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0年06月02日】
一、一道籬笆牆
謝瞻的弟弟謝晦,擔任宋台右衛將軍,權勢已經很大。從彭城回到京城,歡迎他的賓客盈門填巷。當時,哥哥謝瞻在家,十分驚駭地對弟弟謝晦說:「你官職不大,趨附你的人卻如此之多!我們家一向講究謙讓,不願干預時事,與外面交往的,都是親戚朋友。可是,你現在卻勢傾朝廷內外。這難道是我們家的傳統作風嗎?」
哥哥謝瞻,就用一道籬笆牆,隔開了兩家的門戶,說:「我不希望看到這些。」
(《宋書•謝瞻傳》)
二、愛吃醋芹的魏徵丞相
左丞相魏徵,為人忠誠正直。輔佐朝廷,日理萬機,真是國家的重臣。
一日退朝,唐太宗問侍臣說:「這個羊鼻公(指魏徵),不知怎樣投其所好,才能打動他的感情,使他快樂?」
侍臣回答說:「魏徵愛吃醋芹菜,每次吃它,都欣然稱快。這個時候,才看到他真實的生活的情態。只能用芹菜,才能投其所好!但是,他家又不缺芹菜。」
(《龍城錄》)
三、命有定分
顧顗之,字偉仁,吳郡吳人。他曾說:「人生在命,命有定分,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所以,人應該安分守己,信天任命,老實做事。而那些不明此理的人,總想僥倖成功,違背了正道,卻無法改變命運和得失(該得的必得,該失的必失)。」他曾經把這種思想作為題意,命弟子寫《定命論》。
(《宋書•顧顗之傳)
四、不隨風倒
有人問盧欽:「徐邈在魏武帝曹操那裡的時候,被人們認為通脫;自從在涼州以及回到京城後,人們又認為他耿介。這是為甚麼?」
盧欽回答說:「從前,毛玢和崔琰等執政,重視清廉樸素的人士,所以那時人們都改變車子、服飾等,求得高名。而徐公則不改變他平日的生活習慣,所以人們認為他通脫。近來,社會上風氣奢侈浮靡,大家爭相效仿。而徐公(徐邈)仍舊像過去一樣,不為時動,不與時俗同流合污。所以從前的通脫,就是現在的耿介。是社會上的人,沒有恆心,總在隨風倒。而徐公則有恆心,不趕風頭。」
(《魏志•徐邈傳》)
五、自挑擔子回家探親的郎官
趙孝,字長平。他的父親趙普,在王莽執任時期,擔任田禾將軍。兒子趙孝,為郎官。
趙孝每次告假回家,都是穿著普通的布衣,挑著擔子回去。有一次,趙孝從長安回鄉,想要住在驛館。驛館的館長,聽說趙孝要從這裡過,叫一個人打掃驛館迎接他。
趙孝到了後,未報自己的姓名,館長見他穿著舊衣,挑著擔子,不肯讓他進去,問他說:「聽說田禾將軍的公子(即趙孝),要從長安來,不知什麼時候到?」
趙孝說:「一會兒就到了。」說完他就離去了。
(《漢書》)
六、你撈你的錢,我安置我的百姓
劉璠善於安撫百姓。他到任不滿一個月,投降歸附的羌人,都又趕回家鄉來,多達五百餘家。
他相鄰的郡守,都忙著藉機會,撈錢財。只有劉璠一絲一毫也不拿。他的家小,都隨從羌人的習俗,吃麥子,穿粗布衣,始終不改。
(《北史•劉璠傳》)
七、怎能給大臣分貪官的贓物?
交趾太守張恢,因貪污千金,而伏法。他的錢財帳簿,全都被大司農沒收。皇帝下詔,把這些錢財,賞賜給大臣們。
鍾離意把分到的珠寶,全都扔在地上,並不向皇帝謝恩。
皇帝很奇怪,問他什麼原因?
鍾離意回答說:「臣聽說孔子,寧可忍著口渴,也不喝名叫盜泉的泉水;曾參在勝母裡巷前,掉轉車頭,這都是因為厭惡地名。皇上分給我的這些貪官的贓物,我實在不敢接收!因此不謝。」皇帝感嘆說:「尚書真是堅持清廉啊!」
(《晉書•王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