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顧和建言 (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9月02日】

【原文】

王丞相(1)為揚州,遣八部從事(2)之職(3)。顧和(4)時為下傳(5),還,同時俱見;諸從事各奏二千石官長(6)得失,至和,獨無言。王問顧曰:「卿何所聞?」答曰:「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7);何緣采聽風聞(8),以為察察(9)之政!」丞相咨嗟稱佳(10),諸從事自視缺然(11)。
(出自《世說新語.規箴第十》)

【注釋】

(1) 王丞相:即王導。字茂宏,晉琅邪國(今山東省臨沂縣北十五裡)人。年少時即有才識。歷經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將入相。晉之中興,王導功不可沒。
(2) 八部從事:揚州當時管轄丹陽、會稽、吳、吳興、宣城、東陽、臨海、新安共八郡,郡各設有部從事(太守之佐吏)一人。
(3) 之職:就職。
(4) 顧和:字君孝,晉吳郡(在今江蘇省吳縣)人。王導任揚州刺史,顧和為從事,累官尚書令,死後追贈侍中、司空。
(5) 下傳(音賺):晉時部從事下,另設從事。部從事乘驛車外出時,從事則乘傳車相隨,故稱從事為下傳。
(6) 二千石官長:指太守。晉時各郡太守的俸祿為二千石。
(7) 網漏吞舟:網漏吞舟的大魚。比喻法網寬鬆,不追究重大罪犯。
(8) 采聽風聞:採信聽從傳聞。
(9) 察察:著眼於繁瑣小事。
(10) 咨嗟稱佳:讚嘆叫好。
(11) 自視缺然:自我反省,覺得不如他人。

【語譯參考】

王丞相在擔任揚州刺史時,派遣八位部從事就任。顧和當時是從事,回揚州後,和其他七位從事一起晉見王導;每一位從事各自報告其上司施政的得失,輪到顧和報告時,只有他沒有講話。王導問顧和:「你聽說了什麼?」顧和回答:「明公當宰相,寧願法律規範寬鬆,放過重大罪犯;何必靠打聽輾轉傳述的話,實施苛刻繁瑣的政務。」丞相讚嘆叫好,其他的從事都覺得比不上他。

【研析】

公曆三一七年,王導為首的北方士族聯合江南士族,擁戴晉朝皇族司馬睿建立東晉。司馬睿稱帝後,王導擔任丞相,掌握中央大權。王導位居宰相二十多年,擅於協調皇室與世家大族及南北士族的關係,風定了東晉初期在南方的統治。

本則故事是在描述王導任揚州刺史時,為進一步探查所屬官員的從政情形,爰要求從事官一一向他回報。其中七位從事均報告上司的施政好壞,唯獨顧和無響應。王導特別再問他的看法,顧和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從事官,但卻能有大格局的想法,他說了一席話,勸王導應該行大道,施大政,而不是拘泥在一些繁瑣的小事上。

【延伸思考】

1、對於本則故事中,王導所採取對屬下施政績效評估的作法,你有什麼看法?你認為評估績效的方法還有哪些?
2、顧和雖然職位不高,但能有大格局的想法,非常難能可貴,而更可不容易的是,在長官面前,充分表達他的個人看法,建議王導應行大道。王導亦是有胸襟的賢明之人,故能察納雅言。看完本則故事,你有哪些想法,請分享你的感想。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 1996年
2、《圖說中國歷史》京中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