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1月09日】
袁枚的《題桃花》:以初花比初心,皆是最美。
「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清代詩人袁枚,雖為進士卻只做過縣令。或許是對朝堂人與人的關係不適應,早早的就辭官回家,構築隨園逍遙自在。這隨園二字大概就是隨緣之意吧。
「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二月春歸卻遇風雨,在桃花樹下感嘆時光流逝。此時的詩人或已到暮年。因此才有此感嘆。風雨下的桃花,自然是花落滿地。或許已經很難再看到一株完整的桃花了。
桃花在風雨下,早已被傷的體無完膚。每個人年輕時都是有著豪言壯志的。隨著歲月流逝,看盡人世間的無奈後,才明白自己的那些想法都是很難實現的。
「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風雨後的三千桃花還不如初開時的一株好。
此時的桃花自然是千瘡百孔的,而初開的桃花則是完美無瑕的,有點類似我們常說的完美主義吧。
詩人懷念自己的曾經少年,更懷念當時的那份初心與善念。人們的初心往往都是善良的,而且是無所求的,而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即使心生善念,此中往往也是夾雜著利益之心的。就像是風雨後的桃花,看上去似乎還是奼紫嫣紅的,但那份傷痕仍然是可見的。
納蘭性德曾在詞中寫道「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呀,人如果永遠都是那麼善良、那麼純真該有多好呀!如果一個人,能夠在風雨中堅持初心,真的是了不起的。詩人大概是沒有做到,那麼我們是否做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