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敢於進諫的王珪和善於納諫的唐太宗

李直


【正見網2016年03月05日】

王珪是唐朝的賢臣。他曾是太子李建成的屬下,太子李建成被誅後,唐太宗時,被召為諫議大夫。

唐太宗閒暇時,與王珪在宴會上閒談,當時有個美麗的女子在一側侍立,她本是廬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勢敗後被籍沒入宮。

唐太宗指著她,說:“廬江王暴虐無道,殺死了她的丈夫,把她收為妾,怎能不滅亡呢?”

王珪離開座位,說:“陛下認為廬江王殺人奪妻對不對呢?”

唐太宗說:“殺了人還奪了他的妻子,還問朕對不對,是什麼意思?”

王珪回答說:“我聽說齊桓公到了虢國,問有當地的老人:‘虢國為什麼滅亡?’老人回答:‘因為虢君喜歡善良、討厭邪惡。’齊桓公說:‘如果像您說的那樣,他是個賢君,何至於亡國呢?’老人說:‘不是這樣。虢國國君喜歡善良卻不任用,討厭邪惡卻不清除,所以亡國。’現在陛下知道廬江王滅亡的原因,他的姬妾卻留在您的身邊,我暗想陛下實質上認為廬江王的做法是對的。明知他不對,這就是虢國老人所說的‘知道是邪惡卻不消除’。”唐太宗讚美王珪說的話。

有一次,王珪和溫彥博一起向唐太宗進諫,使唐太宗生氣了。溫彥博懼怕了,謝罪。王珪不謝罪,說:“我原來侍奉前太子(李建成),論罪當死。陛下憐憫、饒恕我的性命,安排我在諫議大夫的重要職位上,讓我盡忠效力,直言進諫。現在卻懷疑我有私心。這是陛下虧待我,不是我辜負陛下。”唐太宗默默無言,感到慚愧。第二天,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古時,周武王不聽伯夷、叔齊的勸阻;周宣王是賢君,尤且殺了無罪的大臣杜伯。自古以來,帝王納諫,固然困難。朕日夜努力學習前代聖明的國君,昨天責備王珪等人,朕很痛悔。你們不要因此不直言進諫。”

王珪年少時喪父,家貧,有人接濟他,他接受了。等到他顯貴後,厚厚的報答恩人,即使恩人本人已去世了,必定報答、贍養恩人的家屬。他侍奉、敬重守寡的嫂子,家裡的事情徵求嫂子的意見才實行。他教育撫養已成孤兒的侄子,就像對待他自己的兒子。家境貧寒的同族親戚,他都給予接濟,他自己卻生活節儉。

在中華古代,大臣向皇帝提意見,是很正常的事。皇帝虛心接受意見,歡迎大臣提意見。而在中共社會,向政府提意見的人卻遭到打擊報復,甚至被關入牢獄,言論自由沒有保障,離古代的道德標準何其遠啊。

(《新唐書列傳·卷二十三》《舊唐書列傳·卷二十》)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