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驥稱其德也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0月12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 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 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驥(1)不稱(2)其力,稱其德也。」(《論語・憲問第十四》)

【注釋】

(1)驥:千裡馬。
(2)稱:稱頌、讚譽。

【語譯】

孔子說:「千裡馬為人稱頌不是因為它的力氣,而是因為它的品德。」

【研析】

千裡馬也和人一樣,心性、道德才是根本,能力、才智等都是因為心性高,道德修養好,才配有的。儘管人們可能無法深入了解能力、才智等來自於心性、德,但是能力、才智等真的是強求就能追求得來的嗎?孔子還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有言」(有好的言論)和「勇」都只是才能或德行中的一種,並非根本,仁德才是全面而又更接近於人的本性的。

許多人由於無止境地向物質環境發展和追求幸福,無形中形成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最常見的就是忘本,「捨本逐末」,往往愛慕虛榮,想透過設定目標、發展、奮鬥去達成,卻不懂得沒有重視提高心性、道德修養,那也只是夢想而已。而有的人奮鬥追求成功了,殊不知他可能就是有德而命中本該有的,根本不需追求。想想看:豈止是人和千裡馬是這樣呢?生命能存在難道不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嗎?而且又豈止是能力、才智呢?如果說好東西都來自於德,恐怕也不會太過份吧?所以要重視德才是根本,無論碰到世間再好的一切,都不要迷失,不要「捨本逐末」。

【延伸思考】

1、許多藝術家創作的優秀作品,往往體現出一種境界,也就是除了外表之外,作品還散發著藝術家本人的道德內涵的意境、美感,有時難以言表,而這才是作品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似乎各種藝術的領域都是這樣的,你喜歡欣賞哪一種藝術?你喜歡哪一個藝術家的作品?試著說說看喜歡作品的哪一點?你知道該藝術家的為人和修養嗎?

2、當我們想提高才智、能力、技術時,往往要經過一番歷練,許多勵志的話,像「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其實是不是蘊含著心性要提高,各方面才能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所以一個人真正的提高、成熟是不是要從心性修養著手呢?而不管他從事什麼行業,是不是都可以在要求自己做好工作中,Yn煉、吃苦、提高心性而能力提升,把工作做得更好呢?

【歷史故事】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得道的故事

談到當代的大書法家顏真卿,想必愛好書法的人都不陌生,他是書法史上唯一能與王羲之相抗衡的書法巨人,初學書法者基本上都是以學他的帖開始的,自然他的歷史大多數人也能說出一、二,但是就像現在的中醫是古代的中醫丟掉了內涵之後剩下的皮毛一樣,現在的書法其實也是古代書法丟掉了內涵之後的皮毛。將內涵挖掘出來,加到現在的書法皮毛上才能知道古代真正的書法到底是什麼。真正的書法來源於純正的思想境界,這一點是想學都學不來的,那是修出來的。其實真正的顏真卿並不僅僅是個書法家,還是個修煉得道者。顏真卿信念純正、剛正不阿、物不纏身、洞穿生死、視死如歸那是他的境界,達不到他的境界,怎會明白他的書法?

顏真卿字清臣,是琅琊臨沂人。他是北齊時黃門侍郎顏之推的第五代孫子。他從小勤奮學習,十八九歲的時候,躺在床上病了一百多天,治也治不好。有一個道士從他家門前路過,自稱是北山君。北山君拿出幾顆米粒大小的丹藥來救他,他頃刻之間就痊癒了。可見當時的仙丹帶有修道者的能量及道性,能藥到病除。道士對他說:「你有清正簡樸的美名,已經記在黃金台上,可以度世成仙,到天上去做仙官,不應該自己沉淪在名宦的大海裡。如果你不能擺脫塵世的大網,則要堅持節操輔佐君主,一定要勤儉,去世的那天,可以用你的形骸還魂修道,然後得道成仙。一百年之後,我在伊水和洛水之間等你。」

顏真卿考中進士之後,多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充當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五原縣有一起冤獄,久久不能判決。顏真卿來到五原,辨別這起冤案。當時天氣正旱,冤案解決之後天就下了雨,郡中人都稱這雨為御史雨。河東有一個叫鄭延祚的人,他母親死了二十九年了,埋葬在寺廟外面的牆下,顏真卿向皇帝檢舉了鄭延祚的罪狀,鄭家兄弟三十年被人看不起。天下人都對他表示敬重。後來他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武部員外,顏真卿為人剛正不阿,為楊國忠所排斥,後出京城作了平原太守。

安祿山叛逆大唐的野心很明顯,顏真卿明察秋毫,以連連下雨為藉口,修城牆,挖溝壕,暗中招兵買馬,儲備糧草,假意與文士泛舟水上,飲酒賦詩。安祿山秘密偵察他,認為他是一介書生,不足為憂。不久,安祿山反叛,黃河以北全部淪陷,只有平原城有所準備,堅決抵抗,沒有陷落。唐玄宗高興地說:「黃河以北二十四郡,只有顏真卿這麼一個有用的人罷了!」後顏真卿在平原聯合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奮起抵抗,河北一帶十七郡紛紛響應,推舉顏真卿做元帥,總兵力達二十萬人,縱橫燕趙一帶,皇帝特下詔書封他為戶部侍郎平原太守。當時清河郡的李萼,在軍前拜謁,顏真卿與他共同謀劃,一起在堂邑打敗了安祿山的兩萬多人。

唐肅宗在靈武時,下令封他為工部尚書御史大夫,後加封御史大夫。他每每彈劾、稟奏,使不稱職的被貶,使有才幹的升職,使朝綱大振。他連年治理蒲州和同州,都有仁愛遺留於後世。唐代宗繼位,他先被拜為利州刺史,後做右丞相,封為魯郡公。

後因他斷了宰相元載私立朋黨的路,被貶為硤州別駕,後來又做了撫州湖州刺史。元載被誅殺之後,顏真卿又被拜為刑部尚書。代宗駕崩的時候,顏真卿是禮儀使。又因為唐高祖以下的七位皇帝,諡號繁多,他上疏議請取初諡的為準,被宰相楊炎忌妒,沒被採納,改任他為太子少傅,暗中奪了他的權。後來又改為太子太師。

後李希烈叛唐攻破汝州,宰相盧杞平常就忌恨顏真卿的剛正,要趁機陷害他,就謊說顏真卿德高望重,四方敬仰,讓他去說服李希烈,可以不動刀槍不流血而平定強敵。皇上愚昧聽了盧杞的話。這時候,顏真卿已經是七十開外的老人了。許多文武官員聽說朝廷派他到叛鎮那裡去,都為他的安全擔心。但是,顏真卿卻不在乎,帶了幾個隨從就到淮西去了。

顏真卿見了李希烈之後,正宣讀詔書,李希烈的養子等一千多人亮出兵刃爭先恐後要殺他,圍繞在四周罵他。他神色不動,毫不畏懼,面不改色,朝著他們冷笑。後來,李希烈讓人在院子堆積了柴薪,澆上油,讓人對顏真卿說:「你不投降,就燒死你!」顏真卿自己跳到火裡去。那些叛賊把他救出來,顏真卿就自己作了和皇帝決別的奏章、墓志銘和祭文,用來表示自己必死的決心。叛賊就把他弔死了。那天是興元元年八月三日,享年七十七歲。朝廷聽到這一消息之後,停止朝政五天,諡號文忠公。

叛賊被平定之後,顏真卿家人把顏真卿遷葬上京,打開棺材一看,棺材朽爛了,但是他的軀體還是原來那樣,肌肉像活人,手腳很柔軟,鬍鬚頭髮青黑,拳握著,手指甲透過手背。遠近的人都感到驚奇。走在半路上,感到棺木越來越輕。後來到了下葬的地方,打開一看,是一口空棺而已。《開天傳信記》詳細記載了這件事。

十幾年之後,顏真卿家從雍州派一個僕人到鄭州去收租,回來的時候走到洛京,這個僕人偶然來到同德寺,見顏真卿穿著白色的長衫,開著傘,坐在佛殿上。這個僕人急忙上前,想要參拜。顏真卿卻轉身離開了。他仰著頭看佛寺的牆壁。僕人就或左或右地跟在他後邊,但他始終不讓僕人看到他的臉。過一會兒他就走下佛殿,出門而去。僕人也一步一步的跟著他。他徑直回到城東北角的荒菜園中。園中有兩間破屋,門上懸掛著帘子。顏真卿便挑簾走了進去。僕人就隔著帘子行禮,並出聲致敬。顏真卿說:「你是誰?」僕人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顏真卿說:「進來吧!」僕人進去之後,拜見完了就想哭,顏真卿急忙制止了他。於是顏真卿就大略問了問兒子侄兒的情況。他從懷中掏出十兩黃金交給僕人,讓僕人帶回去補助一下家用,還打發僕人趕快離開,囑咐他回去之後不要對別人講,以後家裡有困難,可以再來。

僕人回到雍州,顏家全家大驚。去賣那黃金,竟然是真正的黃金。顏氏子孫便買了鞍馬,和那個僕人一起飛馳而來探望。又到了以前那個地方,卻只剩下了滿眼的榛蕪,其餘什麼也沒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