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4年03月28日】
唐詩以他的豁達、高遠而為後人所效仿傳誦。唐朝詩人劉商的這首《酬問師》所表達的卻是高於詩境的東西。全詩共二十個字「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這裡是指禪的境界,也可以說是神佛的世界。似乎比其他人講的更透徹一些。看上去是「虛空」的,有點像「琉璃」一般的透明。這句非常的有意思。因為很多人看了中國的神話,會疑問說「為甚麼太空人」到了月球、到了天空的高處,卻沒有遇到神呢?這裡就解釋的非常清楚了。因為他們在「虛空」、似「琉璃」,肉眼是看不到的。其實今天的科學還有宇宙牆的概念,有些東西也可以被擋住的。神確實是存在的,我們看不見並不能否定神的存在。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詩詞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實是有誇張的成分的。因此想達到詩詞中的境界是很難的。但詩人所要表達的不是這些,而是後面的這句「禪心又過詩。」 「禪心」很難理解,其實就是清淨心、慈悲心等的合稱,也可以理解為神佛的標準。
詩人真正要表達的是神佛的偉大。因為他比人世間最難的「詩境」還要高。站在正法的角度看問題,其實詩詞也是神傳文化,也是為了今天的得法做鋪墊的。好的詩詞也是要傳達神意的。比如這首詩本身不又是詩又向人們傳達神界的美好嗎?
法輪大法師父的新經文《為甚麼會有人類》發表後,世人都在覺醒,明白了做人的目的就是等法,等待大法開傳時,能有機會得法。絕不是為了詩詞本身的境界這麼簡單的。
在今天,最幸運的、最聰明的人,就是得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