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12月29日】
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從早到晚夢想著能夠發財。如果通過正當的辛苦勞動付出,那麼倒也無可厚非。只是有些人坑蒙拐騙、傷天害理的壞事都干,這就很危險。古人道德高尚,見財而不忘義,流傳下來許多名人軼事,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裴度還玉帶」的故事。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中晚唐河東聞喜縣人。
少年時,裴度是個窮書生,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因衣食不濟,而寄居在香山寺中。一位術士說他面相不佳,以後可能要餓死。
有一天,他在香山寺的香案上撿到一條玉帶。這條玉帶金絲走線、鑲著寶石,估計價值1000兩銀子。如果裴度貪心的話,就把玉帶拿走了,但他想到,丟玉帶的人肯定會非常著急,於是他站在那裡等失主回來。
過了一會兒,急匆匆趕來一個女人,原來此人叫韓瓊英,她的父親韓太守因為得罪了國舅而被捕入獄。韓瓊英與母親辛苦籌資,得到了這條玉帶,以便營救父親。可是,玉帶卻不慎遺失了。母女二人走投無路,父親也救不成了。
裴度聽完事情經過後,確認韓瓊英是失主,就把玉帶還給了她們。一條玉帶,救了三條人命。
此後術士再見裴度,稱他面相大有改變,宜考取功名,後來果然應驗。
貞元五年(789年),裴度進士及第,在朝中做官一直做到宰相,最高官至中書令(正二品),封晉國公,成為中晚唐時期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他的幾個兒子也都在朝中做官。
據說,「裴度還玉帶」的故事,還畫在頤和園長廊的壁畫中。
俗話說:好人有好報,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人世間的一切都由更高級的生命在掌管,我們今世的表現也決定著未來的命運。做一個符合「真、善、忍」的好人,就會得到上天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