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著中的潛移默化 —— 拜倫與他的長詩《唐璜》

大陸大法弟子


【正見網2024年03月01日】

幫小孩清理書籍的時候看到一本《拜倫詩選》,是小孩自己買的,不是很了解這個人及他的作品,就上網查了一下。

拜倫全名喬治·戈登·拜倫,是英國19世紀初期的詩人。他的父親傑克從美國的戰爭中回到倫敦,就勾引了一個有錢的宮廷大臣年輕並富有的妻子,兩人私奔到法國,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叫奧古斯都·拜倫,但在年輕妻子生下女兒後不久就去世了,孩子由外祖母撫養。

在妻子去世後沒一年的時間,傑克又娶了蘇格蘭的一個富有人家的女兒凱薩琳·戈登,這個女子就是拜倫的母親。拜倫3歲的時候,傑克在敗光了妻子凱薩琳·戈登的財產後,因負債纍纍自殺身亡,拜倫被母親獨自艱難撫養。

10歲時拜倫繼承了伯祖父的男爵之位及財產,經濟條件得到改善。1809年3月,拜倫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學院,在大學裡,他不怎麼讀書,而是喜歡騎馬、游泳和射箭,還有拳擊,還在鄉下找了個情人,讓情人打扮成男裝和他一起穿街過巷。他結交紈絝子弟,因揮霍無度,本來家境富裕的他竟然需要靠著借貸度日。

從劍橋畢業後的拜倫,想去東方旅遊,但由於在劍橋的揮霍無度,此時的拜倫已經欠下一萬多鎊的巨額債務。劍橋的大學同學戴維斯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之後拜倫跟朋友霍布豪斯一起出遊了一些國家,回國後出版了《恰爾德·哈羅德遊記》而名揚倫敦。

拜倫短短36年的一生,放浪形骸,情人無數,可謂是萬花叢中過,片片都沾身。先天跛腳但容顏美麗的他處處留情,成名後行為愈加放蕩,膽大妄為到跟英國首相的妻子墨爾本夫人和兒媳卡羅琳同時有染,首相得知妻子和兒媳都和拜倫有不正當的關係後,氣得發瘋。

我們現在看的歐美劇中關於情人的講述,可能會認為那是當時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現象,甚至是那時的時尚,但據我看過的一些文學作品表明,實際上,那並不被當時人們的道德允許,也不敢公然示人。比如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和《戰爭與和平》中,都有這樣的表達。當然,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在中國大陸很多時候是被反義解讀的,與作者本人想要表達的意圖截然相反,這是一些人的刻意而為的對國人道德的敗壞引領,對於沒有看過作品本身的人們很容易被誤導。

成名後的拜倫成功的勾引了最初對他態度冷談的首相兒媳卡羅琳後,不但逼卡羅琳說她愛他比丈夫更多,還要她跟自己私奔。喜新厭舊的拜倫很快的厭煩了卡羅琳,去尋歡於其他的女人們,而卡羅琳卻動了真情,對拜倫死纏爛打,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擺脫卡羅琳喪失理智的瘋狂糾纏並挽回已經受損的名聲,拜倫向卡羅琳有錢的表妹安娜貝拉展開強烈追求並最終結為夫婦,雖然他對此女毫無愛意。一年以後,安娜貝拉在獲悉了拜倫與他同父異母的姐姐奧古斯都·拜倫的亂倫行徑後,終於不再隱忍,冷靜的與這個平日裡對她極盡惡毒譏諷侮辱之詞的偽君子分手。隨後拜倫便身敗名裂,因為之前他與其同父異母的姐姐亂倫的事情被揭了出來——他自己在給墨爾本夫人的信中也承認了這件事——被街頭巷尾的傳遍。儘管他的朋友霍布豪斯用盡全力妄圖為他洗白也無濟於事。

拜倫終因他沒有底限的無德行徑而徹底的聲名狼藉,無論是在去上議院的路上,還是走在大街上,都會有一些孩童直接朝他吐口水,那個曾經為拜倫而瘋狂的貴族社交圈,此時看到拜倫,都選擇直接離開。他遭到整個社會的唾棄。為了躲避這一切,他開始頻繁地跑往國外。

他最後去了希臘,參與支持抵抗奧斯曼人的戰爭,最終因淋雨生病而死在了希臘。有人說他參與支持抵抗奧斯曼人的戰爭是為了正義,但基於我所查詢到的另一些資料表明,他是為了挽回一點名聲的故作驚人之舉。

拜倫一如莫扎特歌劇《唐璜》中的唐璜,有著俊美的容顏, 卻厚顏無恥,冷酷狡詐,到處尋花問柳,竊玉偷香。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騙了眾多的女性,眾多的有夫之婦,然後無一不是始亂終棄,沒有一絲的愧疚與悔意。拜倫客死他鄉,而莫扎特歌劇《唐璜》中的唐璜最終被鬼魂拉進了地獄。

拜倫的確擅長文字,他的確寫了一些優美的詞句,但實際上,那些文字更多的是對天地人心的敗壞,眾所周知的長詩《唐璜》更是這樣一部作品。此詩篇中的唐璜在少年時代便與有夫之婦勾搭成奸,最終被情婦的丈夫捉姦在床,不得已離開了家鄉。在一個小島上與海盜頭子的女兒相愛,又因自己無禮放肆的行為被海盜頭子賣身為奴。成為王后的奴隸後與王后及眾多的宮中女僕苟合……一個厚顏無恥的傢伙被拜倫用美好的詩句描述,合理化了唐璜所有的卑劣,同時又極力醜化那些受害者們:那位一心想將唐璜教育成為正人君子的母親,那位被人勾引了妻子的丈夫,那個小島上的海盜頭子……而唐璜卻被描述成一位善良正直的英雄。

拜倫作品《唐璜》中唐璜的一生,就如拜倫自己一生的寫照。拜倫用了西班牙傳說中那個惡徒唐璜的名字,寫了長詩《唐璜》,實際上即是洗白唐璜,也是洗白自己,更是公然的合理化敗壞的淫蕩,從而引人向惡。莫扎特的歌劇《唐璜》是懲罰罪惡,而拜倫的《唐璜》為罪惡歌功頌德。他被同時代的人稱之為「惡魔詩人」,算是「當之無愧」的名符其實。

有人說拜倫有反抗精神,的確在拜倫的詩作中有不少這樣的反抗作品,但我們有一點需要明確,就是反抗本身並不能代表正義。如果反抗的是人類道德中的正義、和平、善良、忠貞,那這種反抗無疑是魔鬼的行徑。為甚麼《簡愛》中的簡愛雖無美貌卻依舊那麼被人喜愛?愛,但不管怎樣也不違背道德,愛,就算對方失去財富、健康、曾經的美好容顏,依舊不離不棄,這樣美好道德的女子誰能不喜愛?拜倫想要的是對人始亂終棄淪喪道德的自由,很多時候,他唾罵的是那些不給他這種自由的人們,並對他們極盡誹謗、醜化之能。

李洪志師父在《大法洪傳二十五周年紐約法會講法》中講到:「常人的社會道德就是這樣被拉下去的,潛移默化。它不會說'我就是魔,我就非得讓人類滑下來',它不會說的。它潛移默化的引導你,用各種不正的東西,你看不出來;表現在藝術上,表現在行為上,表現在各種產品上,表現在所有的一切吸引你的方方面面的東西上,把你拽下去,刺激你的癮好中把你拽下去。一旦負面因素占領了人的意識與社會形態的時候,人類就很難再救了,因為人的理智被負面因素控制著,做事時他自己分不清那是不是自己的思維。」
 
李洪志師父在《二零一八年華盛頓DC講法》:「人們被共產邪黨意識灌輸之後分不清好壞,一股腦的把西方社會裡邊那些魔鬼轉生帶領著乾的那些事全拿去了,全社會的干,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個情況。」「看上去社會很繁榮,五花八門,都是在勾引人心、敗壞人類,你不被吸引都不行。」「其實在西方社會也不簡單。那些個破壞人類的魔鬼手段是從文化中乾的,是從另一個角度上在起作用的。放大的自由觀念,放大的那種個人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那種所謂的……,不想多說了,現在鼓吹的東西太多了。就說它是從另一角度上破壞傳統文化的,再加上現代意識的帶動,所以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很亂的人類社會。」

拜倫被美化為英雄,而他的作品被奉為經典,無疑是對人類的深深毒害。這樣的「經典」絕對的為數眾多。如果有時間有機會,可能日後會整理一些這方面的東西出來,作為一點拋磚引玉的以正視聽吧。

我讀書不多,把看到的這一點寫出來,希望世人能夠免受其害,守住心中人性的善良,並憑此走過敗世中的種種魔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大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