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做官蠻不講理,若不遭天譴,也會出人禍!(數文)

默安


【正見網2014年09月23日】

一、做官蠻不講理,若不遭天譴,也會出人禍!

周朝時代,魯國的公乘子皮(人名)族裡死了人,公乘子皮的姐姐,哭得很傷心。公乘子皮就對姐姐說:“其實我知道你並不為死者哭。你是想到自己年紀大了還嫁不出去,而煩惱痛苦,是吧?你也真是的,想嫁人就說嘛,有什麼遮遮掩掩的!”

姐姐覺得弟弟在這種場合說此種話,太不應該了,很生氣。

過了一陣子,公乘子皮告訴姐姐:“魯國的國君,要請我去做宰相。”

姐姐卻對他說:“你不要去。”

公乘子皮問:“你為甚麼這樣講呢?”姐姐說:“你上一次在別人家的喪禮上,非但不說什麼安慰的話,卻說什麼嫁人不嫁人的問題,我覺得你是一個沒有禮儀的人。沒有禮儀,怎麼能出去做官呢?”

公乘子皮狡辯地說:“你痛哭本來就是為了自己的婚事嘛!”

姐姐說:“我是為了辯護我自己,才勸說你的嗎?我是怕你不懂禮儀,出去做官,也對別人無禮無敬,蠻不講理,這樣若不遭天譴,也會有人禍啊!(原文是:子不習於禮而相國,非有天咎,必有人禍!)”

公乘子皮,不理會姐姐的勸說,仍然得意忘形地出去做官了。果然,做了宰相不到一年,就因為無禮,放言無忌,亂講話,而犯了罪,被殺死了。

劉向說:“公乘子皮的姐姐,能推測到弟弟將來會有禍患,真是料事如神啊!其實,禮在古代,是很重要的東西,只有懂得禮,執行禮,才能治理好國家,並且在管理做事中,保全自己。”

二、兒在獄中,見肉泣母!

漢朝人陸續,他的母親治理家政,很有方法。她不僅自己有道德,還用道德,把家裡家外,管理得井井有條。

陸續在太守門下任職時,因為楚王起兵造反,陸續也被牽連了進去,被關押在洛陽的監獄內。他母親打聽到消息,趕忙從吳地出發,走路到了洛陽,但她辛苦到得洛陽後,卻不去見她兒子,只是托人,請管監獄的牢頭,給兒子送去一碗肉,並囑咐說:“不知送食者為何人。”

但陸續一見到那碗肉,眼淚就撲簌簌地掉到碗裡。牢頭覺得奇怪,問他:“為甚麼哭?”

陸續說:“這碗肉,是我母親親手給我做的啊!”牢頭覺得更奇怪了:“你也未見到你母親,你又從何說起呢?”

陸續就告訴他:“我母親一生正直,就連切肉,也是切得方方正正的;斷蔥也是,斷得一寸來長,整整齊齊。我一見那肉,那麼方正,就知道:一定是母親看我來了!”

牢頭不信,到旅館一問,果然是陸續的母親來了。

後來,經過調查,弄清楚陸續是被冤枉的。才被免了罪。但他母親的品德,卻被傳為佳話。

呂坤評論說:“人要品德正,行為一定不會有過錯。就像陸續的母親那樣,連切肉也是方方正正的,她平時的為人,就更不難猜測了。”

三、富而有禮,人皆敬之

漢朝時代,陳省的妻子,名叫禮珪。陳氏禮珪,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娶的都是富家女子,嫁過來時光,其傭人就有七、八個,更別提財禮之豐了。但陳氏禮珪,並沒因她們出身嬌貴,就格外寵溺,媳婦嫁過來後,就用以前婆婆遺留下來的家教,去訓導她們。她自己也以身作則,親自做著勞苦的活計。

兩個媳婦見婆婆這樣,也都學習起她怎樣操持家務來。禮珪有個侄孫,對長輩言語之間,稍微有了點怠慢,禮珪覺得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就斷然跟侄孫,要斷絕來往!侄孫覺察到了自己的過失,也就改過自新了。

後來遇到亂世,禮珪一家,像其他人家一樣顛沛流離,但如果有人要來拜訪她,她一定要穿得周周正正,後面跟著兒子孫子們,才去接見客人。她說:“我這是沿襲已過世的婆婆的禮法啊!”

每逢祭祀時節,她一定要拿自己養的牲畜、自己釀的好酒,去拜祭祖宗,還對子孫們說:“你們要記住:祭祀天地、祖宗,是最隆重的禮節。”她平時對待眾親、鄰居,也都很友善多禮;對傭人亦溫和平靜,絕不頤指氣使。所以遠近之人,盡皆尊敬她。

這個有禮法的婦人,一直活到八十九歲的高齡,才去世。

四、陶侃之母,真賢德也!

晉朝時代,陶侃的母親湛氏,當初嫁到夫家時,陶家非常窮。湛氏每天都辛勤地勞作,以補家用。她白天幹活,晚上就紡線織麻。積下來的錢,卻經常大方地拿給兒子,讓他去結交那些品行端正的人,以增長學識。

湛氏家境雖窮,卻熱情好客,家裡來了客人,她總是殷勤接待。一天,下了很大的雪,兒子的一個叫范逵的朋友,到家裡來過夜,他是騎著馬過來的,馬拴在樁上,下很大的雪,不能出去給馬找草料吃,湛氏就把自己床上剛剛鋪上去的草墊子拿出,鍘碎了做成草料,給馬吃。後來家裡沒錢了,她還悄悄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賣了錢,去置辦像樣的酒席。

范逵知道了這件事,感動地嘆息著說:“唉,如果不是有這樣的母親,哪裡又能有陶侃的良好人品?”

以後,陶侃在潯陽做了小官,負責管理捕魚等事務。有一回,他炸了好些魚,派人送回家,給母親吃。湛氏卻把它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還教訓兒子說:“你本身做了漁務官,一定要以身作則才是,但你卻把魚捕來給我吃,我非但吃不下,還增添了許多的憂愁呢!”

五、把俸祿分給窮人,以體現祖上的恩惠

隋朝時,鄭善果承襲祖上官爵,做了大官。但母親崔氏,仍然天天在家紡線織布,每天幹活到很晚才睡。

鄭善果見母親這麼操勞,就對母親說:“娘,兒子都已經做了官、封了侯,所得的俸祿,也遠夠你安享天年了,你又何苦還這麼辛苦呢?”崔氏聽後,說:“兒啊,我以前還以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呢!聽你剛才一席言,竟還是不懂啊!你以為那些俸祿,是你爭取到的嗎?是祖先們用道德、用鮮血、甚至是用性命,換來的啊!到了你這一代,你才能得以承襲。你應該把那些俸祿,分散給所有的親戚、窮人們才對,這才體現了先民們對我們的恩惠(原文是:“當放贍六姻,為先君之惠!”)。至於你勸我不要紡線織布,那本是婦女的分內事,從皇后娘娘,到下層百姓,有哪家婦女不是這麼幹的呢?如果懶於做這些分內事,那麼,確實也說得上驕奢了。我雖然不懂禮法,但又怎麼能夠自毀了名譽呢?”

六、富貴應思窮苦日,驕奢放縱不可為!

唐朝時代,紀王的女兒叫楚媛。當楚媛八歲的時候,紀王得了病,楚媛整天愁眉苦臉,茶飯不思。紀王見她這麼小就懂得孝順心疼父母,就騙她說:自己的病已經好了。但楚媛觀察到父親的臉上,仍帶著濃重的病色,仍然憂愁不已,吃不下飯。從這件事已經可以看出楚媛有多麼聰明和孝順了。

長大後,楚媛嫁給了裴仲將,做妻子,她耐心仔細地照顧婆婆,對丈夫敬重恭謙,妯娌之間和睦相處,對晚輩和傭人非常和善。

那個時候,宮廷貴族間,盛行鬥富的風氣,那些人驕奢放縱,出手千金也不可惜。

有人見楚媛持家,非常節儉,就對她說:“你呀,未免太過死板了。一個人活在世上,也不過幾十年,人生如此短暫,一定要順著自己的意志過活,才好哇,像你這樣勤勤儉儉、清湯寡水似的活著,有甚麼意思呢?”

楚媛卻答道:“我從小就講禮法,現在節儉地過著日子,也是順延以前的做法啊,我這樣也是你們說的‘順意’吧。而且在我看來,婦道人家,還是應該恭謹謙遜比較好,假如驕奢放縱,那簡直就是敗壞名譽了。況且富貴和恩寵,這兩樣東西得來不易,卻能輕易失去。失去後,還憑什麼生活,還靠什麼再去傲視、欺凌別人呢?富貴應思窮苦日,驕奢放縱不可為!”

七、鄭氏寫作《女孝經》,惠澤後世,名垂千古

唐朝時代,陳邈的侄女,嫁給永王為妻。陳邈的妻子鄭氏,擔心侄女從小長在深閨,沒有熟習詩禮,就想著要教她一些婦道的禮節和其他道義上的東西。她廣泛地搜集經史上的義理故事,仿著漢朝時著名人物曹大家的體例,編了一部書,書名叫做《女孝經》。書共分十八章,每一章每一節都有篇名,大體跟從前孔子的《女孝經》體例一樣。鄭氏把《女孝經》寫成了以後,又寫了一封表章,把書呈給皇上看。

皇上讀了鄭氏寫的《女孝經》以後,覺得寫得相當不錯,就提倡天下的婦女,都應按照這部書裡面所說的去做。這部書裡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也就一直流傳下來,這就是著名的婦道“五常”。“五常”中,最核心的思想是“孝”,這也就是為甚麼書名取名為《女孝經》的原因。

鄭氏天性聰明,幼年時就特別喜歡讀書,每次看到有賢明的人和事跡,都反覆誦讀,立志要學習他們的德行。這樣難怪當侄女要嫁到貴族家中時,她會萌生出寫一本書的念頭,那本書也確實使她名垂千古。它的影響和作用,早已遠遠超出鄭氏當時寫書時的出發點,不只惠及到她的侄女而已!

(均據清代蔡振紳《八德須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