註:槁木死灰

王舍微


【正見網2023年11月07日】

【典故出處】

語本《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譯文】

南郭子綦靠幾靜坐,仰面朝天緩緩地吐氣,茫然若失,就像魂魄離開了軀體。南郭子綦的學生顏成子游見狀馬上前來侍候,問南郭子綦說:「您剛才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呢?一個人的肢體形貌在打坐時固然可以使它像枯槁之木一樣毫無生氣,難道一個人的心神在打坐時也可以使它像死灰一樣毫無生氣嗎?您在今天所表現出來的安穩境界,跟以前的安穩境界絕對不一樣。」南郭子綦回答說:「偃,你問此事,不是問得很好嗎?今天我遺忘了形體之我,你知道這一點嗎?你只聽到人吹簫管發出的聲音,而沒聽聽風吹眾竅所發出的聲音,你只聽到風吹眾竅所發出的聲音,而沒有聽到天地間萬物的自鳴之聲!」

【釋義】

形體寂靜如枯槁的木頭,沒有生氣,精神凝聚猶如冷卻的灰燼,不能重新起火。形容人清虛寂靜,對外物無動於衷。後用「槁木死灰」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

【典故說明】  

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參考詞語:形槁心灰;木形灰心;木槁灰寒;枯木死灰;槁木寒灰;死灰槁木。

【評註】

朱熹曾對其弟子說:「用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如此一二年,何患不進!」為什麼要靜坐?整日讀書豈不是讀的更多?對此多有爭議。宋代陳淳在〈答西蜀史杜諸友書〉中說:「在初學者,理未明,識未精,終日兀坐,是乃槁木死灰,其將何用?」  其實,讀書人的靜坐不是為了靜思,而是靜心,也是抑制妄念的過程。漸漸的社會越來越浮躁,就更難體會到入靜的益處了。而古代佛道兩家的修煉無一不是走的這種方式,盡力讓主元神不發揮作用,從而達到副元神修煉的目的。

【評析】

莊子「齊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沒有什麼差別,也沒有是非、美醜、善惡、貴賤之分。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因而沒有分別。《莊子.逍遙遊》篇末以「廣莫之野」的大樹來喻示逍遙的內涵:「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由此可以看出,莊子的思想是以在世間的逍遙為主旨的。在《盜跖》一篇中更是把孔子與盜跖歸為一類,反對仁義道德的教化。所以,莊子所說的道是物我兩化、自在逍遙的沉淪,沒有昇華的內涵導向。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一層意思,就是說他所講的道不是尋常的道,不同於人們所說的道。實際上,老子給人留下了人類獲得昇華的文化指向,不同於世間的種種生存之道的下降導向。畢竟人類只有守德才能為自己鋪就未來的昇華之路,才可能有機緣聽聞佛法,從而走向未來,並成就永遠的美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