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珍事:倪寬倍受百姓愛戴,主動交稅

吉光羽


【正見網2016年03月31日】

倪寬是千乘縣(在今山東省高青縣附近)人,生活在西漢武帝的時代。年輕的時候,家裡很窮,但他很愛讀書學習。為了生計,他經常給富人家打工鋤地。幹活的時候,他的身上也帶著書,中間休息了,就把別在腰間的書,拿出來讀。他對《尚書》的造詣是很深的。

倪寬這個人不善於言談,特別是不擅長於長篇大論,可他寬厚溫和。雖然武功不行,但文章寫得漂亮。年輕時,他被補為廷尉文學卒史。廷尉是執法機關,相當於現在的法院,廷尉府的最高長官也叫廷尉。倪寬來到廷尉府裡一看,這裡可以說是人才濟濟,都是些精通文史法律之士,很難有他倪寬的地位,他被送到北地(在今甘肅省慶陽縣西北)去照管廷尉府養在那裡的牛羊,一去就是幾年的時間。

有一次,他從北地回到廷尉府,作完了畜牧帳目。這時,廷尉府上有一分奏章,因為寫得不合格,已經被尚書台退回來兩次了,廷尉府的人都不知如何是好。負責這項工作的掾(讀院)史,讓倪寬試試,不想倪寬揮筆而就。寫完,他給大家讀一遍,滿場皆驚,都說倪寬寫得好。後來奏章送到姓湯的廷尉那裡,湯廷尉讀了也大為吃驚,竟不知道自己手下還有這樣的人才。湯廷尉立即提拔倪寬為掾上。這分奏章,報上去以後,很快就被准奏了。准奏的第二天,武帝見到湯廷尉。問道:“昨天那份奏章是誰寫的?”當武帝聽說是倪寬寫的時候,他說:“我早就聽說過這個年輕人!”

湯廷尉又提拔倪寬為奏獻掾,專門負責起草奏章。後來,湯廷尉升為御史大夫,他把倪寬提為掾舉侍御史。這個官職經常接觸皇帝。有一次,武帝同他談論《尚書》中的一篇,武帝也被他講服了,他又被提為中大夫,不久又調為左內史。

倪寬當了官,大力鼓勵農業生產,減輕刑罰,親自聽取獄訟審訊。他肯於接近下層人民。他挑選的官員,也都是寬厚仁慈的人。他能理解下屬的想法,不追求個人的名聲。這樣一來,他在官府中的威信反而很高。

他根據自己了解到的情況,上書要求開鑿“六輔渠”。關於這六輔渠,後人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六輔渠就是在鄭國渠的下游。再開鑿六條人工渠,以便更好地發揮鄭國渠的作用。鄭國渠是秦統一六國以前,由一位名為鄭國的韓國水工(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水利工程師),在秦國開鑿的一條大水渠。這條渠使關中變成了沃野。而六輔渠的開鑿,更加擴大了鄭國渠的作用,使關中平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倪寬還上書建議制定了一些水利法律條令,使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積得以擴大。

他在行政的時候,對農民也比較寬容。如收取租稅的時候,若是有農戶一時交不起或者另有急需,允許農民緩交。倪寬的政績和這些規定,深得民心,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們也都很熱愛倪寬。

因為有農民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緩交租稅的規定,有不少農民欠國家的租稅。但他們對倪寬執行的政策感謝不盡。後來,倪寬所在的左內史,建議免去農民積欠的租稅。其實,農民們願意把自己應交的租賦,交給國家。當他們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怕真的把租賦給他們免了,有車的用車拉,沒有車的用肩挑,爭著把所欠的租稅,交還給官府。大路上送租的車馬行人,縷縷不絕。結果,倪寬負責的這部分租稅,收取得最好。

漢武帝知道這個情況以後,也為倪寬的才幹吃驚,大為讚嘆。

(《史記•倪寬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