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90):廣祿闕東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9月01日】

廣(ㄍㄨㄤˇ)。(guǎng)

【歷史來源】

1、以廣為姓。根據漢《風俗通》記載,「廣成子之後」。相傳廣成子是上古仙人,隱居崆峒山石室中。《莊子》書中也說,黃帝曾多次向他請教如何取天地精華,幫助五穀生長,來養育天下百姓,及修身之要。廣成子之後有廣成氏,亦有廣氏。

2、出自於漢代廣武氏所改。西漢初封過兩位廣武君(陳余、李左車),其後都姓廣武氏。後來又改為單姓廣。

【郡望】

丹陽郡:漢置丹陽(楊)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國吳移治建業(今南京市),隋滅陳後廢。煬帝又以蔣州(今南京市)為丹陽郡。

【歷史人物】

廣成子

住在東方的軒轅黃帝聽說遠古仙人廣成子住在崆峒山上(位於現甘肅省內),於是不顧路途遙遠,風塵僕僕的前去拜師問道。黃帝在四十來歲時第一次去崆峒山求見廣成子。這時他已做了二十多年的天子,於是不免擺起了國君的架子和排場:黃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節坐木輪大車在後,另外還有文臣、武 將、武士等一百多人,浩浩蕩蕩的向崆峒山進發。

為了表示誠意,黃帝在崆峒山下,焚起香草,青煙裊娜,香氣襲人,群臣邊舞邊唱,喧鬧聲振動山谷。廣成子現身於半空雲端中,語意深長的對黃帝說:「在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鳥不到遷徙的季節就飛走了,秋天未到,草木沒等到黃時就凋落了,你說我能和你談道嗎?」說畢,拂塵一揚,廣成子隱入雲霞之中。黃帝無功而歸。

黃帝反思廣成子的話,回國後勤勞焦思,憂國憂民,選賢任能,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做出了一番偉業,受到後世敬仰。傳說文字、養蠶、舟車、音律、醫學、算數、婚姻、喪葬等都起源於黃帝時代。

黃帝雖然貴為天子,但是一直思念廣成子。又過了大約六十年的時間,黃帝在一百歲時決定再次上崆峒山拜師問道。這一次黃帝單獨一人,悄悄離開軒轅之丘上崆峒山。這時的黃帝學會了謙恭,於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長者(仙人赤松子),赤松子指點黃帝說:「仙凡本無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誠百道通。」

一路上,黃帝不斷思索這四句言詞,直到鞋磨穿、腳磨破,寸步難行時,才恍然大悟,決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黃帝所過之處石子都被鮮血染紅了。

廣成子早知黃帝又來求道之事。黃帝的心誠、志堅感動了廣成子。當黃帝膝行到崆峒山下時,廣成子立即派出金龍把他接上山去。之後,廣成子傳道於黃帝。黃帝回來後,依廣成子所教之道,靜修養身。在一百二十歲時,黃帝乘龍白日升天。

黃帝兩次拜師問道,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至誠程度,得到不同的結果,也給了人們許多的啟示。第一次,黃帝雖然心中向道,表現出一定的敬意和誠意,但同時又表現出自大、浮躁之心。黃帝雖然見到了廣成子,但並沒有得到道。第二次,黃帝沒有了自大、浮躁之心,其向道的誠意、毅力、吃苦精神終於感動了廣成子。

人在宇宙和自然之間是渺小的。神(仙)並不看重人間的貧富貴賤,只見人心,有沒有信神與對神的至誠之心是能不能見到神(仙)的前提。也就是說,能不能見到神(仙)取決於什麼樣的「心」。是對神的傲慢、自大之心,還是一片至誠向善之心。

祿(ㄌㄨ?)。(lù)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子姓,以祖字為姓。商朝的末代王叫紂王,紂王有位兒子叫祿父,後來祿父的子孫便取祿字為姓。

2、以官職為姓。另一支祿姓,來自周朝時的官職。周朝的司祿之官,大約是主管配俸祿,指的是分配錢糧給官員的人。他的子孫以此感到光榮,就取祿字為姓。

3、以地名為姓。在雲南省,有兩個地名,一個稱祿豐,一個稱祿功,現都屬雲南省楚雄自治州的縣,先民以地名為姓。但這兩個地方在歷史上是否曾形成過祿姓,還有待考察。

【郡望】

扶風郡:扶風郡。漢武帝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三國魏時改為扶風郡。在今陝西省長安縣以西。

【堂號】

扶風堂。

【歷史人物】

祿東贊

祿東贊,藏族名字叫噶東贊宇松,吐善酋長,松贊干布手下的大將,參與吐番國家大事的決策。性剛嚴明,善於用兵,他替松贊干布向唐朝請婚,出使長安,後來又迎接護送文成公主入藏,促進民族安定融合,功不可沒。

吐蕃大臣祿東贊奉君王之命前往長安請婚。然而向唐朝求婚者,並非吐蕃一國,太宗李世民並不急於向某使臣許諾,而是出了幾個難題,全部能答對者,方可向之許婚。

第一道題:「一根一樣粗細木頭,哪頭為根部,哪一頭為尾部?」聰明的祿東贊將木頭放入水中,因為根部密度大,略重,所以向水裡傾斜。

第二道題:「一塊玉,中間有一曲折眼孔,用細線從孔的這頭穿到那頭。」祿東贊將孔的那頭塗上蜂蜜,然後將柔軟的細線拴到螞蟻的腰上,把螞蟻放在孔的這頭,螞蟻聞到氣味開始向孔裡爬,再加上祿東贊不斷的吹氣,螞蟻把線帶到了孔的那頭。

第三道題:「一百匹馬駒和一百匹母馬混在一起,哪匹馬駒是哪匹母馬生的。」有些使者以毛色區分,結果都分錯了,祿東贊將母馬和馬駒分開關起來,隔了一夜,把母馬一匹匹放出來,馬駒一看自己的媽媽出來了,忙去吃奶,不一會兒全分出來了。

第四道題:「一百隻小雞,一百隻母雞,哪只小雞是哪只母雞孵的?」祿東贊曉得,小雞吃食物時,常跟母雞在一起。於是先把雞和母雞分開,到餵雞食的時候,把母雞一隻只叫到雞群中,小雞一見母雞就跟著啄食去了。祿東贊還學老鷹和鷂子的叫聲,小雞嚇得跑到自己的母親跟前去了。

第五道題:「每個使臣一天之內吃完一隻羊,喝完一壇酒,還要回到自己的住處去。」別的使臣有的吃到一半,喝到一半就醉得不省人事,祿東贊雖然也有些醉了,但他來之前,就已經在自己的住處拴了一根線牽到喝酒的地方,這樣,祿東贊帶著醉意,順著線回到了住處。

第六道題:最後一道題,「有五百宮女,面遮蓋頭,其中有文成公主,讓使臣辨認。」可是使臣們誰也沒見過文成公主。聰明的祿東贊找到鄰居的一個老媽媽,因為她女兒在宮裡當公主的侍女,於是他因此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歡用一種香,香味獨特,蜜蜂喜歡這種香味。在辨認那天,祿東贊手裡抓了一隻蜜蜂,手一鬆開蜜蜂就飛到文成公主頭上。至此,六個問題全部被祿東贊解答出來。

李世民心想,吐蕃大臣尚且如此聰明,國王也絕不呆笨,於是將文成公主許配與松贊干布,從此演出了一部藏漢兩族人民千年友好史。(此故事被生動的描繪在布達拉宮和其他地方的壁畫上)

闕(ㄑㄩㄝ?)。(què)

【歷史來源】

1、以地名為姓。古代有縣名叫闕鞏,居住在這個縣的人家就以闕為姓。

2、以封地名為姓。春秋時的魯國有邑名為闕黨。有人被封在這個地方,於是以封地名為姓。

3、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孔子居住在闕裡,後來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就把地名當作自己的姓。

4、來自於於,嘈鍘2糠幀?嘈鍘備某閃恕般諦鍘薄?p>【郡望】

下邳郡:改自臨淮郡,東漢時期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在今江蘇省睢寧縣西北,南宋時期又把下邳國改為郡。治所在下邳,相當於今天江蘇省西北部。

【堂號】

1、銓仙堂:明代安南縣縣令闕士琦上任幾個月以後母親就逝世了,他於是回家再也不肯回去做官,而是閉門讀書,寫書。著作有《銓仙草》、《闕野草》等。

2、闕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據《百家姓》)註:「闕氏下邳郡」。闕氏各支裔還有堂號,福州稱「三韓堂」,上杭、永定稱「邳州堂」,江西省樂安、永豐等縣稱「荊州堂」,泰和稱「敘倫堂」及「節高堂」,湖南安化、漣源稱「思榮堂」,廣東梅縣稱「追聖堂」。

【歷史人物】

○闕嵐:清代著名畫家。(西元1758→1844年)字文山,一作雯山,號晴峰,安徽桐城人,客吳門(今江蘇蘇州)。善畫山水、花卉,尤工人物。畫仙佛像妙甚。仕女每作高髻,近宋人定本。又擅寫真,所作畫寧繁勿略,寧朴勿巧,鋪白設色,確守顧、陸、徐、黃格律。卒年八十七。著有《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清朝書畫家筆錄》等。

○闕禮:南宋中侍大夫。建有功勳。生卒年待考,字羽三。據史籍《宋史》記載,宋光宗紹熙年間末期,趙汝愚等權臣提出建議皇帝禪位之議,幸虧宦官闕禮入告皇太后,宋光宗之子宋寧宗才得以繼位。宋寧宗即位後,擢升闕禮為中侍大夫。他卻不居功自傲,所以被譽為「南渡後內侍中唯一可以稱道者」。

東(ㄉㄨㄥ)。(dōng)

【歷史來源】

1、出自於舜有七友東不訾之後為東氏。根據《集韻》記載,舜帝七友之一東不訾之後。七友為:雄陶、方回、續牙、伯陽、東不訾(一作東不識)、秦不虛、靈甫。《尸子》云:「舜士友有東不識,《廣韻》作東不訾。」東不訾的後代,有的就用「東」作為自己的姓氏。

2、出自於風姓,太昊伏羲之後有改姓東氏。根據《路史》記載,伏羲氏之後東蒙氏之後人有居住於東方的人,便以居地為姓,後來又改為姓東。

3、漢複姓13氏中有,東宮、東郭、東門、東野、東田、東陵、東蒙、東萊、東邱、東鄉、東裡、東關、東閭等複姓,後有改東氏者。

【郡望】

平原郡:西漢初年(西曆前206年)設置,相當於今山東省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堂號】

1、友舜堂:古時東不識是舜的朋友。

2、玉林堂:明代東升,博學能文,教子有方,生4子,3人中了進士,人們稱他「玉林鳳群,科第世家」。

【歷史人物】

東良會

東良會,元朝鞏昌人,個性耿直,事親至孝,公忠體國。任商州總兵時,遇紅巾軍作亂,他讓長子攜眷屬前往華州居住,次子攜眷屬前往朝色居住,臨行前對兩個兒子說:「國家把土地交由我管理,義當死守。」

紅巾軍攻城時,他指揮全城將士奮勇死守,直至戰死。部屬在他忠勇的感召下,個個奮不顧身,雖死傷眾多但城未失守,保住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財產,為州郡地方官員樹立了良好楷模。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