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樂舞:《胡騰兒》

茹之


【正見網2007年12月24日】

唐朝詩人李瑞在一次觀看胡騰舞的表演後,寫下了詩歌《胡騰兒》:

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
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一邊垂。
帳前跪作本音語,拾襟攪袖為君舞。
安西舊牧收淚看,洛下詞人抄曲興。
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
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
環行急蹴皆因節,反手叉腰如卻月。
絲桐忽奏一曲終,嗚嗚畫角城頭髮。
胡騰兒,胡騰兒,胡鄉路斷知不知?

唐朝時期,東西方的交流通過「絲綢之路」更加頻繁,一些來自西域的少數民族和歐洲人在湧入中國內陸的同時,也帶來了自身的藝術,比如舞蹈。比較著名的有來自裡海薩爾馬提的阿連舞, 來自拜占庭的拂林舞, 來自石國的柘枝舞和胡騰舞,來自康居的胡旋舞等。胡騰舞和胡旋舞是當時長安最流行的胡舞。為什麼叫胡旋舞呢?據說是因為這種舞蹈節拍鮮明,奔騰歡快,而且多旋轉蹬踏,故名胡旋。唐《通典》卷146曰:「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

李瑞的這首詩歌向讀者透露了如下的信息:一、舞者來自涼州,外貌特徵是肌膚白皙,鼻子高挺;他穿著桐布輕衫,繫著葡萄長帶,戴著珠帽,穿著軟靴。二、舞蹈動作的特點是:揚眉動目、東傾西倒、環行急蹴和反手叉腰,臉部表情和體態語言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但見他面目表情生動,揚眉轉目,同時身子在花氈上踏步騰跳。他一會兒象醉酒似的左右傾倒,長靴不停的在燈下閃動;一會兒又跳起來做了一個騰空動作。因為動作激烈,而使得他汗流浹背,胡帽歪斜。三、從「帳前跪作本音語」一句看,在舞蹈表演前,舞者有一段用胡語的道白,大概介紹舞蹈的相關情況。舞蹈結尾,有畫角響起,具有強烈的效果。進而引出詩歌的最後一句,表達了舞者的思鄉之情。四、舞曲之詞並非是一個文人所作。

從詩人形像的描繪中,可以看出胡騰舞舞姿優美,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