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佛法的唐宣宗

陸文


【正見網2015年12月26日】

唐宣宗李忱登基後,結束了唐武宗的滅佛政策。《新唐書》記載唐宣宗“大復佛寺。”唐宣宗對佛法和有道之士都十分尊敬。

因為唐武宗滅佛,罪及後代,所以,在唐武宗死後,由光王李忱擔任皇帝,即,唐宣宗。

李忱看上去愚鈍,內心卻明朗。李忱幼年時,宮中的人認為他不聰明。李忱經歷了大和、會昌兩任皇帝,謹言慎行、話很少,與群臣相處時,大臣未曾聽到他有說過什麼話。然而,等到李忱登上帝位,接待群臣,決斷政務,人們才發現他的隱德。

會昌六年黃曆三月,唐宣宗李忱即位,僅兩個月後,即:會昌六年黃曆五月,唐宣宗就批准了在上都增加八所佛寺的奏摺。

大中元年黃曆閏三月,唐宣宗大肆恢復佛寺,他下令:“會昌末年,廢棄了佛寺、廟宇。雖然號稱是異域遠方之宗教,卻無損於致理之根源。中國之人,修行其道很久了。革除過分、失當,事情、體度未達到合適。其(佛家)靈山勝境、天下州府,在會昌五年(黃曆)四月所廢的佛寺、廟宇,有舊日的名僧,能修復創建的,任憑他們住宿在佛寺,主持佛寺,地方官不得禁止。”

大中元年黃曆二月,唐宣宗因旱災,避開正殿,減少膳食,罷除教坊的歌妓樂工,放宮女五百人出宮回家,放出鷹犬玩物。

唐宣宗喜愛人才,留心教育,有時,到民間微服私行,採集傾聽輿論,來觀察選拔人才的得失。

凡是對待大臣,唐宣宗總是肅然以禮相待,很少有輕易說出口的話。大臣上書的奏摺,唐宣宗就燒香、洗乾淨手,再打開看。當時的人稱其政為“大中之政”。

大中三年黃曆六月,五色雲出現在京城。唐宣宗下令:“先前被流放、貶官的罪人,不幸死於被貶之地的,有情況並非大惡大逆的,任憑由刑部上報,許可回家鄉安葬。路途很遠的,酌情由官府給予棺材、車輛。”

大中三年七月,吐蕃的宰相帶領秦州、原州、安樂州共三個州、以及石門等七個關的士兵、百姓歸順唐朝,數千人在皇宮門拜見。唐宣宗親自到“延喜門”安撫、慰問,賜給他們帽子、衣帶,共賜給他們絹十五萬疋。

大中三年黃曆八月,鳳翔節度使(官名)李玭(人名)上奏收復了秦州。唐宣宗下令:“鳳翔等地的將士,如能在守衛之地開墾耕田,就按照用度賜給耕牛、種子。”

大中四年正月,唐宣宗大赦天下。流放的,以十年為限,減期三年。把流放邊關的人依次放歸,人無怨苦。

大中八年黃曆二月,南蠻進貢了犀牛,唐宣宗下詔退還給南蠻。

百姓說起大中年間的舊事,認為唐宣宗器量、見識深遠。由於曾經是光王,在民間生活過,經歷過很久的艱難,唐宣宗詳細的知道民間的疾苦。從唐朝寶曆年間(唐敬宗李湛為帝)起,太監擅自專權,政事大多由太監假借皇帝之名行事,京城的豪門權貴,大大的擾亂窮民的生活。自從大中年間唐宣宗執政後,豪門權貴收斂劣跡;奸滑的大臣畏懼於王法;太監畏懼、喪氣。因此,刑罰不濫用,使四方安肅穆若清風。十餘年間,政聲不同於往日。

唐宣宗在宮中穿的是浣洗過的衣服,日常用餐不過數個盤子的食物。如果不是自己的母后用餐,唐宣宗就不在吃飯時奏樂。遇上小的饑荒,唐宣宗憂形於色。

即使在左右近身服侍唐宣宗的人,未曾見到唐宣宗有怠惰之容。唐宣宗與群臣談論政事,接待大臣時,儼然和煦,如同對待賓客、同僚。大臣有所陳奏,唐宣宗都虛心聽從、採納。

在唐宣宗之前的皇帝出行,太監先用龍腦、鬱金的香料灑在地上,唐宣宗命令把這香料鋪地的奢侈舊習都去掉。宮裡的僕人有了病,唐宣宗找人給他們醫治、看望他們。病好了後,唐宣宗用袖子藏著金子,賜給生病的僕人,告誡說不要讓人知道。

唐宣宗晚年,召來羅浮山的名叫“軒轅集”的有道之士,訪問治國治身的要領。大中十三年春,“軒轅集”堅決請求回到山裡隱居。唐宣宗說:“先生您少微停留一年,等待朕在羅浮山另建築一座道觀(給您)。"“軒轅集”無停留之意,唐宣宗說:”先生您捨棄我急著離去,(難道是)國家有災嗎?朕享有天下,究竟共有幾年?”“軒轅集”寫下“四十”的字跡,然而,“十”字卻向上寫,實際是“十四年”。朝代的興衰更替歷來有定數,都是天意。

唐宣宗的帝王之道、謀略,始終無缺失,即使漢文帝、漢景帝也不過如此。

唐宣宗在位期間,敗壞、無用之物被盡數去除,善惡得以分曉。

能廢除滅佛政策,復興佛法,或許是唐宣宗最大的功勞吧。

(《舊唐書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新唐書 卷八 本紀第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