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6年03月27日】
徐邈早年曾同魏武帝征戰,當過隴西太守、南安太守、安平太守、潁州典農中郎將、撫軍大將軍軍師等職,還被賜爵為關內侯。
曹操的孫子曹睿(史稱魏明帝)繼位後,覺得涼州(轄境約相當於今天甘肅、寧夏及青海、陝西和內蒙古的部分地區)地處偏遠,經濟不發達,而這一地區的南方,卻緊連著蜀國,軍事地位又相當重要,便派徐邈任涼州刺史、使持節(在這裡是官名)、領護羌校尉。
當徐邈到任的時候,正是魏明帝太和二年,蜀後主劉禪建興六年(紀元227年)。這一年,蜀相諸葛亮一出祈山,魏方包括南安、天水、安定和隴右三郡,叛魏歸蜀。但蜀將馬謖輕敵,被魏將張邰奪得軍事要地街亭,諸葛亮不得不退兵,隴右三郡重歸魏國版圖。而諸葛亮曾一度占領的地區和隴右三郡,都在涼州境內。所以,徐邈到任後所面臨的困難局面,是不言而喻的。
徐邈第一步是穩定局勢。他派參軍和金城太守,進擊南安殘餘叛軍並殲滅之。同時,與西方羌、胡等少數民族搞好關係。對於他們的人,小矛盾聽之任之,如果有犯大罪的,就通知他們的酋長自己處理,這樣,就減少了相互之間的矛盾和摩擦。
有了安定的環境,徐邈便開始發展農業生產。這裡是黃河中上游地區,乾旱少雨,經常缺糧。但這裡的武威、酒泉等地有不少鹽池。徐邈首先整修了鹽池,煮出了鹽,拿去同百姓換糧食,先部分地解決了軍隊缺糧的問題。
接著,他又修河渠,擴大水澆地,然後徵集無地的貧民屯田耕種,或者把土地租給農民。不下幾年的時間,不但軍隊和官府的糧餉用度解決了,倉庫都裝滿了,而且連這裡的百姓也家家豐足。他又用餘糧換取銅鐵等金屬和布匹、馬匹等等,以供應內地的需要。
他還收取民間私藏的武器,集中在府庫中。然後興辦學校,提高這裡百姓的文化素質。還禁止厚葬和鋪張的祭祀活動,懲惡揚善,使這裡的風氣大大改觀。百姓信任官府,因此使這裡的環境更加安定,也更加富足。
物質豐富了,西域的商人也都來交易,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國家也都來進貢。
在徐邈的治理下,涼州從一個戰亂頻仍的地區,變成了一個安定富庶的地區。並且成了魏國一塊穩固的前沿陣地。蜀相諸葛亮以他的智謀和充分地準備,多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不能不說與徐邈對涼州的建設有一定的關係。
徐邈讓涼州變富了。可他自己卻很清廉,家無餘財。皇帝賞給他的東西,他都散給了自己的部下,不往自己的家裡拿。明帝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拜他為司空。但那時他年事已高,他覺得不能占著位置不幹事情。便辭掉了。
在他七十八歲死後,明帝賞賜給他的家人谷二千斛,錢三十萬,並布告天下。
(《三國志•明帝紀》《三國志•徐邈傳》《晉書•食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