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樂伎能盡孝 嚴於律己守門風

紫悅


【正見網2011年08月14日】

梨園樂部,吳門(因蘇州為古代吳國的都城,所以有吳門之稱)最為昌盛,其中有個叫尹蘭的,年紀才十二歲,貌美而楚楚動人。父親為儒士之流,可惜早喪。母親守節,忽然患上咯血症,因家中赤貧,無法供應藥餌、請醫診治。蘭一籌莫展、無計可施,竟然狠下心來,投身華休樂部,作個梨園弟子。從此她以錦帕蒙著頭面,穿著淺黃色的綢花鞋,學習蓮步輕移,那嬌美的歌喉、妙嫚的儀態,冠絕一時,收得的金錢,全數作為母親看診及醫藥費。

多餘的錢,就買些珍貴菜餚、佳味水果奉養母親,讓她日夜感到歡快。清早起身,再四問安之後,才開始到歌場上班。晚上歸家之後,取出腰鼓、檀板,在床頭唱臨川曲子給母親聽。等母親安枕睡著,才偷偷的在她腳後頭靜臥同寢。倘若母親心中稍有不樂,蘭馬上結束樂部的登場,趕回家鋪上地氈、擺列几案,演《小青題曲》諸種雜劇,逗得母親展顏歡笑為止。

富貴人家經常擺設華筵請客,此時就招請蘭去獻藝,她總是沒等客散、席終、燭火熄滅,就找個藉口溜走。有些人就故意鎖上門戶,讓她發窘走不成,遇此情況,她就涕泣不已,哀求歸去,問她為啥。答:“恐怕老母倚閭而望啊。”從此,所有的人都疼惜她的一番至孝,到了晚上也不強留。贈送她金子,她接受而不拜謝,贈送她銀簪玉珥,必定再拜而後接受。人們驚訝的詰問其緣故。回答說:“贈送我金子的人,知道我貧窮,贈送我簪珥的人,知道我有個老母呢。”

如此這般的過了七年,她母親的咯血症驟然發作而死。蘭哀毀逾恆,幾乎痛不欲生,等到奉送母親的棺柩與父親合葬完畢,立刻取出舊日獻藝所備置的翠翹、插鳳,與一切繡帕、花鞋等物品,全數投入火中焚燒殆盡。不但長跪於市昭告眾人,並且在父母墓前發誓說:“往後,如果有再學習此技藝的念頭、以及往昔的狀態、做法出現的話,願意被雷擊而死。”

有人取笑她說:“你既然以此技藝享盡艷名,獵取豪客們的纏頭饋贈了,那為何一開始會踏上此路而最終卻反悔了呢?”尹蘭聽了潸然淚下,答曰:“您不是懂我心思的人。我雖然不好,在聲色場中苟活,可我卻出身書香門第,難道真心願意以詩書後裔,學習此種娛人的末技?剛開始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得奉養母親,如今最終反悔的理由,是恐怕玷污父親一生書香的清名哪。”

戶部楊公敬佩她的孝行,把她招入京都,讓她教授舉子們的學業。礙於國家律例,女性不得應考,因此又推薦她做某司馬的書記。偶有機會陪著上司同赴戲筳,回來之後,心中大慟,說:“我的舊日生涯,今日宛然歷歷在目。而茫茫的九泉幽冥路,又不知何時、何地、從何開始?今天戲場上的樂調詞譜,所表演的都是詩經國風裡,哀嘆父母育我劬勞的《蓼莪》篇呢,那裊裊餘音讓我心傷哪!”口中嗟吁不已,悶悶不樂、悒鬱寡歡了好幾日。從此,如果再請她共同觀賞舞樂的話,她就找藉口推辭掉,終究不再赴宴了。

由此看來,你不得不佩服古人,尤其一個弱女子,為了奉養母親入梨園,可在父母雙亡之後,只有自己一人之時,卻能跳出污泥、守身如玉,“不欺暗室”的德操,讓人動容!

如今的世道,反過來了:笑貧不笑娼、唯利是圖;為了錢,什麼事都敢幹;“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成了那些喪心病狂人的藉口!

可嘆,可嘆!誰無父母,而能使門風傳家,成為孝子者,僅僅一個尹蘭而已!或許有人認為,尹蘭之孝,是因為她是風月場中的優伶之故而廣為流傳。這固然言之有理,可為何那些學士、大夫門風清白,不必做優伶奉養長輩的人,又沒啥德行可傳呢,這不奇怪嗎?

(事據清 沈起鳳《諧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