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本義系列(37):謊言欺世真無恥,生靈塗炭人相食

慧劍


【正見網2016年01月27日】

---字部“巟、荒、其、箕、余、茶”

【巟】( 金)金文小篆從亡從川。(田裡的農作物等)成排的空亡、消失掉。即“荒”的本字。
“巟”“荒”兩部概義均同字義。
【荒】小篆從艸從巟。大量作物成排成片的衰亡。泛表未予經營而使範疇內變得失去生機、空茫無物。[荒廢]
【慌】從心從荒。心裡空蕩不實、無以為憑而心態不穩。心裡發毛。
【謊】小篆從言從荒。沒有實質內容的言詞。虛假的話。

“資本主義社會人吃人”。這句謊言是邪共許多年來對一代又一代封閉中的國人從幼年起就開始灌輸的無恥讕言。一個把自己描繪的道貌岸然、人模人樣的幾千萬人的大黨,竟然如此瞪眼說瞎話,做完全有悖於事實的惡毒詆毀,公開的散布彌天大謊去長期欺騙和愚弄本國人民,其寡廉鮮恥的程度真是無以復加。

其 08-12211134 字部概義:同字義,以之為基礎的,建立在它上面的。參見該字。
【其】( 金)金文小篆從箕從丌。“其”字由“箕”而來,參見“箕”字。金文“其”另有其他字形如( 金)( 金),所表大同小異。中間一橫表示基準線,下面的八字或者斷開的兩橫表示分離開來。指的是簸箕所具有的能將穀物中的雜質和糧食通過顛動分離在界線兩端的功能。從丌者應為“一、八”之訛誤。或理解為以一個底座的情勢表示以後所涉及的內容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即“基”的本字。也通。後只用引申義,做代詞等,表示基於此的,指這個說的,由它展開的,相關於該事物的。[《詩•周南》灼灼其華]。
【基】( 甲)( 金)甲骨文從土從箕。金文小篆從其從土。其義相同。建築物底部與土地接觸的分界起建部位。
【期】( 金)金文小篆從其從月。金文或從其從日,其義相同。為某項活動所界定的時間基準。[期望:盼望著預定的那一時刻]。泛表時間一般從日,之所以從月是因為月相盈虧能更突出的表現明暗分界線與時日的對應關係。
【棋】( 甲)甲骨文從木從箕從廾。小篆從木從其。其義相同。詞組[博棋:用手傅導(木製的)子粒沿著規劃成網格狀的基準線對弈的文娛用具]的略用。
【萁】小篆從艸從其。豆粒的基址,即同屬一棵的豆粒所共用的植株。
【琪】從玉從其。符合一定基準的、經過布局的美好物品。[琪花瑤草:形容將花草人為的按照一定基準線(在建築物周圍)做規劃性盤桓種植的情勢]。
【欺】小篆從其從欠。相對於基準而言遭越界、被虧欠、有失公平的。[欺負]
【斯】( 金)金文小篆從其從斤。由基線處分開、裂離。即“撕”的本字。[逝者如斯夫:流逝而走的就像被撕掉一樣接繼的消失][斯人:從整體中單獨離析出來的人。指專門要針對其而言的特定人。此人。該人。這個人][《詩•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弓和箭被(反向拉伸而)撕掙著張開]。
【箕】( 甲)( 金)甲骨金文象形簸箕,一種竹編的分選器具。到金文時期字形向高階發展成“其”字,且專用於表達引申義。故小篆再加“竹”以表達本義。表示能使麩皮雜物和糧食顆粒分開在基線兩邊的竹製分選器具,即“簸箕”。

在“其”部漢字中,甲骨文多用“箕”字組合,金文及小篆則逐漸規範為用“其”字組合。

“箕”部概義同字義。
【簸】小篆從箕從皮。顛動箕具,(使裡面的物料被帶動得反覆起伏)以分離出麩皮。

歷史對鬼話連篇的邪共義憤填膺,用鐵證如山的事實毫不留情的狠狠猛抽了它一記響亮的耳光,讓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的人吃人事件在“人間天堂”般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公演了。例如安徽省鳳陽縣在大饑荒中有60,245人餓死(接近該縣農村人口的五分之一),8,404戶全家餓死,出現603起吃人事件。聲稱飢餓、以及被懷疑藏糧的農民被迫害人數達28,026人,其中441人被酷刑致死,383人終生殘廢,被關進監獄的2,000餘人中,有382人死在獄中。

面對大範圍的人死於飢餓,糧食部坐擁數百億斤的儲備囤糧居奇見死不救,並將數百萬噸的食物向外出口。由於之前各級官僚諂上欺下、昧心謊報,使得如今饑民雖已餓殍遍野卻仍被征糧逼繳。懾於邪靈順我者昌的淫威,這些爪牙打腫臉充胖子,不但以糧食多到吃不了為由對國內外的援助加以拒絕,而且更喪盡天良的對逃荒和求救的難民圍追堵截、實施迫害和扼殺以隱瞞災情。3000~4000萬甚至更多的生命就這樣承受著令人髮指的雙重打擊,最終成為共產惡政的犧牲品。除此之外身體致殘、精神失常、心靈扭曲、人性淪喪者更是不計其數。面對生靈塗炭的滔天罪行,邪共高層反應冷漠、不以為然,但在封鎖資訊、掩蓋真相上卻不遺餘力。相關資料被列為絕密甚至銷毀,並用自然災害和償還外債等藉口將罪責推卸的一乾二淨。

【余】( 甲)( 金)甲骨金文從亼從屮。將會萌生扣留、貯積趨勢的。剩有額外數量可以予以保存、使倉儲量見漲的。金文小篆或另加“八”。其義大同。未能用盡,仍可繼續分發的。

“余”部概義:同字義,餘留的,有剩的,尚未耗盡可以為用的。參見該字。

【塗】( 甲)甲骨小篆從水從余。由水體攜帶來的黏土在行進困難、流勢減緩時沉澱、積餘下來形成攤薄而且漸厚的泥漿。即“灘涂”。[《易•睽》見豕負塗]。泛表類似的將泥漿等液態物質推抹、平攤開來並在沿途形成餘留薄層覆蓋於表面的攤薄性附著情勢。[塗脂抹粉]。
【酴】小篆從酉從余。清酒流走後餘留的酒糜。即“酴釄”。因字音字義從塗,故而應是後起字。
【途】隸書從辵從余。要由行跡來塗覆的(道路)。指旅程中確定好的行走路線。因字音字義從塗,故而應是後起字。
【荼、茶】小篆從艸從余。用草本植物塗抹、覆蓋。因字音字義從塗,故而應是後起字。[茅荼:在茅草頂端塗覆的(潔白花序)。喻顏貌柔白。《詩•鄭風》有女如荼][荼毒:用味苦帶毒的物質塗覆(以起到驅趕、滅殺作用)][荼炭:同“塗炭”。流落炭火之上。喻行程艱險,猶如蹈火而墜][荼檟:苦荼樹。古人取其葉以沖飲。後為將此音義單列出來加以區別而改荼為茶]。
【除】小篆從阜從余。用某些條件阻礙、篩選掉,使不夠格的餘留下來、不予全部通過。被排拒在外的。
【徐】小篆從彳從余。行進的不徹底,有存余。始終還有在途中正在進行、尚未完成的。[徐緩:形容情勢持續進行並且不斷獲得後援]。
【敘】( 甲)甲骨文從余從又。小篆規範為從余從攴。其義大同。對剩餘的事物做(次序化的)安排、打理。[敘述:將剩餘的內容規劃、講說]。
“茶”部概義,同字義。
【搽】從手從茶。“茶”同“荼”。用手塗抹。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