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5月17日】
【原文】
jìng zhī shuō hǎo ,guō nè yán jiā 。
敬之說好,郭訥言佳。
ㄐㄧㄥˋㄓ ㄕㄨㄛ ㄏㄠˇ,ㄍㄨㄛ ㄋㄜˋㄧㄢˊㄐㄧㄚ。
敬之說好,郭訥言佳。
【注釋】
(1)敬之:唐朝楊敬之,字茂孝,官至檢校工部尚書,兼國子祭酒。以文學聞名當時,喜好與士人交往。作品以《華山賦》最為馳名,詩作《贈項斯》也名傳至今。
(2)郭訥:西晉郭訥,字敬言,官至太子洗馬。
【語譯】
楊敬之稱讚項斯人品好,郭訥讚美歌女唱得好。
【人物故事】
據《全唐詩話》,項斯,字子遷,江東人。項斯還未聞名之前,以詩卷進見楊敬之,楊敬之深愛項斯的才德,贈送一首詩給項斯(〈贈項斯〉):“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幾次看見項斯的詩作寫得很好,後來觀察他的氣度風範更勝於詩。我一生不會隱藏別人的優點,到處遇到人就說項斯的好。)不久,詩傳到了長安,第二年考上進士。
據《晉紀》,郭訥曾經到洛陽,觀看歌女歌唱且非常讚賞,石崇問他是什麼曲子,郭訥不知道。石崇笑他:“你不知道是什麼曲子,哪能說好呢?”郭訥回答:“就像看見西施,何必知道她的姓名然後才知道她的美呢?”石崇無法反駁。
【說明】
楊敬之曾作《華山賦》給韓愈看,韓愈非常稱讚,一時傳遍士林(學界),宰相李德裕尤其讚嘆他的文才。楊敬之喜愛文人,得到他們的文章,就不斷玩味誦讀,人們以為是他的癖好。他向來愛好項斯的詩,所寫的詩作總被楊敬之讚賞,因此項斯就考上了進士。楊敬之在灞水橋上為人送行,見到閩人濮陽願,看了他的文章,大為推崇,遍傳公卿大臣間。卻又碰上濮陽願去世,楊敬之為他入殮安葬。(據《新唐書》)
楊敬之提拔後進不遺餘力,留下“逢人說項”的典故。一般人喜歡趨炎附勢,但身為大官的楊敬之,卻樂於和項斯這個無名書生結交,只因為看中項斯的文才好,人品更好。不只對項斯,對濮陽願等人也是如此。或許因為他平生“不藏人善”的寬容大度,自己和子孫也得到上天眷顧,升遷太常少卿的那天,他兩個兒子楊戎、楊戴同日登科上榜,當時號稱“楊家三喜”。
郭訥雖然不知曲名,但聽了洛陽歌女的歌聲就大為讚賞。其實一首動聽的歌曲,除了要有好曲子、好歌喉,演唱者更要有一顆真誠純淨的心,對歌曲的詮釋才容易感動人,因為這樣的樂音已經穿透了人的內心,引起人們心底的震撼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