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4年08月24日】
在南方的劉裕取代東晉政權建立宋之後,北方的北魏於公元439年也統一了北方,南北朝時代拉開了序幕。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處於興盛時期,許多皇帝信佛,佛寺也廣為修建。佛教逐漸成為當時人們的信仰。
南朝之大舉興佛
南朝各代對於佛教的態度,大都與前代相同,皇室貴族與一般文人學士也大都崇信佛教。宋諸帝中,以文帝最重視佛教;孝武帝也崇信佛教,曾建藥王、新安兩寺。
到梁武帝時更達到全盛,武帝初崇道教,即位後第三年四月八日,率僧侶二萬人,在重雲殿重閣,親制文發願,舍道悟佛,建有愛敬、光宅、開善、同秦等大寺。
陳朝諸帝仍效法梁武帝,建康舊有七百餘寺,因侯景之亂,受到嚴重破壞;到陳時多數修復。武帝曾設四部無遮大會,到大莊嚴寺捨身。
南朝各代寺院,僧尼之類極多。據載,宋有寺院1913所,僧尼36000人;齊有寺院2015所,僧尼32500人;梁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陳有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人。不少王臣達官及文人學士,乃至民間也篤信佛法,於是佛寺遍布江東,而以梁武帝所造為最多,也最奢麗。特別是同秦寺“閣殿台,房廊綺飾,凌雲九級,儷魏永寧”。
南朝之劉宋的興亡(420年―478年)
* 劉裕仁德治國
武帝劉裕在東晉掌權時,曾採取了一系列經濟的措施改革弊政,比如在承認士族特權的同時,中央機要任用寒人,州郡重鎮任宗室。經濟上,則下令禁止豪強隱藏戶口和霸占山林。(見上一講)
劉裕對待百姓十分仁德,他登基後不久,就派遣官吏巡視四方,表彰賢能和善良之人,詢問百姓的疾苦。對於冤獄,一定要秉公處理。他又先後下詔赦免“亡叛”,釋放部分吏族、士兵和刑徒。為減輕百姓負擔,他又下令減少國家辦事機構人員數量。
劉裕“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後庭無紈綺絲竹之音”。有一次,寧州獻來了虎魄枕,光色甚麗。當時將要北征,聽說虎魄可以治金創,劉裕就下命搗碎分給諸將。平定關中後,劉裕得到了一個絕色女子,十分寵愛,因此荒廢了政事。大臣謝晦進諫,劉裕馬上將女子遣出。
劉裕宮內外都十分節儉。據說他的起居處玉燭殿,床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
在劉裕的治理下,宋初南方漸趨安定,經濟開始發展。
劉裕稱帝後不到三年病死,子劉義符繼位。
* 元嘉之治
劉裕的兒子劉義符繼位後,荒淫無度,只知享樂。在即位兩年後,被大臣徐羨之等廢掉,立他的弟弟義隆為帝,是為宋文帝,年號元嘉(424年~453年)。
文帝天姿聰穎,有君人之德。他繼承了劉裕治理國家的政策,使國家“綱維備舉,條禁明密,罰有?科,爵無濫品”。因此,在元嘉年間,政治較為清明,社會安定。生產也有了較大發展,出現了一個“小康”的局面。
當劉宋國力逐漸發展的時侯,北魏於439年統一了北方,並不斷向南進攻。450年(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燾徵集六十萬大軍南下,並親率十萬大軍進攻宋懸瓠城(河南汝南),不克而退。
此時,劉宋由於國力增強,這時便乘機分兵兩路北伐。雖取得一些戰果,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當宋軍南撤時,拓跋燾攻下了懸瓠、項城,越過彭城,渡淮直趨瓜步(江蘇六合),揚言要渡江奪取建康。在這種危急局面下,劉宋政府動員了建康附近各州郡的全部丁壯,沿江設防。魏軍見宋朝江防鞏固,加上糧運不繼,被迫退軍。魏軍撤退時,燒殺虜掠,“所過郡縣,赤地無餘”。
* 劉宋的滅亡
宋魏戰爭結束不久,宋文帝為長子劉劭所殺。文帝第三子劉駿起兵殺死劉劭,繼位為孝武帝。他死後,兒子前廢帝無道,為武帝的弟弟明帝所廢。武帝和明帝時,因擔心宗室篡位,大肆屠戮宗親。政治也日益腐敗,“征賦有增於往,天府尤貧於昔。兼軍警屢興,傷夷不復”,“小民嗷嗷,無樂生之色”,社會又開始處於危機之中。明帝死後,大權為統帥禁軍的中領軍蕭道成所有,他先後廢掉了無道的後廢帝和順帝。
479年,蕭道成奪取了劉宋政權,改國號齊,是為齊高帝,史稱南齊。
南朝之蕭齊的興亡(479年―501年)
* 高帝武帝清明之治
齊高帝蕭道成出身於布衣素族,為人寬宏大量,寬嚴清儉,喜怒無色。他善於納諫,深得眾望。他做皇帝後,提倡節儉,後宮器物欄杆都不用銅來裝飾而改用鐵,內殿設黃紗帳,宮人穿紫色的皮履,華蓋除掉金花瓜,用鐵回釘。高帝常說:“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他想以自己為表率,改變天下的風氣。當他的臣下將一些南齊國運與以前圖讖數十百條相符的記錄呈上時,高帝並沒有大肆宣揚。
《齊書》上說:孫卿有言:“聖人之有天下,受之也,非取之也。”
對於百姓,高帝也以仁德為本。他在位四年中所採取的一項重大措施是整頓戶籍,並允許流民回歸本土。
晉、宋以來,賦役繁苛,人民窮困不堪,不少人成為流民。蕭齊檢籍以元嘉二十七年戶籍為準,凡查出與這一年戶籍不合者,一律退回本縣改正,稱為“卻籍”。不過,在檢籍過程中,由於檢籍官貪污作弊,結果“前檢未窮,後巧復滋”,“應卻而不卻,不須卻而卻”,使卻籍戶不滿,矛盾進而激化。
高帝蕭道成死後,齊武帝即位,年號永明(483年~493年)。
武帝十分關心百姓疾苦,即位後,就下詔說:“比歲未稔,貧窮不少,京師二岸,多有其弊。遣中書舍人優量賑恤。”不久,再次下詔說,“水雨頻降,潮流薦滿,二岸居民,多所淹漬。遣中書舍人與兩縣官長優量賑恤。”
第二年,他又下詔酌情遣返軍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對於百姓中的鰥寡和貧窮之人,要加以賑濟。他提倡並獎勵農桑,災年時,還減免租稅。在位第四年,他下詔說:“揚、南徐二州,今年戶租三分二取見布,一分取錢。來歲以後,遠近諸州輸錢處,並減布直,匹准四百,依舊折半,以為永制。”
武帝還下令多辦學校,挑選有學問之人任教,以培育人們的德行。
武帝以富國為先,不喜歡游宴、奢靡之事,提倡節儉。他曾下令舉辦婚禮時不得奢侈。
武帝對於其後事,特意下詔說:“我識滅之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純烏犀導,應諸器悉不得用寶物及織成等,唯裝復炎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長短二口鐵環者,隨我入梓宮。祭敬之典,本在因心,東鄰殺牛,不如西家掇祭。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咸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設菜食。陵墓萬世所宅,意嘗恨休安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民。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諸主六宮,並不須從山陵。內殿鳳華、壽昌、耀靈三處,是吾所治制。”
齊武帝時,還與北魏通好,邊境比較安定。高帝和武帝的清明統治使江南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社會也暫時安定。
* 蕭齊的滅亡
齊武帝死後,蕭道成的侄子蕭鸞父子相繼即位。他們怕高、武子孫奪權,便進行大肆屠殺。在齊宗室互相殘殺中,蕭道成的族弟蕭衍在襄陽起兵,攻進建康,稱帝,建立了梁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