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5月09日】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黃帝與天師歧伯有一段對話:“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人的壽命為成熟年齢的5倍至7倍,即100歲至140歲。能不能,要不要,活100歲,除了先天的遺傳基因外,後天的因素其實決定權完全在自己的手上。
本專欄從經絡循行去了解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針灸治病,為甚麼頭痛針手的穴位、牙痛針手足穴位,卻取得很好的療效。甚至於左病治右,右病治左,這些疑問在讀者了解經絡循行後,便能一目了然,豁然開通。
前面的專欄已分別介紹了,肺經循行由胸走手,大腸經由手走頭,胃經由頭走足,脾經由足走腹。經脈循行各有時辰,3~5點走至肺經、5~7點走至大腸經、7~9點走至胃經、9~11點走至脾經、11~13點走心經。
現在我們介紹手少陰心經之循行:
手少陰心經的經脈,從心臟中起始,出來後歸屬於心周圍脈管組織向下穿過膈肌,聯絡小腸。它的分支,從心臟周圍的脈管組織處出來,沿著食道上端兩旁,連繫於眼球後通入於顱腔的組織。外行的主幹,從心系處出來,退回來上行經過肺,然後向下淺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後緣,到手掌後豆狀骨處,進入掌中,沿著小指的橈側,走出到小指橈側端。
手少陰心經循行所經部位共有九穴,左右共一十八穴:
極泉穴(起穴)、青靈穴、少海穴(合穴)、靈道穴(經穴)、通裡穴(絡穴)、陰郄穴(郄穴)、神門穴(俞穴、原穴)、少府穴(滎穴)、少沖穴(井穴)。
《內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著脊之第五椎,其合脈也,其榮色也,開竅於耳,又曰開竅於舌。”。
手少陰心經有了異常變動會表現為下列病症:咽喉乾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還可發為前臂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心”方面所發生的病症:眼睛發黃,胸脅疼痛,上臂、前臂內側後邊痛或厥冷,手掌心熱痛。
經言:“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過為原,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五藏六府“井滎俞原經合”所主之病為:“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其中原穴為氣留止之處。陽經經長,多一原穴,則俞穴專司原氣之輸注,原穴專司原氣之留止;陰經無原穴,則以俞為原,乃一穴兼領俞穴與原穴之兩種功能也。
手少陰心經的五輸穴,在五行分屬木的“少沖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滿,“少府穴”五行屬火是滎穴主治身熱,“神門穴”五行屬土是俞穴主治體重節痛,“靈道穴”五行屬金是經穴主喘咳寒熱,“少海穴”五行屬水是合穴主治逆氣而泄。
以上五輸穴皆位於四肢肘膝以下,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讀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壓、推拿、拍擊……這些穴位,用於自我保健,對於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實施,可刺激、強化自身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手少陰心經:少沖穴
少沖穴為手少陰心經的井穴(四肢末端之井穴為經絡之根),井穴主治心下滿。少沖穴為治療痰盛不省人事的十井穴之一,臨床用來急救中風不省人事,卒暴昏沈,心煩煩滿,舌強,發熱。少沖穴五行屬木,五行相生木生火,經言:“虛則補其母”。本穴可補益心氣,寧神安志。
一、少沖穴主治:
《醫宗金鑒》:“主治心虛膽寒,怔忡癲狂。”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小指爪甲內側,小指橈側,距指甲角旁約0.1寸處取穴
手少陰心經:少府穴
少府穴為手少陰心經滎穴,滎主治身熱,少府穴五行屬火。手少陰心經五行亦屬火,經言:“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五行相生“火生土”,五行相剋“火克金”,故少府主治對久咳、胸痛有其療效。
一、少府穴主治:
《醫宗金鑒》:“主治咳瘧久不愈,臂酸,肘腋攣急,胸中痛,及婦人陰挺,陰癢,陰痛,男子遺尿,偏墜等症。”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小指,在第4、5掌骨間橫紋上。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少府穴上,食指頂挾住掌骨背面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以緩解。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陰心經:神門穴
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之俞穴,為心經原氣留止之處,也是本經之原穴。難經云:“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為原氣在經脈中留止之處,故較其他井滎俞經合等穴之功能,尤顯重要。
神門穴五行屬土,心經五行屬火,五行相生火能生土,經曰:“實則瀉其子”,故神門穴可瀉心火,補益心氣,安神定志,開竅益智。臨床用於治療失眠有特殊療效。
一、神門穴主治:
《醫宗金鑒》:“神門穴主治驚悸,怔忡,呆痴,卒中鬼邪,恍惚振驚及小兒驚癇等證。”
《通玄指要賦》:“神門去心性之呆痴。”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穴在掌後銳骨之端,腕骨與尺骨相接處,內側凹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神門穴上,食指頂挾住腕背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以緩解。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陰心經:靈道穴
靈道穴為手少陰心經之經穴,主治喘咳寒熱,經穴為心經原氣行經之處,靈道穴五行屬金。心經五行屬火,五行相剋為“火克金”。本穴為土(胃經)之子,因五行相生為“土生金”,“實則瀉其子”,故靈道穴可治胃氣上逆之心痛。
一、靈道穴主治:
《醫宗金鑒》:“主治心痛,羊癇,瘛瘲,肘攣,暴喑不能言等證。”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取穴時,仰掌,小指內側腕橫紋上1寸5分,大筋內側上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靈道穴上,食指頂挾住腕後方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以緩解,。對於心氣實暴喑不能言效果佳。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陰心經:少海穴
少海穴為手少陰心經之合穴,合穴為心經原氣所入之處。少海穴五行屬水,心經五行屬火,五行相生相剋、水能剋火,所以為本經所剋之穴。凡水旺反侮之症,可用本穴治療。
一、少海穴主治:
《醫宗金鑑》:「主治腋下瘰癧,漏臂與風吹肘臂疼痛也,及癲癇羊鳴等證。」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肘內側的肘橫紋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少海穴上,食指頂挾住肘橫紋後方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以緩解。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陰心經:結論
經曰:“諸血皆屬於心,是心主血,血為榮,心屬火,赤者,火之色也,心主血,汗為血之標也。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手少陰心經五行屬火,其色赤,其味苦,心主血,血行脈中,故其合脈也。七情喜傷心,五行水克火,所以恐勝喜。火克金,所以喜勝悲。五行木生火,因為肝為木,肝為心之母。
肝藏血,肝之藏血功能失調,亦能引起心之血脈不順暢。
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
心經循行的時辰為11~13點,如能了解五行的生克,如“虛則補其母”。木生火,要補益心氣,亦可從肝經著手。所以各經絡的五俞穴,都可以有互補的作用。
手少陰心經的五輸穴“井、滎、俞、經、合”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經絡循行所起的遠治作用,對身體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五輸穴皆位於四肢肘膝以下,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讀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壓、推拿、拍擊……這些穴位,用於自我保健,對於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實施,可刺激、強化自身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