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6月2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行過夷門,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辭決而行(1),侯生曰:「公子(2)勉之矣,老臣不能從。」公子行數裡,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3),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4)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復引車還,問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曰:「公子喜士,名聞天下。今有難,無他端(5)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6),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7)?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閒語(8),曰:「嬴聞晉鄙之兵符(9)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10),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11),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12)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13),顧未有路耳(14)。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15),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16)」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出自《史記・公子列傳》)
【注釋】
(1)辭決而行:告辭訣別然後上路。辭決:告辭訣別。決:同「訣」,長別。
(2)公子:即魏公子吳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厘王同父異母的弟弟。昭王去世後,安厘王登位,賜封公子為信陵君。
(3)備:完備;周到。
(4)曾:竟,卻。
(5)他端:其它辦法。端:頭緒;辦法。
(6)餒虎:飢餓的老虎。
(7)尚安事客:還要賓客干什麼用?尚:還。安:何。事:用。
(8)屏人閒語:支開旁邊的人,悄悄地說。屏(音炳)人:支開旁邊的人。屏:使退避。閒語:秘密地談話;悄悄地說。閒(音見):私。
(9)兵符:古代調發軍隊的信物。用銅、玉、金等鑄成虎形,背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留朝廷,左半授予統兵將帥,調兵時由使臣持符驗合後,才能生效,又稱虎符。
(10)如姬最幸:如姬最受寵愛。如姬:魏安厘王最寵愛的妃子。幸:得到帝王寵愛。
(11)如姬資之三年:如姬積怨三年。資:蓄積。這裡指含恨。之:指殺父的仇恨。
(12)為: 對;向。
(13)無所辭:沒有可推辭的,不會推辭。
(14)顧未有路耳:只是沒有機會罷了。顧:只是;但是。路:指行動的機會或方法。
(15)誠 如果。
(16)五霸之伐:春秋五霸的功業。五霸:春秋時在諸侯中勢力強大,稱霸一時的五個諸侯盟主,其說法不一,通行的說法是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霸:諸侯盟主。伐:功勞;功績。
【語譯參考】
公子帶著車隊經過東門時,遇見侯先生,就把打算同秦軍拼一死命的情況詳細告訴他,說完就訣別上路。行前侯先生說:「公子,好好努力吧!老臣不能跟隨您去。」公子走了幾裡路,心裡不痛快,自言自語道:「我對待侯先生算是夠周到的了,天下無人不曉,如今我將要去死,可是侯先生竟沒有一言半語來送我,難道我對待他還有不周到的地方嗎?」於是又駕車返回,詢問侯先生。
侯先生一見公子便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公子會回來的。」又接著說:「公子好客愛士,聞名天下。現在有了危難,想不出別的辦法,卻要跟秦軍拚死命,這就好比把肥肉扔給飢餓的老虎一般,有什麼作用呢?那還有什麼地方用得著這些賓客呢?然而公子待我情深意厚,您要去決戰,而我沒送您,因此知道公子會惱恨我,定會返回來的。」公子拜了兩拜,進而問對策。侯先生就支開旁邊的人,悄悄地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內,而如姬最受寵愛,能在魏王的臥室隨意進出,只要盡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死,如姬報仇雪恨的心志已積蓄了三年,從魏王以下都想為如姬報殺父之仇,但都沒有人能辦得到。為此,如姬曾對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如姬想要報答公子,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只是沒有機會罷了。公子如果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必定答應,那麼您就能得到虎符,去奪取晉鄙的軍隊,然後北邊可救趙國,西邊能抵禦秦國,這是春秋五霸的功業啊!」公子聽從了侯嬴的計謀,去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盜出晉鄙的兵符,交給了公子。
【研析】
本文描寫信陵君不顧個人安危,不謀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竊符救趙」的歷史大業。如果「竊符救趙」這一出大戲,為人們所稱頌的話;那麼,門役侯嬴則是這齣戲的幕後導演。他洞察、分析局勢的能力更令人欽佩。因為如果沒有他的良策,信陵君可能也無法完成救趙的任務。
由此,我們不禁想到,信陵君平日禮賢下士,食客三千,可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且用得其所。再看文中所述,信陵君準備孤注一擲,親赴秦軍與趙一死時,侯嬴只是冷冷地說:「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當信陵君走後,自言自語道:「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他不但沒怪罪侯生,且深深的自我反省,於是回頭再度向侯嬴討教。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可見兩人是多麼的相知相惜,信陵君終獲得侯嬴良策,挽救趙國的危機。侯嬴也的確做到了「士為知己者死」而流芳千古。另外如姬感念公子先前之協助報父仇,因而竊符給公子救趙,亦是另一感恩圖報之例子。
【延伸思考】
1.「知人善用」是上位者用人準則。公子慧眼識英雄,能發掘那些有才華而職位低下的市井小民,你也具備此種能力嗎?
2.侯生知恩圖報,成就了歷史美名。你認為人感恩圖報,一定要回饋給當事者嗎?抑或有其它更好方法?請說一說你的想法。
【參考文獻】
1.四書五經之路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
2.史記列傳(一)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史記七十篇列傳評註(上冊)李勉評註 國立編譯館85年1月初版
4. 史記選注 司馬遷原著 韓兆琦選注 裡仁書局83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