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趙太守行無言之教(數文)

曾敬賢


【正見網2014年10月31日】

一、文翁在蜀地興辦教育

《漢書》記載: 文翁,精通《春秋》。他在擔任蜀郡太守時,見到蜀地偏遠落後,決定開發民智,發展文化。於是,選派郡縣中開明而有才能的小官吏,到京都向博士學習經書,然後回來擔任教師。又在當地建立學宮。到處書聲朗朗,百姓笑語歡歌。

因此,蜀地精神面貌大變,大有齊魯之風。

二、允許亂民改過自新

《文中子》記載:陳叔達擔任絳州郡守。當時,朝廷正下達捕捉城中亂民的命令。各郡都在抓亂民。

陳叔達說:“我們這裡,不要著急。我們允許亂民改過自新,先原諒他們,教諭他們安家落戶,勤儉度日,以觀後效。”後來,亂民們都成為遵紀守法的良民。

文中子聽到此事後,說道:“陳太守是個善於為政的人啊!”

三、感化下級

《周書•柳遐傳》記載: 柳遐,字子升,河東解人。他在擔任霍州刺史時,教導手下人,必先用感化,對於一再違背命令的人,略微調動一下他的工作,使其感到慚愧而已。所以柳遐的下屬,在其感化下,都不再願意做錯事。

大家都說:“我們的首長,對我們如此仁惠,怎麼能欺騙他呢?”

四、縣令給刁民寫《諭蒙書》

《唐書•馮伉傳》記載: 馮伉,魏州元城人,遷居京兆。被任命為醴泉縣令。當時,縣中多奸詐、狡猾之民,屢次犯法。

馮伉因此給他寫了《諭蒙書》(教育啟發書)四十篇,基本內容是勸導他們務農讀書,教給他們忠孝的道理。然後馮伉一個鄉一個鄉地教他們讀,並讓他們互相監督。全縣大治!

五、郡中朗朗讀書聲

《後漢書•張霸傳》記載 :張霸任會稽太守時,提拔任用郡中有名望的處士顧奉、公孫松等,並對其他有專長、有德行的人,皆予選拔任用。

於是,郡中人人力求上進,加強自己的節操和品行修養。學習儒家經書的,有千人以上。走在道路上,到處聽到朗朗讀書聲。

六、趙太守行無言之教

《宋史•趙與歡傳》記載: 趙與歡,字悅道。他在擔任安吉州太守時,有個寡婦,僅有一個兒子,卻又不孝。

寡婦前來向趙太守告狀說:“聽說您能替百姓排憂解難,我有兒子不孝,特來告狀。請您判解!”

趙與歡問明情況後,將她(寡婦)留在郡府,每天帶著這個不孝子,親自為她做飯、端飯,早晚請安。

不到一個月,兒子(那個不孝子)向趙太守說:“我學會怎樣做兒子了!”請求將母親接回。

從此後,他們母子感情甚好。全郡聞說,欣然激奮,孝親之事倍增!

七、公布選吏標準

《宋史•劉珙傳》記載:劉珙,字共父,崇安人。任吏部員外郎時,他把選官標準,分條列出,放在庭中,使參加銓選的官吏,可以自己翻閱對照。使攀結親友上來的官吏和弄虛作假的官吏,無計可施。

又,《宋史•魯宗道傳》記載: 魯宗道,字貫之,亳州譙人,在吏部負責官吏選調。他早就覺察到選官條目的繁瑣,又深知吏部作弊的現狀,為了糾正這些弊病,他便將選吏的標準,分條寫出,貼在廊下,使大家便於對照監督。這樣做了以後,正氣上升,工作順利得多了。

八、永豐公堂上的兩塊木牌

明代,唐侃任永豐知縣,在公堂上立兩塊木牌。左邊寫著“從刑(刑法)”,右邊寫著“從化(教化)”。對打官司的人說:“願意評理的,站在左邊牌下。願意和解的,站在右邊牌下。”

久而久之,人們大多站在右邊,表示願意依以教化。

九、農民救大象,大象聽人話!

《異苑》記載:始興郡陽山縣,有一農民在耕田時,忽有一隻象用鼻子將他捲起,帶到深山中。這時,只見另一象倒在地上,腳上有一很大的刺。這個被象鼻子捲來的農民,用力將那隻象腳上的大刺拔出,此象站起來,與另一象,相互摩觸,看樣子十分高興。

前一隻象,就又將農民載到一片低洼潮濕的地方,用鼻子掘出數條長象牙,將象牙交給農民,又一起送到原來耕田的地方。

這一帶的莊稼,在過去,常被象群踐踏,當地人稱象為大客。這位替象拔刺的農民,對大象說:“我家的田地,在這裡經常被大客踐踏。如果你們感激我的話,望今後不再來騷擾。”

只見大象點點頭,像是懂得人的說話。從此,這裡的莊稼,再沒有受到大象的騷擾。

十、杭州六井

《宋史•蘇軾傳》記載: 蘇軾任杭州太守。杭州本來臨近海邊,泉水苦咸。唐代杭州刺史李泌,開始引浚西湖水,修建六井,人民飲水得到保證。到了宋朝,六井幾乎乾涸,蘇軾又將其修復。

百姓飲水思源,長念蘇軾不己!

十一、崔亮為百姓造水碾、水磨

《魏書•崔亮傳》記載: 崔亮,字敬儒,清河東武城人。他在擔任雍州太守期間,讀《杜預傳》,對杜預製造八磨,有利於農民實用,很是讚賞。

於是,崔亮教給人民用碾。到後來,崔亮任僕射時,奏請在張方橋東堰造水碾、水磨,共數十處。農民受實惠多年。

十二、補闕柳與太守桑

《宋史•辛仲甫傳》記載: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義人。入朝封為右補闕,後出任光州太守,又移任彭州太守。起初,州中樹木稀少,暑熱無處乘涼。辛仲甫帶領人民,在道路兩旁栽種柳樹。柳樹成陰,郡人感激他,將樹稱為“補闕柳”。

《元史•姜郁傳》記載: 姜郁,字文卿,萊州萊陽人。他在擔任濱州太守時,引導農民種桑,一年後,新桑遍野,人稱“太守桑”。

十三、太守•牛車•紡機

《魏志•倉慈傳》記載:顏斐,字文林,任京兆太守。當時百姓多無牛車,於是,顏斐指導百姓,在冬閒時,取制車木材,又讓木匠教給製作並轉教、傳授。再讓無牛戶,畜養豬狗,賣掉後換牛。因此一兩年間,家家有牛車。

又,《後漢書•崔實傳》記載:崔實,字子真,涿郡安平人。出任五原太守。當地風俗不懂紡織,老百姓冬天無衣禦寒。崔實到任以後,命令百姓賣掉儲糧,置買紡織器械。請內行人,來教給大家織布漿染。於是五原人民,得以免除風寒之苦。

十四、薛公美德民久記!

《唐書•薛大鼎傳》記載: 薛大鼎調任滄州刺史,州內有一條無棣河,隋末淤塞填廢。薛大鼎奏請開掘疏浚,因此,使沿海魚、鹽,得以引進。當時人民歌唱道:

新河得通舟楫至,
直達滄海魚鹽市;
昔日徒行今騁駟,
薛公美德民久志(記)!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