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三十四)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5月02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昔(1)仲尼(2),師(3)項橐(4),
古聖賢 ,尚(5)勤學。
趙中令(6), 讀魯論(7),
彼既(8)仕(9), 學且勤。

【讀音練習】

昔(xí) 仲(zhòng) 尼(ní),師(shī) 項(xiàng) 橐(tuó),
古(gǔ) 聖(shèng) 賢(xián),尚(shàng) 勤(qín) 學(xué)。
趙(zhào) 中(zhōng) 令(lìng),讀(dú) 魯(lǔ) 論(lún),
彼(bǐ) 既(jì) 仕(shì),學(xué) 且(qiě) 勤(qín)。


昔(ㄒ一?)仲(ㄓㄨㄥ?)尼(ㄋ一?),
師(ㄕ)項(ㄒ一ㄤ?)橐(ㄊㄨㄛ?),
古(ㄍㄨˇ)聖(ㄕㄥ?)賢(ㄒ一ㄢ?),
尚(ㄕㄤ?)勤(ㄑ一ㄣ?)學(ㄒㄩㄝ?)。
趙(ㄓㄠ?)中(ㄓㄨㄥ)令(ㄌ一ㄥ?),
讀(ㄉㄨ?)魯(ㄌㄨˇ)論(ㄌㄨㄣ?),
彼(ㄅ一ˇ)既(ㄐ一?)仕(ㄕ?),
學(ㄒㄩㄝ?)且(ㄑ一ㄝˇ)勤(ㄑ一ㄣ?)。

【字詞義解釋】

(1)昔:以前。
(2)仲尼:孔子字仲尼。
(3)師:向……學習或請教。
(4)項橐:春秋時代魯國的神童。
(5)尚:還、猶。
(6)趙中令:宋朝的趙普,擔任中令,專門管理皇帝的文書。
(7)魯論:就是《論語》。有一次,宋太祖在趙普的家中,看到趙普正在讀《論語》,太祖訝異的問:《論語》從小就讀過了,為甚麼現在還讀呢?趙普回答說:「論語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需要不斷的熟讀,才能依此作為做人處事的依據。」
(8)既:已經。
(9)仕:做官。

【譯文參考】

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凡是有不懂的,他都會虛心的請教別人。當時魯國有一位叫項橐的七歲神童,孔子就曾經向他請教。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人,還能不忘學習、不恥下問,我們更應該見賢思齊!

宋朝的趙普已經當了中書令,還不斷的讀《論語》,沒有因為自己已經當了大官,而忘了勤奮讀書。

【問題討論】

(1)孔子和趙普在當時都已經是很有學問的人了,為甚麼他們還是這麼的好學不倦呢?
(2)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習到有關孔子和趙普好學的故事,而在你身邊或古今中外是不是也有這樣好學不倦的人呢?請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故事天地】

項橐與孔子辯論

春秋時代有個神童名叫項橐。有一天,項橐和玩伴們在路上玩築城遊戲,用泥巴堆築了一座土城。恰好孔子帶著學生坐馬車周遊列國路過,其它的孩子們看到馬車都紛紛避開,只有項橐依然坐在路中的小土城裡。

於是孔子就下車問他:「馬車來了,為何不避開呢?」項橐抬起頭來看看孔子,理直氣壯地說:「聖人說過,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自古以來,只聽過車可繞城而走,從未聽過要把城搬走讓車通行的。」孔子覺得項橐說的很有道理,沒有話可駁他,就叫學生駕著馬車繞道過去,並對項橐說:「你小小年紀,卻懂得不少道理。」項橐很不服氣孔子說他年紀小,又對孔子說:「我聽說小魚出生三天後,就能在江海中自由自在地游水;兔子生下來三天,也會蹦蹦跳跳地跑上一段距離;人生下來三個月,就能認識他的父母。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和年紀大或是小有什麼關係呢?」

孔子覺得這個小孩子很有意思,想試試他的才識,又問項橐說:「你既然這樣說,我倒要考考你。你知道不知道:什麼山沒有石頭?什麼水沒有魚?什麼門不用關?什麼車沒有輪子?什麼牛不生小牛?什麼馬不生小馬?什麼刀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樹?」項橐毫不思索地回答說:「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裡沒有魚。空的門不用關。轎子沒有輪子。泥牛不會生小牛。木馬不能生小馬。斫刀沒有環。螢火不會冒煙。枯樹沒有樹枝。」

孔子聽了項橐的回答,大為高興,連連稱讚說:「答得好!答得好!」項橐聽了很得意,也提出一個問題問孔子:「老先生,您知道不知道,鵝和鴨為甚麼能浮在水面上游?雁和鶴為甚麼能發出鳴叫聲?松和柏為甚麼一年四季長青?」孔子回答說:「鵝和鴨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游,是因為?們腳上有蹼。雁和鶴所以能鳴叫,是因為?們脖子長。松和柏所以一年四季長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很結實。」項橐不以為然,搖著小腦袋說:「不對呀!蝦蟆會叫,難道是因為?們脖子長嗎?龜鱉會游水,難道是因為?們的腳有蹼嗎?竹子一年四季長青,難道是它們的心結實嗎?」

給項橐這一反駁,孔子一時答不上話來,不禁感嘆地對著身旁的學生說:「真不簡單哪!真是後生可畏呀!看來我還得向他學習學習才好呢!」

(《孔子、項橐相問書》)

【心得寫作單】

(1)項橐於「路中築城」,使得孔子「駕車繞道」。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
(2)孔子有感於項橐的常識豐富而說要向他學習,你覺得孔子想要向項橐學習什麼呢?
(3)項橐在面對孔子的表現上有哪些優缺點呢? (教學引導:文中提及項橐「理直氣壯」的態度。其知無不言的表現可謂「真」,雖然教學相長,可以相互促進,但在態度上不要忘記「長幼」之間該有的禮節,如果能「理直氣和」就更好了。)
(4)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為甚麼?(教學引導:每個人都有能讓別人學習的地方。項橐確實聰明,但孔子為人謙虛、禮讓、好學,更令人欽佩。)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