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4月26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光祿大夫徐邈卒。邈以清節著名。盧欽嘗著書稱邈曰:「徐公志高行潔,才博氣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1),潔而不介(2),博而守約,猛而能寬。聖人以清為難,而徐公之所易也!」或問欽:「徐公當武帝之時,人以為通;自為涼州刺史(3),及還京師,人以為介,何也?」欽答曰:「往者毛孝先(4)、崔季?(5)用事,貴清素之士,於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為通。比來(6)天下奢靡,轉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與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無常而徐公之有常也。」欽,毓之子也。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五 魏紀七》)
【注釋】
(1)狷(音卷):偏急。
(2)介:拘謹。
(3)自為涼州刺史:明帝太和初,邈為涼州刺史。
(4)毛孝先:即毛?,?字孝先。
(5)崔季?(音規):即崔琰,琰字季?。
(6)比來:近來。
【語譯參考】
光祿大夫徐邈去世。徐邈以高尚的氣節著名於世。盧欽曾著書稱讚徐邈說:「徐公志向高遠,品行端正,才學廣博,氣勢威嚴,體現到行動上,則是高尚而不偏急,端正而不拘謹,廣博而能把握要領,威嚴而能寬厚待人。聖人認為節操高尚是難事,而徐公卻很容易就做到了。」有人問盧欽:「徐公在武帝時,人們認為他通達;自從擔任涼州刺史,又回到京師後,人們則認為他拘謹,這是為甚麼?」盧欽回答說:「以前毛孝先、崔季?當政,崇尚清高樸素的人,當時的人們都改換車輛衣服來博取高尚的名聲,徐公卻不改變往常的裝束,因此人們認為他通達。近來天下崇尚奢侈豪華,人們都相互仿效,而徐公卻保持平素的風尚,不隨波逐流。所以從前的通達,就成了今日的拘謹;這是因為世人變化無常,而徐公始終恪守常規。」盧欽,是盧毓的兒子。
【研析】
人們多數是盲目的,常常追逐潮流而行。社會上正在流行什麼,大家一窩蜂的跟著流行,好像你不跟著如此做,就會被人嘲笑落伍了。不僅商品化東西如此,連人的觀念也跟著變異了,能在濁世中保持清流的,屬鳳毛鱗爪,徐邈即是一位具有高尚節操不隨波逐流的人,所以為盧欽所稱讚。
一個社會,其風氣好壞,領導者是最具影響力的人,上位者如果有氣節、品德高尚,下位者自然能效法,自我約束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反之,則易使社會風氣急速敗壞,讓人類向下沉淪,領導者不可不引以為戒。
【延伸思考】
1.在多元且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要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才能做到不隨波逐流?
2.為甚麼別人認為高尚的節操很難做到,而徐邈卻很容易就做到了?
3.同一件事,因時代不同認知就不一樣,好比徐邈昔日的通達,今日卻被認為拘謹,諸如此類之事不勝枚舉,請你說說看,為何有這麼大的落差?
【參考數據】
1.《資治通鑑(17)》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譯(四)》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 http://www.twseasea.idv.tw/viewthread.php?tid=272&extra=page%3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