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0月14日】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此詩是曹操公元207年北征烏桓凱旋途中所作。當時他53歲,統一北方,霸業有成,正是人生的高光時刻。
這首詩裡最廣為傳誦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人們在其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氣與不懈進取,也常被人當作勵志的座右銘。
但如果能夠結合整篇文章,就會發現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跳出生命輪迴,達到生命永恆的人生清醒。
漢代的方士很多,煉丹修道的社會氛圍濃厚。曹操其實也是相當有根基的人,他是相信這些的,但也明白自己的歷史使命不是這個,所以用此詩來表達心存修道之心與自己的歷史角色之間的平衡。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神龜壽命雖長,終有死亡之時;騰蛇能乘霧飛行,終將化為塵土。這裡的開頭就很不俗,神龜和騰蛇都是傳說中的神物,但其實也是真實的存在,只不過常人看不到而已,他們的壽命在常人看來已經是可望而不可及了,但曹操卻用了「尤有」「終為」這幾個字,表面是感嘆,實際表達了曹操的志向高遠,想要達到生命的永恆,這就遠遠超出了常人中的功名利祿。沒有相當深厚的根基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馬雖然年邁,但仍有馳騁千裡的雄心壯志,一般解釋為這是曹操自己晚年仍不服老、壯心不已的真實寫照。這其實是很淺層次的解釋,因為他內心真正的追求遠超常人中的所謂霸業;「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般對此的解釋是烈士,指那些為國家、為人民獻身的人,他們在晚年依然保持著熾熱的情懷,這與曹操的豪情壯志不謀而合。但曹操在這裡只是藉此作比喻,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修道之心即使在老年也不熄滅,常人中的功名尚且要不懈追求,對於生命永恆的追求更是不可懈怠。這和上下文是銜接在一起的。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字面上看是說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只要自己調養身心,保持心情愉快,就定可以益壽延年。但如果結合上面的文字就會明白曹操想表達的遠不是在常人中通過鍛鍊養生達到的所謂延年益壽,而是通過修煉達到生命的不滅。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在創作這首詩時,心情無比暢快,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來明志,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樂觀,而是明了生命真正意義後的喜悅。這和開頭是照應的,自己雖因為要扮演的歷史角色一時無法修煉,但能在常人認為的生命高光時刻了悟生死,是無比幸運的,所以喜悅之情難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