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27):祈毛禹狄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5月17日】

祈(ㄑㄧ?)。(qí)

【歷史來源】

1、出自於軒轅氏。黃帝有一子祁豹,子孫以祁為姓,世代相傳。
2、源於封地,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奚,受封於祁,人們稱為祁奚,子孫以封地為姓,世代相傳。
3、出自陶唐氏,堯的後代。據《姓氏考略》載,帝堯伊祁氏之後有祁姓。
4、以官職名為姓,周時司馬祁父之後,以名為氏。一說祁父乃管理兵甲之事的官職,後世以官命姓。
5、出自他族。清滿洲八旗姓奇德哩氏後改為單姓祁;清時甘肅西寧(今屬青海)土司、甘肅碾伯縣(今青海樂都)土司為祁姓,乃蒙古人;土族祁嘎氏,漢姓為祁。

【郡望】

1、太原郡:秦時設置,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轄境相當今山西五台山的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
2、扶風郡:三國魏所置,治所在槐裡(今陝西興平東南),轄境相當今陝西麟遊、干縣以西,秦嶺以北地區,晉移治池陽(今陝西涇陽西北),北魏移治好疇(今陝西干縣東)。

【堂號】

太原、扶風。自立堂號 澹生等。

【歷史人物】

祁奚

祁奚,即祁黃羊,春秋時晉國大夫,後任中軍尉。他為人處事公正無私,以大局為重,不曾計較個人恩怨。有一次,晉平公問祁奚說:「南陽縣令一缺,該由誰擔此任呢?」祁奚回答說:「解狐可以。」晉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但祁奚回答說:「國君您問的是誰能當南陽縣令,而不是問誰是臣的仇人呀!」於是,晉平公就任命解狐為南陽縣令。

魯襄公三年(西元前570年),祁奚年老要求退休時,晉悼公就請他推薦接替他的人選。祁奚非常稱讚解狐是個有才能的人,並推薦解狐接替自己的位置。當晉悼公正打算任命解狐時,沒想到,解狐卻死了,而後晉悼公又去問祁奚還有誰可以勝任?祁奚說:「我的兒子祁午可以勝任。」另外,當時剛好祁奚的副手羊舌職也死了,悼公問亦祁奚誰可以接替,祁奚回答說:「羊舌職的兒子可以勝任。」這樣晉悼公就任命祁奚的兒子祁午擔任中軍尉,讓羊舌職的兒子羊舌赤擔任他的副職。後來,孔子聽到這件事時說:「祁黃羊講得太好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稱許祁奚是個公正無私的人啊!

在魯襄公二十一年的晉國欒氏之亂中,叔向受到他弟弟的牽連被抓。樂王鮒因為叔向曾拒絕他的幫助,所以心裡惱火,當晉平公向樂王鮒詢問叔向的罪過時,樂王鮒竟然說叔向很可能也是參與叛亂的人。祁奚聽說這事便趕到國都,去拜見卿士們並一同進見晉平公,請求赦免叔向。事後,祁奚沒有見叔向就回去了,叔向也不向祁奚報告自己得到赦免的情況就去上朝了。

毛(ㄇㄠ?)。(máo)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姓源》及《廣韻》、《風俗通》等所載,周文王第八子叔鄭封在毛(今陝西岐山、扶風一帶),所以後代便以國為姓。清道光年間在陝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班殷、毛伯敦、毛公鼎等均是毛國的遺物。其中「毛公鼎」為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銘文共497字,記述了周宣王告誡和褒獎其臣下毛公厝之事。這說明西周晚期陝西毛國還存在。毛公子孫在周朝世襲卿士,稱為毛氏。
另外再根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也是出自於姬姓,周文王第九子伯聃(一作明)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陽東北一帶),世稱毛伯聃,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築工程。毛公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毛」命姓,稱毛姓。
2、出自於少數民族。如南北朝時有代北少數民族,世代為酋長,稱毛氏。根據《高麗史》記載,金時女真人有毛姓;彝族姓俄母氏,漢姓為毛;西夏党項族之毛姓。

【郡望】

1、西河郡:漢時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東勝境內)。東漢時移治離石(今山西離石)。
2、滎陽郡:三國魏時分河南郡置郡,治所在今滎陽。
3、河陽郡:漢時置縣,治所在今河南孟縣西。
4、北地郡:戰國時秦國置郡,治所在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西漢移治馬嶺(今 甘肅慶陽西北),東漢移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堂號】

1、舌師堂:戰國時平原君有食客毛遂。秦國攻趙,平原君向楚國求援,毛遂跟著平原君出使楚國。平原君和楚王談判,直到中午未能達成出兵援趙的協議。毛遂就拔劍脅迫楚王,曉以利害,遂訂了楚國出兵援趙的條約回趙。平原君誇獎毛遂說:「毛先生餓三寸舌抵百萬之師」毛氏因以「舌師」為堂號。
2、其它堂號:(1)郡望堂號 西河、滎陽、河陽、北地。(2)自立堂號 永思、睦族、學仕、敦本等。

【歷史人物】

毛遂

毛遂,戰國時人,是趙平原君門下的食客。秦國出兵圍攻趙國,包圍了趙都,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因這次任務重大,平原君便想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做為隨從。結果,在精挑細選下,只選中十九個人。這時,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薦,平原君好奇的問:「你來這裡多久了?」毛遂回答說:「三年。」平原君說:「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就好像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馬上就會刺破袋子露出來。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也沒聽說過你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我看還是留下吧!」毛遂說:「如早點有這樣的機會,我早已顯露出才能!」平原君聽了覺得毛遂說得有道理,就答應讓他一同前往。其他十九個人,卻都認為毛遂跟去了一點兒用處也沒有。

平原君到了楚國,和楚王會談,從早上到中午,他用盡方法仍無法說服楚王派兵援助,於是毛遂持劍走到楚王面前,楚王惱怒的說:「是什麼人如此大膽!」平原君回答道:「他是我門下的賓客。」毛遂義氣凜然的說:「楚國疆土有五千裡之大,再加上百萬精兵,本應是天下無敵的,然而卻被秦國輕而易舉的打敗了,有辱了大王您的祖先呀!這是楚國百世的仇恨,連我們趙國都覺得羞恥,難道大王您一點兒都不在乎嗎?趙楚兩國結盟,也是為了楚國呀!」毛遂極力說明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後來楚王慚愧的無話可說,終於被說服,立刻答應和趙國聯盟並出兵援救,共同抵抗秦兵。

毛遂此次不僅幫平原君完成任務,也為趙國立下了功勞,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為上賓。「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故事,就是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禹(ㄩˇ)。(yǔ)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相傳禹是我國古代部落聯盟領袖,也是歷史上「三皇」之一,亦稱大禹、夏禹、戎禹。他原本是夏後氏部落首領,曾奉命治理洪水。後人記載,他主導疏通河道,興修溝渠,發展農業。持續三十年的治水過程中,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後來因治水有功,被舜選為繼承人。舜死後,他繼位。禹的後代子孫就以祖上的名字命氏,稱禹氏。
2、出自Su姓,以國名為姓。春秋時,有Su姓諸侯國噼國,子爵,為楚國的附庸,世稱噼子。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成為噼姓。後來去邑為禹,表示亡國,離開了都城,稱禹氏。

【郡望】

1、隴西郡:戰國時置郡。在今甘肅省東鄉以東及隴西一帶。
2、琅邪郡:秦始皇時置。在今山東省諸城、臨沂、膠南一帶。

【堂號】

1、惜陰堂:因大禹惜寸陰而命名。
2、十起堂:大禹治理天下,勤政愛民,吃一頓飯因有公事急待處理而放下碗十次。洗一回頭因有公事要把頭髮挽起來三次。所以歷史上稱「一饋十起,一沐三握髮」。

【歷史人物】

大禹

大禹(西元前2297年~西元前2198年),姓姒,名文命,號禹,夏代開國的君主。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大禹是一位治水英雄,他為治水三過家門不入,貴為天子,保持本色,親近百姓,為民謀利,是君主的典範。

相傳四千多年前,水神發了怒,天河的水直瀉而下,把大地吞沒了,到處是汪洋。於是,大禹的父親鯀被舜王叫去治水,結果沒有把洪水治好,被舜處死了。 後來,大禹決心治好洪水,他為治水穿山越嶺,腳趾甲都磨光了,直到三十歲還沒有結婚。後來大禹成婚了,他一心治理洪水,在婚後才四天,大禹又去治水了。相傳,大禹疏導黃河時,為防止河水倒流,大禹用神力把龍門山闢為兩半讓水流過,於是就有了龍門,「鯉魚跳龍門」說的就是這裡。 

有一次,大禹乘車出外遇到一個被押送的罪人,此人因做壞事要受到懲罰,大禹聽了之後傷心落淚。大家問:「此罪人是罪有應得,您對他有什麼可痛惜的?」大禹說:「堯舜為君的時候,以德教化世人,天下人都能安分守己,沒聽過誰做壞事而受到懲罰。而今我執政,不能以德化人,百姓不順道理,因而犯罪,這實在是我的過失呀!是我的德智不足,不能淳化百姓的風氣,給他們以好的教導。因此,犯罪的人雖是百姓,其實是我不德所致。讓我感到痛心的,不是那犯罪之人,而是我的德行不如堯舜啊!」因此,大禹立刻命侍從取出一塊龜板,在上面刻寫了「老百姓犯罪,責任只在於我一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禹泣囚」的故事。大禹不怪罪罪人,而是遇事反省自己,找自己的不足,事事為他人著想,這是聖人的風範。

狄(ㄉㄧ?)。(dí)

【歷史來源】

1、以族命名的姓氏。周代的時候狄族活動於齊、魯、晉、衛之間。後世的子孫於是以族名為自己的姓氏,稱為狄氏。
2、出自於姜姓及參盧氏,為炎帝的後裔。他們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發源於山東省境內。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後裔,因為在參盧居住,所以又叫做參盧氏。
3、源於姬姓。周成王封他於狄成(今天的山東省高青縣南),他在那裡建立了狄國。這個國家滅亡以後,國人便以國為氏,姓狄。
4、系出外族之改姓。據《北史》記載,中國的西北部有回鶻族,其中有一支叫高車氏的,後來分化出來改叫狄姓。
5、唐昭宗賜姓。根據《五代史》的記載,唐昭宗的時候,曾經捕獲契丹族的首領楊隱,後來他歸降了唐王朝,王朝於是賜他姓名為狄懷忠,他的後裔於是因襲姓狄。

【郡望】

1、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初置天水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廣大地區。治所在平壤,今天的甘肅省通渭西北。
2、太原郡:秦莊襄王四年初置此郡,地址在相當於今天山西省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的地區。治所在晉陽縣,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堂號】

梁公堂:唐朝狄仁傑兩度為宰相,被封為梁國公。

【歷史人物】

狄仁傑

狄仁傑,字懷英,唐朝并州太原人。狄仁傑是武則天臨朝時的宰相,他以舉賢為意,凡舉之臣,皆為唐朝中興之臣。他有許多事跡為後人世代傳誦著。

狄仁傑在并州擔任法曹參軍時,雙親在河陽(在今河南省孟縣)。有一次,大家登太行山時,狄仁傑朝著河陽方向遠眺,指著天邊一塊白雲,對左右說:「我的父母就住在那塊白雲底下。」等到白雲移走看不見時,狄仁傑才肯離去。同府有個參軍鄭崇質要到萬裡之外去當差,他的母親年老有病。狄仁傑對他說:「你離開親人去那麼遠的地方,你大概不會安心吧!」於是狄仁傑向長史蘭仁基請求代替。這就是「白雲孤飛」的由來,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相傳有一天,代州西面的大槐樹,被雷所擊中,樹中間裂開的口,剛好將雷公夾於其間,疼得雷公吼聲如雷。當時狄仁傑擔任都督,帶著賓客和隨從前去觀看。到達那地方時,眾人都懼怕沒有敢向前走的,只有狄仁傑獨自前行,靠近大樹後問雷公是怎麼回事,雷公答說:「樹裡有隻孽龍,上官讓我把它趕走,但因我擊下的位置不佳,被樹夾住了,如果你能夠將我救出,我一定報答你的恩德。」狄仁傑就讓木匠把樹鋸開,雷公才得以解脫。從此之後,只要有吉凶禍福之事,雷公都預先向狄仁傑報告,加上狄仁傑正直無私,心思機敏,遂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斷案清官。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