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生命」的看法

王元甫


【正見網2016年09月14日】

我們或許使用過成語“神魂顛倒”、“魂飛魄散”,但是西方醫學從來沒有講過神、魂、魄,到底古人為甚麼會用它,又是根據什麼呢?我們都是在母親子宮,懷胎十月,生下來的;中醫《黃帝內經》說,人是“天地合氣”所產生的,人是如何在天與地的作用下產生的呢?

人是“天地合氣”所產生的

《黃帝內經》說:“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角論》)人雖然出生於“地”(地球),但是人的生命來源於“天”(天國),而且人是經由“天地合氣”所產生的;也就是說,人是“天”與“地”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生命。

人是“天地合氣”所產生的,所以人的組成就包含了“天的成分”與“地的成分”;“地”屬於有形,而“天”屬於無形;“有形”與“無形”是以人的眼睛作為判斷標準,“有形”是眼睛看得到的,而“無形”則是眼睛看不到的。

“地的成分”是人在“地”所產生“有形”的身體,這部分與西醫所講的類似,包括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等,眼睛看得到的部分;而“天的成分”是人在“天”所產生“無形”的成分,這部分是西醫無法研究的,包括神、魂、魄等等,眼睛看不到的部分(註:神來自天國,而魂、魄不是)。

神、魂、魄是人所必備的

人除了“有形”的身體,還必須具備“無形”的成份,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黃帝內經》對人的形成有具體的說明,“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以和,營衛已通, 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黃帝內經‧靈樞‧天年》)人的生成,是以母血為基礎,以父精為護衛,結合成胞胎,血氣和順,營衛通暢,生成五臟,還必須有“神”藏於心,“魂”與“魄”都要齊全,才能成為完整的人。

“元神”是人真正的主宰

《黃帝內經》講的“神”,就是道家講的“元神”。《黃帝內經》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這說明“元神”對人來講是至關重要的。人出生要有“元神”,才能成為人;人一旦失去“元神”,就是死亡。《黃帝內經》說:“心藏神”,心臟藏有“元神”,有形的“心”藏有無形的“元神”。《黃帝內經》又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五臟六腑是以“心”為主宰,就是因為心臟藏有“元神”的緣故,而“元神”才是人真正的主宰。

中醫是“神傳”醫學

為甚麼中醫《黃帝內經》會講到眼睛看不到“無形”的部分,而西醫卻無法研究呢?因為這牽涉到兩種醫學本質的不同,西醫屬於“實證”醫學,大部分是用眼睛研究人體“有形”的部分,雖然有些儀器已可探測“無形”,但還是很有限;然而中醫屬於“神傳”醫學,是神“上帝”(玉皇上帝)所傳,如黃帝、岐伯、扁鵲、華佗等“醫道”的傳人都具有“天目”功能,具備透視人體的能力,所以才能看到一般人所不能看到人體“無形”的部分,例如神、魂、魄、氣、命門等等,這些都是中醫精華的部分,非常的有價值。

人可以修煉成“神”

老子《道德經》講到人是“宇宙四大”之一,老子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為甚麼老子要將“人”與道、天、地並列為“四大”呢?

這顯示人的地位崇高,遠遠超過動物,是萬物之靈;因為人是從聖潔美好“神”的世界來到人世間(“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修煉就是要“返本歸真”,去除後天不好的思想,返回到純真、善良“元神”的本性,回歸“元神”來源的天國,這才是人生命最大的意義。

李洪志大師在《轉法輪》說:“人要返本歸真,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地,所以這個人一想修煉,就被認為是佛性出來了。這一念就最珍貴,因為他想返本歸真,想從常人這個層次中跳出去。”(《轉法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