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故事:主僧扔掉寶物 用心良苦(共七文)

嚴自律


【正見網2013年09月29日】

一、楊榮速薦後賢,確為明智之舉

王振對楊士奇等人說:“朝廷大事,幸虧能得到‘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明宣宗朝與英宗初年輔政)的主持。可是,您們三位先生,年事這樣高,也太勤勞了。日後該怎麼辦呢?”

楊士奇答道:“老臣當鞠躬盡瘁,報效國家,死而後己。”

楊榮說道:“王先生(指王振)既然說了這樣的話,我們三個老頭子,也確實是衰朽了,無法再為朝廷效力。我們應當物色幾個可以任用的年輕後輩,來代替我們,以此報答國君的恩德。”

王振聽到楊榮這樣講,十分高興。

第二天,楊榮就推薦了曹鼐、苗衷、陳循、高谷等四位賢士。於是,這些人都先後得到提拔、重用。

楊士奇認為當時楊榮說的話,太輕率了。楊榮說:“王振已經厭惡我們了,我們縱然能夠自己站得住腳,他能善罷甘休嗎?一旦宮中傳出一張紙條來,命令某某人入閣,那麼,我們這些人,就只有束手待斃了。現在入閣的四人,都是與我們同心同德的人物,正好是我們和他們,齊心合力,共扶德政呀。”

楊士奇立刻明白過來,贊同楊榮的薦賢,確為明智之舉。

二、“官多稅重,必致民窮國困”

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曾經因為軍官的有增無減,而進諫高宗,說:

“天地間,萬物有生長的,就必然有消亡的,好比人類,只生不死,就無處放置了。從古以來,有軍功的人,雖然賜給他們金書鐵卷,立誓永遠保留他們後代的官爵,可是他們的子孫,不是一旦犯過一兩次法,就馬上撤消他們的封爵,如果能有再立功勳的,又恢復他們的官職,哪有屢次犯罪,而不革除他們的爵位的呢?如果象現在這樣繼續下去,天下官多稅重,百姓供給他們俸祿,必然導致民窮,國力也就虧損。這個問題,是不能不引起皇上深思的。”

朝中正直之臣,都欽佩李賢的勇氣和見解。

三、華歆慎於始而善於終

三國時的華歆、王朗,一同坐船避難。有一個外人,想要坐他們的船,華歆感到很為難。

王朗說:“幸虧這條船還比較寬,有什麼不可以的。”就讓他上船了。

後來,賊兵追了上來,王朗想要趕走那個乘他們船的人。

華歆說:“我早先之所以疑慮,原因正在這裡。既然讓他上了船,哪能因為現在情況危急,而丟開他不管呢?”

於是,仍然和先前一樣,帶著那個人,同船逃走。

四、主僧扔掉寶物,用心良苦

巴東下巌寺院的院主,在外面得到一個青磁碗,帶回了寺院。他折了一枝花,插放在碗中,供在佛座前。第二天,滿碗都是花枝。又改放了幾粒米,過了一夜,米也滿了。再換銅錢和金銀放進去,也是這樣。從此,這座寺院,富裕起來。

不知過了多少年月,這位院主已經年老。有一天,他渡江去查田,從懷中取出那個寶物青磁碗,突然扔進江中。

弟子們都驚呆了。

老和尚解釋說:“我死後,你們能象我一樣謹慎守節,虔誠念佛嗎?我丟掉這個寶物青磁碗,是不想使你們增加罪過呀!”

五、郭子儀防範佞臣報復

唐朝的郭令公(郭子儀)每次會見客人,都讓姬妾、侍女站滿跟前。

有一天,他聽說盧杞,將要到來的時候,就命令姬妾、侍女們,都躲到帷屏後面,不准出來。

他的兒子們,都不明白這其中的原因。郭令公對他們說道:“盧杞的容貌醜陋,婦女們見到他,未必不笑。盧杞的忌恨心強,他若受到譏笑,忌恨在心,日後得志,我們父子,就無人能夠活命了。”

六、 唐文宗不看雜耍遊戲

唐文宗將到南郊祭祀。祭祀之前,主管官員,引進幾個相撲的人,請文宗觀賞相撲。

唐文宗說:“我正在吃齋,準備祭祀。怎能觀看這種遊戲?”左右的侍臣說:“過去在南郊祭祀之前,都要觀看相撲。現在,那些表演相撲的人,已在門外等候了。”

唐文宗說:“這些人,不過是要討點賞賜的東西,可以叫他們到外面去相撲。表演完畢之後,就給他們一些賞賜,把他們打發走吧。”

七、宋太宗不記酒後之過

孔守正,官拜殿前都虞侯。一天,在北陪園,同宋太宗宴飲。孔守正喝得大醉,和王榮在皇帝面前,爭論邊功,憤怒之下,失去了禮節,侍臣奏請太宗:將孔、王二人,交給有關部門問罪。宋太宗沒有同意。

第二天,孔守正、王榮二人,酒醒心惶,一起到金鑾殿請罪。

宋太宗說道:“當時,朕也喝得大醉,記不清有這件事。你們退下去吧。”

(均據馮夢龍《智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