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10月16日】
唐朝詩人王之渙流傳的詩詞不多,這首《登鸛雀樓》堪稱代表作。流傳也是非常的廣泛。全詩共二十個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是詩人登上鸛雀樓,遠望的風景。太陽在不同的環境下,顏色也是不同的,這裡的太陽呈現白色,應該是詩人真實看到的情景。太陽依山而落下,黃河的水流向了大海。內涵之意就是歸宿。山後面就是太陽的家、大海就是黃河的家。詩人感慨自己沒有歸宿感,從而引發此感嘆吧。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裡是說想再登高一層,這樣會看得更遠。站在人的基點上看,那就是思鄉了,詩人想家了。站在修煉的角度看,那就是在思念回天之路。
其實詩詞的目的就是要說出讀者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話,讓人們在特定的環境下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是詩詞流傳的前提,能夠與讀者產生共鳴。
這首詩看不到思念的語言更沒有思鄉的話,卻讓人們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念。這就是詩詞的魅力吧。你可以在思鄉的時候讀它、也可以在思念自己心愛之人時用它、更可以讓修煉人感受到家的遙遠和親切。
詩人的眼裡並非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而是山川河流,也就是大好山河。這首詩讀起來會使人的心胸開闊、思路大開。為甚麼唐朝人相對更豁達,也許與他們的環境有關吧。能寫出這樣詩詞的人,必然是心胸坦蕩的人。喜歡讀這首詩的人,也是如此吧。古人喜歡登高,所以在很多的地方都會建樓。
登上遠望,心情自然是愉悅的。當然也會因為思念而惆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