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嶽仙跡探微:西天目山―清涼神仙世界

牟梅


【正見網2007年05月07日】

天目山有東、西山之分,它們是兩個對峙的山峰,東西綿延130公裡,南北寬30多公裡。西天目山位於浙江省西北部,離臨安縣城有31公裡。它有4溪、5潭、6洞、7澗、8台、9池、12岩、27石、28峰,主峰海拔高為1507米。其「大樹華蓋聞九州」,被譽為「大樹王國」和「清涼世界」。

天目山古名「浮玉山」。相傳古時,東、西天目山峰頂各有一個半月形的天池。每年八月,當月亮掛在天中央時,天池裡就會浮出一塊滾圓的寶玉,閃閃發光,故稱「浮玉山」。而這兩個天池,又宛如仰望蒼天的兩隻眼睛,因此此山又稱為「天目山」。

如此清幽、清涼之地,自然也是修煉人修行的佳所,它被封為道家第三十四洞天。大約在公元前100多年的西漢時期,就有被武帝冊封為「太微先生」和「太素先生」的王穀神、皮元曜在此修煉。東漢時期,江西龍虎山的天師、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就出生在西天目山,並在此修煉多年。相傳,張道陵的父母為避戰禍,來到西天目山定居。一日,他母親夢見一個巨人從魁星迅疾而來,並將一徑綠油油的薇草交給她。可是她醒來後,手中並未發現什麼花草,但是居室中卻有陣陣異香撲鼻。不久,她就懷孕了。分娩那天,室內光焰萬丈,香氣馥郁。西天目山獅子岩西邊就是張道陵的出生地張公舍。他長大後,放棄官職,隱居在西天目山修煉。張公舍下的張公洞就是張道陵的隱室,洞的西崖下有一丹池,即張道陵煉丹處。相傳池內有神魚,異形四足能吐氣作雲。此後,張道陵還去了江西的龍虎山,在四川鶴鳴山受太上老君的秘授,最終羽化成仙。

此外,漢時在此修煉的還有魏伯陽、左慈、葛元等,他們最終都得道成仙。這裡講一個關於仙人左慈的故事。

魏國的曹操聽說左慈神異之事後,就把他召去,關在一間石屋裡,並派人把守監視,一年間,沒給他吃一粒米,等到放出他時,他的模樣依然如故。曹操認為世上的人沒有不食的道理, 而左慈竟然可以不食,認為左慈修的一定不是正道,想將他殺掉。曹操一起殺左慈的念頭,左慈就知道了,於是請求曹操放他回家。曹操說:「為甚麼你如此急著走呢?」左慈說:「你要殺我,所以我才請求離去。」曹操說:「我絕無此意,我怎麼會殺你呢。既然先生有高潔的志向,我也就不挽留你了。」於是曹操為左慈設酒宴餞行,左慈說:「我就要遠行了,請求和您共飲一杯酒。」曹操表示願意。當時天寒,酒正在火上溫著,只見左慈拔下頭上的道簪來攪酒,片刻間,道簪完全溶在了酒中,如同磨墨一樣。起初,曹操見左慈要求喝 「分杯酒」,以為是自己先喝半杯,然後將剩下的半杯給左慈,沒想到左慈用道簪把自己的酒杯劃了一下,酒杯即分成了兩半,相隔好幾寸。左慈先飲了一半酒, 把另一半杯子遞給了曹操。曹操不高興,沒有馬上就喝,左慈就向曹操請求,把另一半也喝了。飲完後,他把杯子朝房樑上扔去,杯子在房樑上懸空搖動,好似飛鳥作俯衝狀,似落非落,宴席上的客人都注視著那酒杯。過了一會,杯子才墜落下來,這才發現不見了左慈的人影。一問,才知左慈已回了老家。

這一來使得曹操更想殺掉左慈,他想試試左慈能不能逃過一死。曹操下令拘捕左慈,當捕吏正要抓住左慈時,碰巧有一群羊擋住了左慈的去路,於是左慈走進這群羊中,捕吏找不著左慈,就查看羊的數目,果然多出一隻,這才知道左慈已變成了羊。捕吏就轉述曹操的意思,說曹操只想見見左慈,暫時同他們一起回去,不用害怕。這時一隻大羊上前跪著說:「你們看我像嗎?」捕吏們互相說:「這隻跪著的羊一定就是左慈了!」就想把這羊抓走。沒想到,所有的羊都跪下說:「你們看我像嗎?」捕吏真是弄不清哪只羊是左慈,只好打道回府。

另一位修行之人葛元時稱葛仙翁,拜左慈為師。傳說一天他在西天目山的一個石壁岩洞中搗藥時,不小心掉了一粒,被一隻鳥吃了下去。從此那隻鳥的鳴叫聲猶如杵臼,故稱搗藥鳥。

東晉時有葛元從孫葛洪、許邁、大徐五仙、小徐五仙等在西天目山修煉。許邁是「慕臨安多金台玉室,仙人芝草,遂移居西天目山,登岩如芝,渺然有終」。唐代天目山人徐靈府、北宋唐子霞也都在此結廬修煉,都得道成仙。唐子霞成仙后入主洞霞宮。元明時曾在此修行的著名道士有莫洞一、阮日益、張三丰等。據說莫洞一會「五雷法」,可以驅鬼;阮日益,在西天目山石岩中打坐,寒暑不動。而張三丰能日行千裡,可以往來於西天目山和其他山。元朝後期,道教活動漸趨衰落。

東晉永和年間,西天目山始建宮觀,著名的有「至道宮」、「紫陽宮」、「萬壽宮」等。

東晉時期,佛教傳入西天目山。最早在此修行的僧人是竺法曠,南北朝時期南梁武帝之長子蕭統,隨後有更多的僧人來此。唐大中初年,洪言西土禪師繼位,「始惟百僧,後盈千數。」比較著名的僧人還有慧忠、鑒宗。宋代有無門慧開禪師在此修行。元初,高峰禪師來到西天目山獅子岩,倚松結廬,號為「死關」。據說他在修行時稱:「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以此表明修煉的決心。他終於成為西天目山一代師祖。他有兩個非常有名的徒弟,一個叫斷崖了義,一個叫中峰名本。因為他們修煉時常面對著那棵松樹,故該松樹被稱為「悟道松」。他們圓寂後,其弟子又在旁邊建了一個悟道亭。

此後,佛教大興,西天目山的名聲遠播海外,有日本、印度、朝鮮等國的高僧來修行。明代有松隱禪師,清代有玉琳國師、晦石、際界等在此修行。

早期在西天目山修行的僧人,大多壘石為室,結茅為廬。最早修建的寺院是建於唐光啟二年(886年)的保福院。888年建明空院,元時,高峰禪師與其徒斷崖了義、中峰明本建成規模宏偉的獅子正宗禪寺、大覺正禪寺、禪源寺等。禪源寺是登山的第一景,後被日軍炸毀。禪源寺東側,有七星石、蟠龍橋、雨華亭、天然居等,林泉幽雅。此外,還建造了45座庵堂。如今尚存的有禪源寺山門、天王殿、韋馱殿、獅子正宗禪寺(今稱開山老殿)及太子庵等。

西天目山還有許多仙跡可尋,其最高峰仙人頂,傳說是神仙出沒的地方。獅子岩是元代高峰禪師參禪和坐化之處。此外,還有倒掛蓮花峰、昭明峰、旭日峰等處。  

唐朝詩人杜光庭曾作詩《登天目山》,詩云:

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露,舊碑文滅不知年。
一州風物分檐外,萬裡雲霞在目前。
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