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8月2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1)。三年,伊尹攝(2)行政當國(3),以朝諸侯(4)。
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5)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伊尹嘉(6)之,乃作《太甲訓》三篇(7),褒(8)帝太甲,稱太宗。(出自《史記・殷本紀第三》)
【注釋】
(1)桐宮:商之離宮,在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五裡的地方。另一說法是湯冢附近。
(2)攝:暫時代理。
(3)當國:掌管國家政權。
(4)朝諸侯 :接見諸侯。
(5)反:同「返」,歸向。
(6)嘉:嘉許,讚美。
(7)《太甲訓》三篇:古文《尚書》有<太甲>上、中、下三篇。
(8)褒(音包):讚揚。
【語譯參考】
太甲帝即位三年,昏暗不明,暴虐百姓,不遵循湯的法制,敗壞道德,於是伊尹把他流放到湯的葬地桐宮。此後三年,伊尹暫時掌理國家政權,主持國事,接見各方諸侯。
太甲帝在桐宮住了三年,悔改過失,責備自己,回心向善。於是伊尹便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權交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帝修養德行,諸侯都來歸服殷朝,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寧。伊尹為了嘉勉他,就作了<太甲訓>三篇,讚揚太甲帝,稱他為太宗。
【研析】
孔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顏回說:「不貳過」,均是勸人要勇於認錯。而太甲身為一國之君,能做到改過,的確不容易,可見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讓他思過三年,是正確的決定。而在此三年中伊尹「攝政當國」,「朝諸侯」,使國家不致群龍無首,陷入紛亂。更難能可貴的是,伊尹不戀棧權力、名利。一旦太甲帝改過後,能還政於他,不似後來的政客,自己篡位當起皇帝來。
這個故事流傳久遠,反映了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讓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伊尹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
一個人名留千古抑或遺臭萬年,全在一念之間。重視道德者,為與不為,知所進退;重視名利者,短視近利,可能禍害亦隨之接踵而至,甚至永被唾罵。伊尹能被五位帝王重用,得於他具有超凡的人格。
【延伸思考】
1、當你犯錯時,是找理由自圓其說、推諉其事,或是真正自我內省、檢討過錯?請你利用此機會,好好的檢視一下自己。
2、有智慧的人,碰到事情能做正確的抉擇,請問你碰到重大事情,是如何下決定的?
3、名利常使人昏了頭,忘了該有的正義道德,請問如何在名利當頭,依然堅守氣節?
【參考數據】
1.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四書五經之路
2.史記本紀(上)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