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絕(十二)絕句



【正見網2008年02月0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jué jù dù fǔ
絕句 杜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yì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mé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ㄐㄩㄝˊㄐㄩˋ  ㄉㄨˋㄈㄨˇ 
絕句 杜 甫

ㄌㄧㄤˇㄍㄜˋㄏㄨㄤˊㄌㄧˊㄇㄧㄥˊㄘㄨㄟˋㄌㄧㄡˇ,
兩個黃鸝鳴翠柳,
ㄧˋ ㄏㄤˊㄅㄞˊㄌㄨˋㄕㄤˋㄑㄧㄥ ㄊㄧㄢ。
一行白鷺上青天。
ㄔㄨㄤ ㄏㄢˊㄒㄧ ㄌㄧㄥˇㄑㄧㄢ ㄑㄧㄡ ㄒㄩㄝˇ,
窗含西嶺千秋雪,
ㄇㄣˊㄅㄛˊㄉㄨㄥ ㄨˊㄨㄢˋㄌㄧˇㄔㄨㄢˊ。
門泊東吳萬裡船。

【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人,祖籍杜陵(陜西長安),杜審言之孫,官至左拾遺。生於睿宗太極元年(公元712年),卒於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九歲。杜甫憂國愛民,為人忘己,有仁者悲天憫人的胸懷,被尊為“詩聖”。詩作大多描述安史之亂前後人民的苦難,反映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也稱“詩史”。詩風沉鬱,與李白同為唐代第一流詩人,合稱“李杜”。

【注釋】

﹙1﹚ 兩個:兩隻。
﹙2﹚ 黃鸝:黃鶯鳥。全身有黃色羽毛,嘴尖為淡桃紅色,眼角至頭後有黑色細紋,鳴聲清脆悅耳。
﹙3﹚ 翠柳:翠綠色的柳樹。
﹙4﹚ 白鷺:水鳥名。就是鷺鷥,白色的羽毛,嘴尖而長,脖子和腳也很細長,適合在水中捕食魚蝦及蛙類,喜歡群居在近水的樹林中。
﹙5﹚ 西嶺:指雪嶺。《成都志》:“城西有西山,一名雪嶺。”山上常年積雪,千年不化。
﹙6﹚ 泊:停靠。
﹙7﹚ 東吳:即江蘇吳縣一帶的舊稱。

【語譯】

兩隻黃鶯兒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著,白色的鷺鷥排成一行飛上了青天。窗外可以看到雪嶺上千年不化的冰雪,而門前江邊上停靠的是航行萬裡而來的東吳船隻。

【詩中有話】

這是一首對仗非常工整巧妙的七言絕句,在詩家中很難看到對的這樣好的詩句。淺顯自然,既無堆砌也無典故,無論是數字、顏色、名詞或整個句子,沒有對不上的,而且對的工整又貼切,是我們學習做對子的最佳範例,古人學作詩就是從作對子開始,如果有興趣想學,不妨就此開始。

當然這首詩還有其它的含意在內,如果只有形式,沒有內涵,那麼也就不成為傳世名作。詩人是以非常愉快的心情來描寫春天的景況,一掃以往憂國憂民的愁緒,為什麼呢?因為這首詩是在安史之亂平息後寫的,詩人期待人們的生活能漸入佳境,可欣賞黃鸝鳴春,也可學白鷺展志高飛。可以靜觀遠山,也可遨遊萬裡,這樣的生活同時也是詩人自己想要的。詩人從三十五歲到長安謀職開始就一直過著事與願違的生活,接著安祿山發動叛亂,全國陷入災難之中,詩人的生活也就更加艱困坎坷。如今戰亂平息,顛沛流離的苦難就要結束,詩人心中的高興可想而知,所以用最淺白自然的詞句,平易近人的事例,化平凡為神奇,將自己的期望透露出來,但這也是遭受戰火蹂躪百姓的期望與心聲,用詩寫下歷史、關心平民百姓是杜詩的特色,在此又可得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