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8月04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堯帝作圍棋,以教丹朱;武王作象棋,以象戰羿。……筆乃蒙恬所造,紙乃蔡倫所為。
【讀音練習】
堯(yáo) 帝(dì) 作(zuò) 圍(wéi) 棋(qí) ,以(yǐ) 教(jiào) 丹(dān) 朱(zhū) ;武(wǔ) 王(wáng) 作(zuò) 象(xiàng) 棋(qí) ,以(yǐ) 象(xiàng) 戰(zhàn) 羿(dòu)。……筆(bǐ) 乃(nǎi) 蒙(méng) 恬(tián) 所(suǒ) 造(zào) ,紙(zhǐ) 乃(nǎi) 蔡(cài) 倫(lún) 所(suǒ) 為(wéi) 。
【字詞義解釋】
堯帝(1)作圍棋,以教丹朱(2);武王(3)作象棋,以象(4)戰羿。……筆乃(5)蒙恬(6)所造,紙乃蔡倫(7)所為。
(1)堯帝:五帝之一,黃帝的後裔,生活儉樸,勤政愛民。
(2)丹朱:堯帝之子。
(3)武王:周武王,周文王之子。滅商紂建立周朝。
(4)象:象徵。
(5)乃:是。
(6)蒙恬:秦朝名將。助秦始皇統一六國,曾率軍擊退匈奴,並修築長城。
【譯文參考】
相傳堯帝發明圍棋教導不肖的兒子丹朱,以開啟他的智慧,收束丹朱的身心;周武王發明象棋,用棋子象徵兩軍對壘,以研究作戰策略。秦朝名將蒙恬製造改良毛筆;東漢時的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
【說故事時間】
中國古代文人必備「琴、棋、書、畫」四項才藝,用以修身養性,其中的棋指的是「圍棋」。傳說堯的兒子丹朱性情頑劣,不受教導,為使他靜下心來學習,堯因而發明圍棋,教丹朱下棋,收束其身心,陶冶其性情。其後,圍棋遂成為古代知識分子修養心性的重要項目,更是悠悠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
圍棋別稱「弈」、「鋤」、「手談」、「坐穩」、「黑白」、「方圓」、「爛柯」等。稱「黑白」是因圍棋棋子為黑白二色,寓意陰陽,黑子181目,白子180目。稱「方圓」,寓意天圓地方,「方」指棋盤,由19條橫線19條直線組成,「圓」指圓形的棋子。
別稱「爛柯」則源自於一則神奇傳說,南朝梁任.P的《述異記》中記載,晉朝時有一個樵夫名叫王質,有一天進入石室山(今浙江省衢州東南)伐木,遇見幾位童子在下棋、唱歌。王質入迷的觀棋聽曲,不覺時間的流逝,也忘了飢餓。一位童子遞給他一顆像棗核的仙果,王質含在嘴裡便神奇的不覺饑渴。不久,童子告訴他該回家了,王質站了起來,卻發現放在一旁伐木用的斧頭的斧柄已經腐爛。回家之後,已是人事全非,鄉人不識,同輩均已作古。此後,圍棋便別稱「爛柯」。
圍棋的下法是,雙方各拿一種顏色的棋子,先黑後白,輪流將一枚棋子下在線的交叉點上。
紙張尚未發明以前,中國人把文字雕刻書寫在竹片、木簡、金石銅器或龜甲獸骨上,再用繩子、皮革將竹片、木簡串聯成書,但竹簡書十分的笨重,攜帶困難,閱讀也不方便。春秋戰國時,雖然用絲製成的帛書方便輕巧,但價格昂貴無法普及。
後來人們發明了用麻或苧麻的纖維來造紙,但麻紙質地粗糙,不適合書寫。東漢和帝時的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的造紙技術與經驗,革新了造紙的方法,造出了輕薄、堅固且適合書寫的紙。
蔡倫經過不停的實驗研究,發現用舊魚網、破衣服、樹皮、麻繩頭等材料,浸泡搗爛打成漿,取其純淨的纖維製成價廉物美的紙張,人們稱之為「蔡侯紙」。之後,造紙技術不斷更新改良,蔡倫的弟子孔丹利用檁樹皮、蓼草制出最適宜書畫的「宣紙」。
【動動腦、想一想】
◎查一查下圍棋的方法,然後請分組對弈。
◎中國傳統的造紙完全出於手工,有一定的基本程序和使用工具,請收集數據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