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8月18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奉而獻之厲王(2)。厲王使玉人(3)相(4)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5),而刖(6)其左足。及厲王薨(7),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8)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9)?」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10)之以石,貞士(11)而名(12)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13)。」王乃使玉人理(14)其璞而得寶焉,遂命(15)曰「和氏之璧」。(出自《韓非子・和氏》)

【注釋】

1.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得玉璞於楚山中,這兒省略「於」字。和氏:就是卞和。玉璞:玉在石中還沒有經過處理。
2..奉而獻之厲王:就是奉而獻之於厲王,這兒省略「於」字。之:指玉璞。
3.玉人:玉工。
4.相:鑑定。
5.誑(音狂):欺騙。
6.刖(音月):斷足,古代的肉刑。
7.薨(音轟):古代諸侯死叫薨。
8.泣:淚。
9.子奚哭之悲也:你怎麼哭得這樣悲傷呢?
10.題:品評,評價。
11.貞士:正直之士。
12.名:稱。
13此吾所以悲也:這是我悲傷的緣故。
14理:治玉。
15命:動詞。命名的意思。

【語譯參考】

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中得到一塊蘊藏有玉的石頭,捧著它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治玉的匠人鑑別它,治玉的匠人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騙人,就砍去了他的左腳。

等到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又捧著那塊蘊藏有玉的石頭獻給武王。武王讓治玉的匠人鑑別它,匠人又說:「這是石頭。」武王又認為卞和騙人,就砍去了他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就懷抱著那塊蘊藏著玉的石頭在荊山腳下痛哭。三天三夜後,哭幹了眼淚,眼裡流了血。

楚文王聽到這消息,讓人去問哭的原因,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多了,你為甚麼哭得這麼悲傷呢?」卞和說:「我不是為砍腳而悲傷,我悲傷的是寶玉被人說成是石頭,忠貞的人被說成是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楚文王於是派治玉的匠人雕琢那塊蘊藏著玉的石頭,從中得到一塊寶石,就命名為「和氏之璧」。

【研析】

《和氏》是《韓非子》中少數幾篇不足千字的短文之一。這一段以敘事為主,借楚人卞和兩次向君王獻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璞而先後被砍去左腳、右腳的悲慘事例,形像的告訴世人一個道理:想讓君王承認真理是極其困難的,比識寶更難。因為「人之於法術也,未必和氏璧之急也」所以歷史上真理被接受總要走一段很艱辛而曲折的路。每當真理出現的時候,總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夠認識並堅持。  

「和氏璧」這個故事後來流傳很廣,也被一些人用來表達那種懷才不遇的心情。

【延伸思考】

1.如何看待和氏之悲?
2.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什麼是真理?
3.如何避免和氏的悲劇不再發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