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康海正直聰明;其父督其勤讀書



【正見網2016年02月17日】

明代文學家康海,字德涵,號對山,武功(今陝西武功縣西北)人。他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他和明代另一著名文學家李夢陽友善,時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學問,是明代弘治年間文壇十才子之一,又是明代復古詩派前七子中的一個著名人物。

康海為人正直。在明代正德年間,宦官劉瑾,把持朝政,劉瑾因為跟康海是同鄉,又仰慕他的才學,想要將康海羅至自己手下,康海卻不肯與之交往。後來,李夢陽因事被捕下獄,情況危急。在獄中,李夢陽托人帶給康海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對山(康海的號)救我”四個字。出於救朋友不得已,康海只好去見劉瑾。劉瑾聽說康海來,喜出望外,急忙出來迎接。康海在劉瑾面前,為李夢陽求情,李夢陽才被釋放出來。沒有想到,劉瑾不久就倒台了,康海因此受到牽連,被削了職。這時李夢陽已在朝當政,卻沒有為康海說情,並從此疏遠他。(康海有雜劇《中山狼》,講狼忘恩負義要吃掉救他的東郭先生。據說是針對這一段史事寫的)後來,康海便以文學而終其生。

康海自小就很有才氣,聰敏過人。他的父親康鏞,親自為兒子授業,教他讀書,康鏞總不見兒子讀書,只見他嬉戲玩耍。很是憤怒,便嚴厲地查他的功課,想要藉此懲戒他,迫使他用功讀書。但是每次抽查,康海卻總是早已將功課溫習得爛熟於心,康鏞總是找不到一丁點兒理由,來懲罰兒子。康海進了縣學後,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外與朋友遊玩,仍然見不到他讀書。那些孜孜不倦、無時不讀書的秀才們都笑他。然而待到考試,那些笑他的士子們尚在苦思,康海卻早已交卷而出了。他對人說道:“古人的書,都有其精華,也有其糟粕。我得其精華就行了。譬如喝酒,善飲的人喝其佳釀,不善飲的人喝其薄釀,再次一等的人,便只能吃酒糟了。”又說道:“上等之人常安逸,下等之人常勞苦。夏天囊螢讀,冬天映雪讀,沒有一天空閒;時間不夠,夜晚再接著讀,不也太辛苦嗎?不如抱著謙虛態度,找那些知識淵博的人作朋友,則自己也就能知識淵博。我何必要夏囊螢、冬映雪地辛苦呢?!”

康海由於有過人的天賦,所以讀書十分輕鬆,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他說“讀書不必辛苦”的話,應當有分析地、正確地對待之。但是,他說“讀書取其精華”以及謙虛的“找知識淵博的人為友”的話,對我們倒是大有啟發。

(《明史•李夢陽傳》、《續藏書•修撰康公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