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3月07日】
一、皇道無為
筆者梳理了整個中華歷史中治國之道的發展過程,並將各家治國思想的模型提煉了出來,希望對當今人類能有一個警醒與借鑑作用,能在這最關鍵的歷史時刻,作出正確而明智的選擇,不與魔鬼為伍,為自己選擇一個光明而美好的未來。時間已不多了,一旦猶豫錯過,將永遠失去機會!
總體上來說,在中華君主治世的歷史進程中,治國之道經歷了皇道、帝道、王道、霸道這四個過程。我們先沿著中華歷史的脈絡,來了解一下皇、帝、王、霸之間的區別:
在遠古留下來的傳說中,從盤古開天地,女媧與眾神造人以來,目前所知的最早中華文明史是三皇史。三皇這一說法最早見於《周禮》,其次見於《呂氏春秋》。在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曾引用李斯的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一般來說,將天皇、地皇與泰皇(人皇)合稱為三皇,而這三皇具體是誰,又存在著多種不同的說法。也有的說三皇分為前三皇、中三皇與後三皇,一共有九皇。總之關於三皇的說法很多,它代表著我們這輪五千年文明之前的一段漫長而神秘的史前文明時期,時間跨度極其的遙遠與漫長。
《春秋緯》中記載說:從遠古的泰皇氏時期開始,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經歷了十紀,跨越了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
三皇時期的具體時間跨度,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道,三皇時期遠不止三位「皇」的誕生,它代表著一段極漫長而神秘的史前文明時期。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等等,都屬於三皇時期的皇。據古文獻記載,「皇」是來自宇宙高層的神靈,他們降世於人間,成為人間的皇,傳授給人類智慧與文化,呵護人類走出蒙昧,進入文明。也就是說中華的文化源自於上天,源自於神,絕不是凡人的智慧所能創造出來的,所以稱為神傳文化。
我們再來看一看「皇」的內涵:
《管子•真法篇》中說:「明一者皇」。先秦時期稱「道」為「太一」,可理解為彰明大道,照亮混沌未明的世界的為皇。
《春秋運鬥樞》中也說:「皇代表天,天道不言,四季循環,萬物相生。三皇施行無為而治,行不言之教,具備極高的道德,他們說出的話百姓都不會違背,如同皇天一般,所以稱為皇。」(1)
《白虎通義》中說:「凡被稱為皇的人,光芒萬丈,施行無為而治,行不言之教,以大道化育萬物,天下百姓都不會違背他。若以人為的手段治理天下,干涉到了任何一個百姓的生活,都不能稱其為皇。所以那時候,天下行於大道,黃金被遺棄在山間,沒有人開採;珍珠玉石被丟棄在水中,沒有人打撈;百姓住洞穴,穿毛皮,飲甘露,與自然一體,無憂無慮,無欲無求,與天地神靈相通。」(2)
據記載,在史前的太古之時,在人類之初,百姓純真無邪,沒有私慾,與自然相合為一,單純的如同一張白紙。那時人類處於蒙昧時期,沒有文明,對自然宇宙沒有任何的認知,什麼也不懂,如同剛出生的嬰兒。所以神下世,化身為人間的「皇」,將上天的智慧傳授給人類,照亮了混沌未明的世界,像父母呵護著嬰兒一樣,帶領著人類走過漫長的歷史時期,進入文明。
那時大地上,到處都是奇花異果、甘霖醴泉、仙禽神獸,環境優美富麗,萬物和諧而不相傷害。那時人類具有神通,離神很近,無需耕種勞作而生活富足,無憂無慮,沒有災難痛苦,生活得簡單幸福。那時人類沒有政府機構,依道而行,無需治理,如同黃帝夢遊所至的「華胥神國」:
《帝王世紀》等古文獻中記載:在遠古三皇時期,華胥國有一位女子稱為華胥氏。一天華胥氏發現華胥國的雷澤邊有巨大的腳印,便好奇的將自己的腳踩在巨大腳印上,因此受到上天的感應而懷孕,生下了伏羲氏。伏羲氏是五位天帝之一的東方蒼帝感生於人間,是三皇之一,給人類留下了八卦等天機大道。(3)
《列子•黃帝篇》中記載說:黃帝白天睡覺,夢中神遊到了伏羲氏的故鄉華胥國。華胥國在非常遙遠的神秘地方,是人力不能夠到達的,只能神遊。這個國家沒有管理者,一切與自然相合一,百姓沒有私心慾望,心靈非常純真,既不戀生也不畏死,完全順應於自然。因此他們沒有任何痛苦,自然萬物都不能傷害他們,他們可以乘空飛行,具備神通,以半人半神的狀態存在,是一個奇妙的極樂國土。黃帝醒來後,從中頓悟了養身治國之道,便經過二十八年的治理,使天下順應於大道,達到了無為而治,將天下治理得同華胥國一樣。(4)
《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說:在遠古容成氏統治時期,人們像大雁一樣自然有序的在大路上行走,外出時隨手就將嬰兒放置在巢屋裡不會有任何危險,吃不完的糧食就隨意堆積在田頭從不會丟失;行走時尾隨著豺狼虎豹、走路時踩到毒蛇都沒有任何危險,人們都這樣自然快樂的生活著,從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5)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對皇道治國時的社會狀態了解一二:在極遠古時期,人類心靈純真、沒有什麼私心慾望,沒有受到後天的污染,處於自然蒙昧的狀態,如同初生嬰兒一般。那時高層的神靈降生於大地,成為人間的皇,他們如同皇天一般,光芒萬丈,帶來天道真機,傳授給人類文明與智慧,行不言之教,施行無為而治,使天下行於大道。於是,那時人類與天地神靈相通,處於半人半神的狀態。那時地上環境富麗美好無比,人與自然相合一體,沒有痛苦憂愁,生活得簡單快樂,無欲無求……
註:
1 《風俗通義•卷一》引《春秋運鬥樞》:「皇者天,天不言,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無為,設言而民不違,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
2 《白虎通義》:「號之為皇者,煌煌人莫違也。煩一夫、擾一士以勞天下不為皇也,不擾匹夫匹婦故為皇。故黃金棄于山,珠玉捐於淵,岩居穴處,衣皮毛,飲泉液,吮露英,虛無寥廓,與天地通靈也。」
3 《帝王世紀》:「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犧。長於成紀。」
4 《列子•黃帝篇》載:「黃帝晝寢,夢遊華胥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裡;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 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 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癢。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雲霧不硋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
5 《淮南子•本經訓》:昔容成氏之時,道路雁行列處,托嬰兒於巢上,置餘糧於畮首,虎豹可尾,虺蛇可蹍,而不知其所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