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08月14日】
「安樂窩」的典故出自《宋史· 卷四二十七·道學一·邵雍》。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易學大師、理學大師,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著名的《皇極經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都是他的大作。大家熟知的「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出自他的詩歌《山村詠懷》。
邵雍初到洛陽的時候,住在四面透風的破房子裡。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各位賢達,被罷官以後也住在洛陽。他們久聞邵雍大名,十分敬佩他的人品才學,經常登門拜訪,相處非常親密。他們見邵雍茅屋破敗,就湊錢在洛陽天津橋南為他買了園田與住宅。到了農時,邵雍就親自去田園耕種與收割,儘管收成僅夠供日常衣食,但他卻怡然自得,在這所宅院裡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
他每天早晨起床,焚香安坐;到了傍晚,則斟酒自飲;高興時,他還吟詩作樂。邵雍把自己的住處叫作「安樂窩」,意思是安貧樂道者的居處,他自稱「安樂先生」。他還作了一首《安樂窩四長吟》的詩自述他的生活:「安樂窩中快活人,閒來四物幸相親。一編詩逸收花月,一部書嚴驚鬼神。一炷香清沖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
春秋時節,天晴的時候,他常乘一小車出門遊歷,隨意而行。士大夫家對邵雍的車輪聲都很熟悉,爭相迎候,連小孩、老人和僕人、衙役們都會高興的說:「我家先生到了。」從來沒有人直呼他的姓名的。有時他會在他們家住一兩晚再走。還有熱心的人在家仿造邵雍的「安樂窩」,等候他的光臨,並取名「行窩」。
邵雍德行純正,待人謙和,大家有什麼事都喜歡向他請教。有官員、士子到洛陽,即使不去拜訪官府,也必去邵雍處拜望。他不分貴賤,都是一樣的誠懇。所以,賢良的人喜歡他的德行,不賢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一時間,洛陽人才輩出,忠厚之風聞天下。
在北京的頤和園裡有一座仿古建築「邵窩殿」。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曾慕名來到邵雍的故居「安樂窩」。他被其古樸典雅的風格吸引住了。回京後,便在萬壽山仿建一室,乾隆把它取名為「邵窩」,並題詩一首:山如蘊藉水環周,兩字題楣慕古修。仁者安仁智者樂,衛源仿佛昔曾游。
「安樂窩」現在一般指安靜舒適的住處,或安逸的生活環境。而所謂經營「安樂窩」,則含有貪圖享受,不求上進的諷刺意味;與邵雍的「安貧樂道」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