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浮誇,認真梳理內心

海外大法弟子


【正見網2024年01月02日】

我在過去許多年,都有種嚴重的浮誇心,其實是黨文化的表現。浮誇,令自己對人對己對事的理解都浮於表面,想法及情緒容易誇張、極端、偏激、狹隘。

我意識到,浮誇心就像煙霧彈,籠罩在事物的極膚淺的表層,阻礙人深入、細緻的觀察及理解人和事的全貌。所以我過去對事情的理解經常流於一種簡單粗糙的認識,似是而非的,自己不會獨立去理智思考,而是聽風就是雨,容易被某個觀點煽動。

過去我對於修煉及心性的理解,也是非常膚淺而狹隘的,還帶有一種偏激和固執,不是理性的,而是非常感性。也是從幾個月前,我才梳理清了一些與心性相關的因素:

平靜

讀大法網站同修文章,我注意到,很多西人常說,大法活動給他們的感覺是平靜、平和,很多西人新學員談起修煉感受時,也經常說感受到內心的平靜。

而我個人,在近幾個月,才真正體會到平靜的價值。過去,我是體會不到的,因為內心離平靜太遠。過去提到修煉,我完全是黨文化下的各種情緒起伏,要麼對什麼事慷慨激昂,要麼對於不公平義憤填膺或嫉惡如仇,提到精進,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拼」,早起啊,全力投入啊,在監獄裡絕食抗爭啊,背法背了多少,反正就是這類思路,但根本想不到內心的平靜。

在很多年前,開法會聽同修交流,我覺得那些談到在監獄裡絕食反迫害的,或做什麼大事的,那才有本事,當時聽到一位同修發言提到修心點滴,說她希望自己離「真、善、忍」更近些,雖然很多同修都感覺那篇交流挺好,觸動內心,我卻不以為然,覺得體現不出修煉人的「本事」。

多年前,有兩位同修,都是從監獄反迫害出來的,同修甲是絕食反迫害,歷經九死一生,我十分佩服;而同修乙在監獄裡沒有絕食,而是被迫做苦工等,我就覺得他反迫害不徹底,沒有放下生死,和同修甲差距很大。這就是我過去那種衡量標準。很多年過去了,同修甲的狀態堪憂,而同修乙卻處處體現出修煉有素。我回憶起很多同修乙的細節,他說話從沒有慷慨激昂的高調,而是很平和,待人總是態度溫和,平時也不急躁,更不會發火,可以感覺到他的內心總是很平靜的。

從法中我理解到,心性高低是修煉的關鍵,而是否心靜以至於心定,是衡量心性的關鍵因素。

師父在《轉法輪》中講:「你要想提高你自己,你得向內去找,在你這顆心上下功夫。你才能夠真正的提高上來,打坐中你才能靜的下來,能靜的下來就是功,定力多深是層次的體現。」

多年前,有位同修發言時提到,她打坐時,感到有種發自內心的微笑,這位同修也是修煉狀態比較平穩,基本沒啥黨文化。可惜這類發言,在當年,我都是看不上的,我愛聽的都是比較激勵人心的那種,回頭看才發現,其實有些交流是偏激而走極端的,事後大家也都明白了。

二十多年過去後,大家都對同修們的修煉狀態看得更清了,我發現,那些狀態好的同修們,的確都是內心比較平靜的。這平靜背後其實有很多好的心性,比如,對於名利情都看得較淡,因此能不計得失;貪慾少自然就平靜。黨文化容易把人搞得情緒起伏大,內心很折騰,我理解,背後其實是貪慾太多,因此想法就多,總想著怎麼得到更多好處,想要走捷徑啊、走極端啊、打快拳啊、與人比、與人鬥啊等等。

幸福感

有位同修提到,說她經常感覺到修煉帶來的幸福感,我當時內心被觸動,其實是有種負罪感,覺得我自己怎麼很難感受到修煉帶來的幸福感?這太對不起師父和大法了。

後來我仔細想了想,我發現,自己的問題在於,生活中,我也很難感受到幸福感,我所感受到的是名利情有收穫時帶來的興奮,這與傳統社會裡,人們感受到的幸福感完全是兩碼事。修煉之後,我感受到高興,也是因為出現「好事」,要麼同修認可我了,要麼自己做的項目取得進展等等,歸根結底,還是名利情方面的「收穫」。其實,這類感覺還不是幸福感,而是人心被「好事」刺激後的一種興奮,有點像人對於煙、酒、毒品等的反應,被刺激後的興奮。

從法中我理解,修煉人快修成羅漢了,都不能高興,就是不能有被任何的「好事」刺激帶來的興奮,而應該是不動心,也就是平靜的。

個人最近理解到,幸福感不是因為自己得到了什麼好處,而是一種忘我的、為他的感受,因此,很自私的人,就很難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而只會感受到刺激帶來的興奮。

從法中我理解到,宇宙特性「真、善、忍」在制約著一切。無私的人,其心性是比較符合宇宙特性的,因此,會被賜予「幸福」,而自私的人,其心性是背離宇宙特性的,因此,很難感受到「幸福」,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很多現代人,非常成功,名利「豐收」,卻不快樂甚至抑鬱。其實,幸福感是需要一顆無私、忘我、善良的心作依託的。

我回想起過去多年,當我因自己哪方面強而感到得意時,那種感覺不是幸福,而是一種自大,伴隨著自滿,甚至心裡看不起別人,這些是不好的心性,不好的心性不可能導致出幸福的感受;還有,當我因做事取得成績而興奮時,也是因為得到了修煉中的「利益」而高興,這種感受背後是強烈的人心,得到就高興,得不到就失落,那顆心患得患失,同樣不是幸福的感受。

那位說自己經常感受到修煉中「幸福感」的同修,她內心經常是平靜祥和的,思想簡單,很善良,寵辱不驚,不自私也不自我。而我自己,卻自我很強,非常自私,我想,這就是我與她的區別所在,也是她容易感受到幸福的原因吧。

小粒子

昨天看的一部聖誕電影,有個情節是,成百上千的小矮人與聖誕老人夫婦一起,快樂的生活在聖誕村裡。其中一個小矮人自我越來越膨脹,從最初的惡作劇,到後來居然想和聖誕老人爭高下,妒忌聖誕老人對其他孩子們的關愛,最後內心魔變,想要毀掉一切,挑起各種爭鬥試圖打敗聖誕老人。當他徹底失敗後,聖誕老人夫婦仍不計前嫌,喚他回歸,始終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他終於良心發現,又變回成無數小矮人的一員,臉上是幸福滿滿的表情。

我感觸良多,幸福不是突出自己、妄自尊大,一顆魔變的心是無法感受幸福的,幸福是甘於做個小小的粒子,忘了自我,與其他成千上萬的粒子彼此扶持,從中感受偉大的宇宙賜予每個小小粒子應得的幸福。當他內心魔變時,無論曾覺得自己多強大,多有權威,多麼不可一世,但都是與幸福背道而馳的,因為是違背宇宙特性的;而當他真心回歸後,看似像一粒塵埃般的微小,但這就是幸福,就像一滴海水要融入大海,才是幸福的,而不是突出自己、妄自尊大。

師父在《二零零三年元宵節講法》中講:「你們都是一個粒子,在我的眼裡,誰都不比誰強,因為你們都是我同時撈起來的。」

我聯想到,法中提到「自心生魔」,這種心一旦出現,往回返就不容易了,所以那個電影中,聖誕老人夫婦也是多次感召才喚醒了那顆魔變的心。而無論那顆魔變的心有多惡毒多過分,聖誕老人還是把他當孩子一樣始終慈愛的等待他的回歸。我聯想到了師父對待大法弟子們,無論對於什麼樣的弟子,都是一如既往的慈悲著,而有些同修由於自我膨脹,已經走到了危險的邊緣,與大法對立起來,我想對這樣的同修說:快快放棄魔變的心,回歸到無數粒子中,做個小小的粒子,才能真正體會到幸福,一定要相信,師父一直在苦苦等著你呢,師父的慈悲是洪大的,不要用人心揣測師父。

影片中,那個魔變的生命妒忌聖誕老人對其他孩子們的愛,他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應該被特殊對待。我聯想到師父在經文《正確對待師父家人》裡講:「但是作為當今人類的一員,特別是作為大法弟子的一員,有兩點絕不能做:一是欺師!二是干擾救度眾生!因為這是生命留去的根本界限。碰一碰都不行!」 我理解,師父對所有粒子都一視同仁,同樣慈悲,作為一個小小的粒子,如果幹擾到其他粒子的被救度,那就犯了大罪,做了絕不能做的事了,而出發點就是把自己看高了,看得高於其他粒子。

師父在《洪吟二》〈戲一台〉裡講:「萬古事 為法來」。我想到,很多常人中的東西其實也都是為法而來的,可以善用,用來證實大法。這部影片的內涵也許就是這樣。

自信

過去,我對於自信的理解也是錯誤的,那是基於從小被黨文化較強的家長教育形成的,覺得自信就是比別人強帶來的信心,比如成績比人好,才藝比人強,口才好,人緣好,更聰明等。覺得自信就是因為「高人一等」的「資本」所帶來的良好的自我感覺,其實是一種虛假又虛榮的感覺。

後來意識到,這是對於「自信」的錯誤理解,背後是無神論、進化論、現代觀念、黨文化、魔鬼文化等。導致人在覺得比人強時,就狂妄自大、目中無人;而覺得比人弱時,就自卑、妒忌、憤恨。這類思維缺乏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神的信仰。

正確的想法應該是,自信是因為自己有好的品德及素養,或這些方面有提升而帶來的信心,比如自律、自我管理、戰勝自己(的慾望)等等。自信的理由原本不該是因為什麼方面比誰強,而是因為自己做了對的事兒。

一些有智慧的常人,在教育小孩時,都懂得不要誇讚小孩的聰明、漂亮、才藝等,而是要誇讚及鼓勵小孩表現出的一些美德,比如懂得分享、善待他人、忍受痛苦等,這樣對待小孩,他們長大後才會有良好的心態。

自己過去曾感覺自信滿滿,但其實基點都錯了,那時是因為感覺某個方面比誰強,而當感覺不如別人時,就妒忌。當認識到並放棄錯誤的認知後,才發現,自己其實非常缺乏自信,原因是,缺乏很多內心的良好素質,比如自律、專注、冷靜、耐心、堅強、勤奮等等,然後發現,當自己一點點提升這些方面時,自信才漸漸增強,比如,因為不發火了而增加了自信,因為做事更專注更細心了而增加了自信,等等,我覺得這才是對「自信」的正確認識。個人認為,自信,應該是由於在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路上取得了進展,對於修煉人,那就是心性提升所帶來的。

專注力

浮誇還導致專注力不夠,做事馬虎,也就是黨文化下的糊弄事兒,走形式。個人覺得,其背後更深層的原因還有,由於有好高騖遠、好大喜功等過度貪求的慾望,眼睛總盯著大事兒,盯著令自己興奮的成果,而對很平凡的小事兒、小細節都不屑於去認真對待,而是容易不求甚解、走過場、糊弄。

我過去,對於事情出現什麼不順或麻煩的環節,第一念就是煩躁,覺得又要多花時間了,所以處理時總是抱著應付的心態,而沒有養成認真、耐心、細心等好習慣。家人不時因為我做事糊弄、不用心而生氣。

從小,我學習也很容易馬虎,只求把試題記住了答對了,而不是真正弄明白了、學到知識了。就是這種糊弄事兒的浮誇心導致的。

很多同修都提到,學法時有種完成任務的心,走形式,其實背後也是這種浮誇心。我發現,形成一種浮誇的習慣後,改起來也並非一日之功,也許浮誇也是一種物質吧。即使對於自己最重視的學法,也經常一不留意就會走神,走形式,自己這方面現在比過去重視及提升很多了,但還是得非常注意,不然還會走神兒。

同修中的表現

周圍同修中,也有一些因為浮誇心而不會向內找的,我想舉幾個例子,希望給大家一點借鑑。浮誇的典型表現為,不了解別人,也不了解自己。

有位同修總說她向內找找不到問題,不知怎麼找,說自己笨。這位同修與人溝通時,常常理解不好別人的想法,說的話有點像說教,和對方的實際心理常常不對接,令人不愛聽,一些觀念顯得固執又狹隘,不圓融。其實這位同修連自己都不了解,更別說理解別人了,我感覺,也是被浮誇心擋住了,感受不到自己的細緻而深入的內心活動,和動機等,而只是浮於表面,比較粗糙。不過這位同修心性方面的優點也很多,她非常能吃苦,很勤勞,沒什麼現代觀念,只是不大了解自己和別人。我自己也有這個問題,家人常說我根本不了解自己,其實現在也只是比過去有所進步,提升空間還很大。

我認識到,了解自己也並非輕而易舉的,也需要有耐心、細緻的體察和自省,有時需要慢工和細活兒,和做其他任何事一樣,要用心,如果用馬虎、糊弄事兒的心態,也做不好。

有位同修與人溝通時,不時因為不耐心聽而把別人意思理解錯,自己滔滔不絕,而不去傾聽對方。發言時聲音高,聽起來慷慨激昂,雖然有時顯得激勵人心,但卻缺乏平和和冷靜,感覺有種黨文化的浮誇。這位同修其實非常精進,也是有許多優點,尤其是救人的心令人感動。我自己過去就經常誤解別人的意思,其實是太急躁,不會慢下來觀察和傾聽,目的心又強,沒有耐心的習慣,現在慢慢改正後,就越來越少誤解別人了。

還有位同修,多年來總是容易著急上火,總說自己脾氣不好,很重視卻又改不了。我感覺,其實這位同修有心性方面的一些具體問題,但卻被一種浮誇心擋住了,沒有繼續往深去細緻思考,浮躁而急躁,說來說去只找到了脾氣不好、性子急等,就停在這裡了。

以上是自己近期梳理內心的一些體會,與同修分享,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慈悲指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