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2月22日】
康熙三十一、三十二年,陝西大饑荒,一鬥米價值千錢,道上逃荒者相望。
渭南人趙午,賣掉自己的兒女,家中只剩老母妻子,沒有糧食了,於是擔起鍋釜,要去湖廣找生路。趙午因為老母飯量大,早生厭棄之心,而他妻子對婆婆卻是至孝。
三十二年四月,他們走到商州山中,趙午對妻子說:「 母親步履艱難,你先挑著擔子前行,我扶著慢慢趕來。」妻子認為他說得對,挑著擔子走到前面,歇肩等著。一會兒,趙午奔跑而來,妻子問他:「 婆婆在哪裡?」趙午說:「 一會就到。」妻子生氣了,說:「 一個龍鍾老人,你怎麼讓她一個人自己走?」把擔子交給趙午,要回原路去找,趙午打了妻子幾十耳光,挑起擔子一個人走了。
妻子找到一個偏僻的地方,見婆婆被綁在大樹上,口裡塞著土塊,快氣絕了,忙將婆婆解下來,摳出婆婆口裡的土塊,捧來泉水給婆婆喝,婆婆甦醒過來了。妻子背著婆婆,走出二裡多地,見丈夫的擔子扔在地上,地上殘忍狼籍:丈夫已經被老虎吃掉了。妻子大哭,路人沒有不嘆息的。
趙午妻子背著婆婆過龍駒寨時,商州知府戴良佐正在寨中散帳救災,知道這事後,送給趙午妻子銀兩,讓她返還渭南去安養老人。
(出自《觚剩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