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馬

源馨


【正見網2025年11月09日】

中國傳統曆法講的是天干地支計年,周而復始,整個時間的概念和走向是圓的,不是直線的。其中,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這些動物的對應和安排也同樣不是偶然的,應是自然循環的運行之下生成的。轉眼間新年又要到來,明年就是馬年了,在此借用傳統文化中有關馬的成語聊聊馬這種動物的特質與人心意念的關係。

在古時馬和人的生活是比較近的,馬相當於現在的車,是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很多歷史中的風雲人物都喜歡寶馬。古時君子六藝中的「御」就與馬有關,是指駕馭馬車之術。也因此,馬本身可能有一種烈性,需要人來馴服,同時馬也很通人性,很吃苦耐勞。

首先必須要說的就是《西遊記》中經常出現的「心猿意馬」,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來比喻心意不定,不能專心的狀態。在《西遊記》中就把這個詞更加具象化了,我們都知道「心猿」主要用來指孫悟空,「意馬」則是白龍馬,內指一個人的「心」和「意」。以往我們在提到這個意念時,因為看不到、也摸不著,所以沒有什麼有形的概念。《西遊記》讓我們很真切的體會到了意念與心境的關係,那就是「心」能駕馭的了「意」。書中白龍馬最怕曾做過弼馬溫的孫悟空,也是悟空收服了白龍馬,使其能在整個西行路上發揮自己的作用,走上正途。這也就是為甚麼「心猿意馬」這個成語是心在前意在後,同時也說明了「一心一意」的重要性。

那人的意念到底是什麼呢?前面說到馬相當於現代的車,其實還是很不同的,馬不用電不用能源,本身就具有非常強大的空間記憶能力,不論走多遠,都可憶起初始站,找到回家的路。都說「老馬識途」,其實在科學上把這解釋為磁場感應和生物電作用。地球本身帶著一個巨大的磁場,馬的身體也具備此種能夠與之溝通的磁場,即生物電特徵,從而感知到方向的變化。所以人的意念本身也是一種能量的展現,能與周圍環境發生同頻共振,互相影響。

再看這個君子六藝中的「御」,其實並非單純的技術習得,內在還是一種心意的修行,心歸正,則意才會起作用。如不修心,則意就會像未被馴服的烈馬,既不能為自己所用,還會容易受到環境的污染,反過來傷害到自身自心。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意念從低到高是有著不同的能量層級的。比如,抱怨、憤怒等就屬於侵害心靈的低層級,就像走入妖怪洞穴被不好的生命操控並困在其中;信任、活力等則表明人進入了勇氣層級,擁有自信去把握生活中的機會,這是過上有意義生活的開端;而對於超越了這些,達到高層級的人,物質財富和世俗的需要就變得無關緊要了,這正是指那些走上修行之路的人。其實正像《西遊記》中所表現的那樣,意念的層級能夠提高、昇華,並不是刻意為之,正是因為自心的昇華和覺醒,才自然而然的對曾經追逐的物質財富和世俗需要沒有感覺了,這是一種「放下」的過程。

最後懷著祝願和希望的心情,再說說「龍馬精神」,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精神抖擻,元氣充沛的狀態。前面雖然說是「意馬」,但不要忘了白龍馬可是一條白龍,即使作為馬,那也是龍馬,因為西天取經之路凡馬是走不了的。在《周易》中龍馬屬「乾」,是天之純陽,代表著剛健、明亮、高昂、自強不息。其實這反映了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美德和高尚的意念、精神,這是自然存在於我們生命中的。但同時他也可能被掩埋在眾多外來的雜念之中,因此需要我們把他找出來。為甚麼西天取經只能用龍馬不能用凡馬,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反過來說,或許只有當你心中發出真摯的想要昇華,想要修行的一念時,你就開啟了返本歸真的路程。

祝願所有人在新的一年裡都具「龍馬精神」,龍行於天,天馬行空,龍馬馳騁於天下,破塵殼,回本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大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